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看了那么多“假曹植”,我还你一个真的

看了那么多“假曹植”,我还你一个真的

  


  210年,邺城。

  大汉帝国CEO曹操,迎风站在铜雀台上。

  他犀利的眼神,看着满座的文武百官,心中得意:“虽然两年前在赤壁吃了亏,但北方还是我的,没事没事,来日方长。”

  他号召有文学水平的人,每人写一篇文章,来歌颂伟大的时代。

  曹老板自己都说了:“天下未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所以歌颂曹老板,就是歌颂时代。

  大家都在抓耳挠腮,想让曹老板满意又不露痕迹,愁啊愁。

  20分钟后,一名19岁的青年举起手:“报告,我写好了。”曹操抬头一看,本来就小的眼睛眯成一条缝,满意的点点头。

  “子建,果然继承了我的才华,念。”

  


  曹植拿起墨迹未干的竹简,请了清嗓子,大声朗读起自己的作品《登台赋》:

  首先他像拍电影一样,给了铜雀台一个全景镜头,夸了曹老板亲自领导的工程,质量非常过硬。豆腐渣工程,不存在的。

  从明后而嬉游兮,聊登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殿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然后笔锋一转,引出了曹老板的功业,就像铜雀台的质量一样过硬。有多硬?实打实的没有水分,比齐桓公、晋文公都厉害哦。

  天功恒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虽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最后,曹植憋了一个大招,直接把一篇拍马屁的文章总结升华,成为“四讲五热爱”的主流价值观文章。

  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曹老板啊,你就像日月一样光辉,像天地一样尊贵,将来比千年老龟都要活得长。愿你就像这铜雀台一样,永远耸立于天地之间吧。

  曹操捻着短短的胡子,心里乐开了花。儿子夸自己倒是其次,他更看重的是曹植流露出来的才华,真的太像自己啦。

  “曹植,将来一定能继承我的事业。”

  


  曹操是天下枭雄,他认定曹植能做接班人,是有根据的。

  曹植从小就是神童一枚。10岁那年,就能背诵《诗经》《尚书》《论语》等儒家经典,就连诸子百家都信手拈来。

  想想我现在都只会说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好想撞南墙不回头。别拉我。

  有一天,曹老板在家庭聚会上出了一道题:“孔子、孟子的理论,有什么区别呀?你们回去都好好想一想,明天写一篇论文给我。”

  哪用等到明天,当天晚上,曹植就拿着竹简乎了他一脸。

  曹操阅读越气愤,不是因为这篇论文不好,而是太好了。这哪是10岁的小学僧写的东西,分明是博士毕业论文嘛。

  曹操把竹简扔了一地,大喊一声:“撅起屁股来,看老子打不死你,居然找人代笔来糊弄老子。”

  一听老爹这么说,曹植都气死了:“男子汉大丈夫,说出口的话就是理论,写出来的字就是文章。找人代笔这事,你儿子我这辈子都不会做。”

  曹操将信将疑,心想:“再给你一次机会,下不为例。”

  


  没过多久,曹植就用事实,再一次证明自己。

  在那个年代,北方还处于诸侯纷争的时候,曹操不是在前线打仗,就是在去前线的路上。

  而这种艰苦的锻炼,又是培养儿子的绝佳土壤。

  曹植就这样被老爹带在身边,东征管承、北伐柳城、南下荆州,还在赤壁跟孙权掰过手腕子。

  常年的军旅生涯更让他胸怀壮志:“父亲,长大以后我就成了你。”他随手写下的军旅日记《白马篇》,更是成了刷爆朋友圈的百万+爆文。

  


  北方的小伙伴刚看了开头后,“我去,这说的不就是我嘛!”骑着高头大马,在天地之间纵横驰骋,方为快意人生。

  曹三哥,懂我。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军队中的将士们看了,老的沉默少的流泪。当兵虽然苦,但只要能保家卫国,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揣,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曹植说:“我也是这样的豪杰,将来一定为国家做点贡献,若能战死沙场,人生无憾。”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篇文章更是打动了曹操。

  他年轻时,可不就是游侠嘛。因为任性,他跟袁绍把人家的新娘偷回自己家。因为侠义,他制造五色棒打死大宦官蹇硕的叔叔。

  这时候,他对曹植深信不疑:“这就是我最好的接班人。”

  


  曹植的出色表现,为自己的人生铺开了光彩的大道。

  那些年,曹操只要外出征战,都会带着曹植。让他增加实战经验,也让大家逐渐认识以后的接班人。

  南下跟孙权打仗,他会千叮咛万嘱咐:“三儿啊,在江南打仗,要注意他们的战船。前几年在赤壁,我就吃亏了,你要多吸取教训。”

  西征马超、张鲁的时候,他更是耳提面命:“凉州大马,天下无敌。怎么破他的骑兵呢,用卫青的武钢车战术,明天看我怎么做。”

  曹操不仅仅亲自培养三儿子,还怂恿他组建班底。就这样,丁仪、杨修等当时知名的才子,都在他的帐下效力。

  丁仪、杨修,看看这俩人吧,还能说什么呢,哎。

  这时候的曹植,距离他理想中的功名大业,放佛只差一步之遥。

  


  才华和任性,是曹操的两种特质。要驾驭这两种特质,他还有一件压箱底的绝招——自律。

  可惜,曹植没学到。

  217年,曹操到外地出差,委托曹丕、曹植留守大本营。

  老爹出门在外,难得没人管,还不得好好嗨皮一下。曹植带着他的小伙伴们,在宽敞的大别墅里喝着酒、写着诗、吃着火锅唱着歌。

  明晃晃的牛油蜡烛旁,照映着曹植红扑扑的小脸。

  “诸位,只在家里玩耍多没劲啊,咱们出去飙车嘛。”

  曹三哥都这么说了,那就去呗。大家都是官二代,撞死几个泥腿子怕什么。

  


  繁华的城市中,小生意人做着养家糊口的买卖,正吆喝着旁边的游人来自家摊位上看看。

  外出散心的妹子,迈着轻盈的步伐,四处扫瞄着帅哥。

  “驾、驾、驾”,汹涌而来的马蹄声,打碎了邺城的平静。

  疯狂奔来的正是曹植一帮人,他坐着皇帝的同款马车,穿过皇帝出入行走的司马门,还在阅兵才能用的禁道上逆行。

  这已经严重违反了大汉帝国的政治纪律。

  曹植真的喝多了,他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冲到闹市中去,把繁华的市场冲的七零八落,人群中死伤无数。

  完了完了,身为曹老板的儿子,不夹着尾巴做人也就罢了,居然还出来冒充“海淀区银枪小霸王”,这不是给曹老板的脸上抹黑吗?

  还没当上接班人呢,就肆意妄为。如果继承了曹操的大位,把这种任性强加到百姓、军队的头上,那结果是什么?

  曹操感到背后凉飕飕的。这一刻,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相比曹植的任性妄为而言,曹丕则显得平平淡淡。

  他既不大出风头,也不犯低级错误,何况身边还有陈群、司马懿等人才辅佐,终于获得阶段性的胜利,被曹操立为世子。

  曹操摸摸头:“平庸就平庸吧,就算不立功,也别再给我捅篓子了。”

  那边在大开庆功宴,这边却愁云惨淡。“十几年的努力,因为这么一次错误就被全盘否定,爹,你是不是太过分了?”

  对不起,曹植先生,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残酷。

  当不了接班人,那还谈什么建功立业啊?建的功越多,将来被曹丕嫉恨的机率越大,索性不如饮酒赋诗,当一个富贵闲人。

  可毕竟被曹操栽培了这么多年,即便不再对建功立业有所渴求,可在曹丕眼里,他仍然是一个威胁。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称帝。

  头顶的参天大树一旦离开,就再也没人能为他遮风挡雨。曾经的好基友丁仪兄弟,莫名其妙就被曹丕杀了。

  这是杀鸡给猴看呢。

  在家中,曹植懵逼了。原以为不再招惹这位哥哥,就能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可没想到,他还是如此容不下自己。

  自己被欺负也就罢了,偏偏连累了多年的朋友,曹植欲哭无泪。

  他多么希望自己像幽并游侠一般,骑快马纵横驰骋,遇上不公平的事情就拔刀相助。有人要欺负自己的朋友,那得先问问手中的宝剑答不答应。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尖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一首《野田黄雀行》,其实就说了一个意思:以梦为马,我仍然是此间少年。

  可世间最无情的,却是兄弟自相残杀的冷血。

  


  曹丕能够放任汉献帝游山玩水,却偏偏容不下亲弟弟曹植。

  为什么?同样是曹操的儿子,只有曹植能跟他斗十几年,不论他有没有野心,只要活着就碍眼。

  于是,曹植被迫来回搬家,就是防止他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培养出亲信班底。河南、河北、山东,搬来搬去,家具都被颠簸坏了。

  222年,他被封为甄城王。

  到洛阳做完述职报告后,他感觉太心累,就在马车上睡着了。

  山林茂密、流水湍湍,阳光透过窗帘,照耀着曹植的眼睛。突然间,他感觉有什么东西晃了一下。

  睁眼一看,一位绝世美女站在山脚的岩石旁。

  真的假的?

  山郊野外还有绝世美女?他赶紧问驾车的司机:“哎、哎,你看见没有,旁边有个美女。”

  司机一脸懵逼:“我没看见啊,哪呢?不过我听说洛河的神,叫宓妃,您看到的是她吗?哎、哎,女神到底长啥样,要不您说说?”

  


  反正旅途无聊,曹植就跟司机聊起来。

  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这次侃大山,曹植说了很多。

  这几年的生活太不顺了,他很想跟人倾诉一番。可是平时周围都是曹丕的耳目,根本不能随便说话。

  在这荒郊野外,他实在憋不住了。

  他给司机说了这个美女的样子,然后又吐槽一番:“我很喜欢她,可惜她不知道哪去了,好像故意躲着我一样。”

  哎,估计以后再也遇不到了,还是把她放在心底就好。

  回到家里后,曹植把的这番谈话整理成一篇文章,名字就叫做——《洛神赋》。

  


  有人说,这是他怀念嫂嫂甄宓的相思之作。

  可惜,这只是吃瓜群众的意淫罢了。甄城王遇上洛水的宓妃,就是怀念嫂嫂甄宓啦???

  人家这明明是抒发理想与现实的严肃文学。

  洛神,这位绝世美女代表的是曹植心底最阳光、最美好的憧憬。它如轻轻波纹般抚慰着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可是,父亲的远去,哥哥的嫉恨,一次次的打击让他艰难的喘息。

  那片光明,也是曹丕亲手赶走,顺便还抓了一把雾霾填进来,让他每天呼吸着PM2.5。

  理想、憧憬,逐渐远去。曹植不甘心的问:“还能再见面吗?”回答他的只有曹丕的一声冷笑:“呵呵。”

  哎,人生太艰难。

  女神远去,曹植留恋不舍。这分明就是:“我还年轻,还想建功立业啊,给个机会呗。”

  世间所有的事都在变化,我,却从未改变。

  


  此后的曹植,就在抑郁和憧憬中,度过了十年。

  曹丕去世后,他曾满怀希望的给继位的曹睿写信:“大侄子,我还是有料的,让我出来工作吧,都是自家人,不用客气。”

  曹睿口头嘉奖,丝毫不给实际的。仍然对他严加防范,继续给他搬家。搬家这么频繁,装修队都烦死了。

  232年,曹植被封为陈王。

  他太心累了。12年来,来自曹丕父子的不信任、监视、防范如雾霾般包裹着他,太压抑了。

  既然世界容不下我,那不如就此远去。

  那一夜,曹植做了个梦:他变成一只大鹏,飞临铜雀台上,看了一眼那个华彩的少年。然后毅然振翅高飞,从此天高云淡,纵横四海。

  曹植,一辈子都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

  温伯陵:百度汉语特邀作者,网易蜗牛阅读领读人。

  守护每个人的真心、诚意与勇气。

  在文字里岁月静好,在温暖中风华绝代。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代刘勋妻王氏杂诗

两汉 曹植

谁言去妇薄,去妇情更重。千里不唾井,况乃昔所奉。

远望未为遥,踟蹰不得共。

白鹊讴

两汉 曹植

鹊之强强。
诗人取喻。
今存圣世。
呈质见素。
饥食苕华。
渴饮清露。
异于畴匹。
众鸟是慕。

当事君行

两汉 曹植

人生有所贵尚。
出门各异情。
朱紫更相夺色。
雅郑异音声。
好恶随所爱憎。
追举逐虚名。
百心可事一君。
巧诈宁拙诚。

浮萍篇

两汉 曹植

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
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
恪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
在昔蒙恩惠,和乐如瑟琴。
何意今摧颓,旷若商与参。
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新人虽可爱,无若故所欢。
行云有返期,君恩傥中还。
慊慊仰天叹,愁心将何愬。
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
悲风来入怀,泪下如垂露。
发箧造裳衣,裁缝纨与素。

弃妇诗

两汉 曹植

石榴植前庭。
绿叶摇缥青。
丹华灼烈烈。
璀彩有光荣。
光荣华流离。
可以戏淑灵。
有鸟飞来集。
拊翼以悲鸣。
悲鸣夫何为。
丹华实不成。
拊心长叹息。
无子当归宁。
有子月经天。
无子若流星。
天月相终始。
流星没无精。
栖迟失所宜。
下与瓦石幷。
忧怀从中来。
叹息通鸡鸣。
反侧不能寐。
逍遥于前庭。
踟蹰还入房。
肃肃帷幕声。
搴帷更摄带。
抚节弹鸣筝。
慷慨有余音。
要妙悲且清。
收泪长叹息。
何以负神灵。
招摇待霜露。
何必春夏成。
晚获为良实。
愿君且安宁。

鼙舞歌五首 其三 大魏篇

两汉 曹植

大魏应灵符。天禄方甫始。圣德致泰和。神明为驱使。

左右德供养。中殿德皇子。陛下长寿考。群臣拜贺咸悦喜。

积善有馀庆。宠禄固天常。众喜填门至。臣子蒙福祥。

无患及阳遂。辅翼我圣皇。众吉咸集会。凶邪奸恶并灭亡。

黄鹄游殿前。神鼎周四阿。玉马充乘舆。芝盖树九华。

白虎戏西除。含利从辟邪。骐骥蹑足舞。凤皇拊翼歌。

丰年大置酒。玉樽列广庭。乐饮过三爵。朱颜暴己形。

式宴不违礼。君臣歌鹿鸣。乐人舞鼙鼓。百官雷抃赞若惊。

储礼如江海。积善若陵山。皇嗣繁且炽。孙子列曾玄。

群臣咸称万岁。陛下长寿乐年。御酒停未饮。贵戚跪东厢。

侍人承颜色。奉进金玉觞。此酒亦真酒。福禄当圣皇。

陛下临轩笑。左右咸欢康。杯来一何迟。群僚以次行。

赏赐累千亿。百官并富昌。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