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曹植为什么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竞争不过曹丕?

曹植为什么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竞争不过曹丕?

  曹操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前期是首举反董义旗,参与到关东军的大联盟之中;中期是南征北伐、战绩赫赫,先后打败北方诸强,统一了绝大部分地区;晚期则是教育了好几个很优秀的儿子,笑话刘表的儿子如豚犬耳,嗤笑刘备动不动叫假子刘封出来露脸。

  曹操确实能生,而且也很能养,他生了十几个儿子,基本没有什么枯枝,都有自己的特长。文有七步成诗的曹植,武有北逐匈奴的曹彰,还有称象的曹冲、全能的曹丕,难怪他会那么骄傲。

  长子嫡子曹昂的早死,给立贤、立爱打开了方便之门,也给兄弟相争、兄弟相斗、兄弟相残打开了潘多拉之门。争斗的参与者包括想参加却入不了围的曹彰、不知道已入围的曹冲,还有一直在卖命拼杀的曹丕、曹植。最长期、最激烈的争夺发生在曹植和曹丕之间。

  曹植本来有着比较大优势,几乎有近十年处于遥遥领先、全面辗压曹丕的绝对优势。他比曹丕更加优秀。他的性格洒脱、气度恢宏、自如自由与曹操如出一辙,更难得的是他拥有超人的智慧和才具,“天下才共一升,子建独得八斗”!这么聪明的孩子,哪个父母不喜欢呢?

  曹丕当然也不差,如果与刘备的儿子刘禅、刘表的儿子刘琦、刘焉的儿子刘璋或者陶谦的儿子陶商、陶应等“官二代”相比,无疑是十分优秀的。可与曹植相比,总是差了那么一点,而且是无论多么努力,总是轻轻松松地被曹植超过一点。

  

image


  他比曹丕更受欢迎。曹植性格十分开朗,始终怀有一种文人的高雅气质和官二代的良好教养,再加上本人长得又十分漂亮,与大家自然很容易就打成一片了。

  曹丕则不然,由于小时候受到张绣暴乱的惊吓,曹丕有着初期的“迫害恐惧症”状况,总是感到没有安全感,常常会防卫过当,也容易对人要求过当,比如吓死张绣、气死于禁,都属于这种表现。

  他比曹丕更得喜爱。曹操一直都是很喜欢曹植的,不仅经常带着他在身边学习如何带兵、如何打仗、如何管理,还多次放手让他去独挡一面、独立担当,把他当成预备领导人来培养。

  曹丕则是始终呆在阴影之中的,曹操逃命的时候让他自求多福,曹操做事的时候让他自找事做,曹操工作时让他自得其乐,基本上没有给他什么机会。曹操屡次表扬曹冲、多次表扬曹植、常常表扬曹植,曹丕前期几乎没有得到过一次表扬。

  曹植在万米长跑中,领先了9900米,却在最后100米被曹丕超过了,而且从此翻盘无望,彻底退出政争舞台。

  

image


  那么,为什么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曹植,却竞争不过始终差一点的曹丕呢?

  1.过于轻佻给他带来了最大的危险

  水平低的人参加竞争,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苦大仇深、过于焦虑、动作变形,做出很多傻事、笨事、错事来,以致于深思出蠢招、功亏于一篑;水平高的人参加竞争则相反,因为得到轻松,做起来就会轻佻,失去也就显得轻易。

  曹操的水平无疑是很高的,无论在何进面前、董卓面前还是袁绍面前,他的表现都是十分的洒脱,充分体现了“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结果呢,张绣面前,因为好女色而害死儿子曹昂、大将典韦、侄子曹安民,自己的老命都差点送上了。

  

image


  好不容易打败了袁绍,挥师南下、刘琮束手,刚轻松几天,想在长江吹吹风、吟吟诗,结果被诸葛亮借个东风、周瑜搞个火攻,焦头烂额地回到许都。

  曹植比曹操还聪明,曹植比曹操还像名士,曹植也就比曹操还轻佻。曹操经常考较曹植,父亲考考儿子,还能有什么太难的问题吗,即使答不出来,其实也没有太大关系的。

  曹植却是怎么做的呢?他让杨修提前弄到曹操可能问的题目,还用小纸条写了答案带在身边。不想回答也就算了,还偷题目。偷题目就算了,还带“小抄”。带“小抄”就算了,还不把“小抄”收好,让曹丕一告状就被发现了。

  这得多么的粗心,多么的轻佻才会做出来的事啊。幸亏他是曹操亲生的,否则的话,早就把他给咔嚓了。

  

image


  2.缺乏恒心给他带来了最大的阻碍

  有人统计过历代的状元,发现状元们真正干出大事业的很少。也有人调查过历年的“高考状元”,同样发现成功的很少。因为他们往往可以在很多地方做得比别人好,却很难在某个地方坚持到卓越的程度。

  古人云:字无百日功。意思是说,如果你能坚持练字100天,基本上就能写出一手好字了。问题是,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坚持上100天的。

  

image


  西方有成功学专家统计过,如果一个人能在某件事上坚持100个月,他在这件事上就可以从优秀做到卓越的程度。所以湖人队的科比在别人问他有什么成功秘诀时,他的回答是:训练、训练、训练,连续不断的大强度的训练!

  聪明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舍不得下功夫,特别是舍不得下死功夫。曹植确实很聪明,别人需要3天才能学会的技能,他只需要1天就学会了。当别人只学到1时,他已经学到3了。问题是别人学了30天,已经学到10了。他只学了3天,只学会9,再往后,别人学了60天,学到20了,他仍是9,自然就很难令人满意了。

  曹操对儿子们的考察,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整整花了十几年。前期曹植的确是走在前面的,曹操几次把留守大本营的任务交给他,看上去他几乎已经取得了胜利。后来,曹植把精力分散到别的方面,又是写《洛神赋》,又是与名士们交游,基本没把心思花在竞争上。

  

image


  曹丕虽然前面比较差,可他舍得下笨功夫,愿意一点一滴地不断努力。十几年后,慢慢积累了远比曹植丰厚的经验、人脉和资源,而曹植却依然还满足于自己的小聪明,自然就不堪一击了。

  3.患得患失给他带来了最大的敌人

  药王孙思邈有云:多思则神殆,多念则智散,多欲则智昏,多事则劳形。意思就是人不要想得太多了,什么都想要,最后只能像狗熊掰棒子一样,一无所有。

  曹丕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就是奔着魏王的位置去的。他知道自己有一群很厉害的兄弟。早慧的有曹冲,勇猛的有曹彰,多才的有曹植,自己跟谁比都比不了。所以他就放弃了别的其他想法,严格按照如何能当世子的道路来培养自己。

  

image


  世子需要经验,他就努力去做实事,并在具体办事中认识了同样善于办具体事的吴质、司马懿等人,得到了他们的认同。

  世子需要军功,他就冒险去打实仗,13岁开始就战斗在一线,虽然没有什么战功,好歹混了个脸熟,还练就了一手斗剑的绝招,杀人可能不行,自保却也有余。

  世子需要识人,他就尽心去写实书,编录了《典论》一书,对当世的文人、名士进行精心点评,甭管说得对不对,至少能说出一堆道理出来。

  曹植则不一样,他不仅想当世子,他想当名士,所以他花了很多的时间来和当时的名士们来往,却不知道他老子曾被狂士祢衡骂过,被名士孔融讥过,深知这些人的不靠谱。当名士,不是和曹老爷子做对吗?

  他想率性而为,怒马狂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醉酒驾车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害得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

  

image


  他还想当情圣,看着貌苦天仙的嫂子,他专门写情诗、情赋去勾引,搞得天下人沸沸扬扬,最后甚至导致曹丕把甄蜜给处死了,直接影响了曹家第三代的安稳!

  这样的一个人,就是亲生儿子也没有办法再容忍啊。曹操终于不得不召回不太喜欢的曹丕,让他当了世子。

  曹植争储败于曹丕的故事告诉我们:一是人与人的差距当然是有的,但绝没有达到乌龟、兔子之间的程度,想想龟兔赛跑的结果,便知道永远不能懈怠。二是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有得就有舍,你挖走一棵兰花,就等于失去了一片森林,想清楚,别太贪。三是有志者事竟成,不是成在他有志,而是成在他的志可以让他经受住所有的诱惑,始终盯在对完成他的志最有用的地方!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天地篇

两汉 曹植

复为时所拘。
覊绁作微臣。

杂诗七首 其三

两汉 曹植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太息晨长夜,悲啸入青云。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飞鸟绕树翔,噭噭鸣索群。

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斗鸡诗

两汉 曹植

游目极妙伎。
清听厌宫商。
主人寂无为。
众宾进乐方。
长筵坐戏客。
斗鸡间观房。
群雄正翕赫。
双翘自飞扬。
挥羽激清风。
悍目发朱光。
觜落轻毛散。
严距往往伤。
长鸣入青云。
扇翼独翱翔。
愿蒙狸膏助。
常得擅此场。

名都篇

两汉 曹植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剑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妾薄命行·其二

两汉 曹植

日月既逝西藏,更会兰室洞房。
华灯步障舒光,皎若日出扶桑。
促樽合坐行觞。
主人起舞娑盘,能者穴触别端。
腾觚飞爵阑干,同量等色齐颜。
任意交属所欢,朱颜发外形兰。
袖随礼容极情,妙舞仙仙体轻。
裳解履遗绝缨,俯仰笑喧无呈。
览持佳人玉颜,齐举金爵翠盘。
手形罗袖良难,腕弱不胜珠环,
坐者叹息舒颜。
御巾裛粉君傍,中有霍纳都梁,
鸡舌五味杂香。
进者何人齐姜,恩重爱深难忘。
召延亲好宴私,但歌杯来何迟。
客赋既醉言归,主人称露未晞。

甘露讴

两汉 曹植

玄德洞幽。
飞化上承。
甘露以降。
蜜淳冰凝。
覩阳弗晞。
琼爵是承。
献之帝庙。
以明圣征。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