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如果曹植当了皇帝,司马懿将会是曹魏最后一个忠臣

如果曹植当了皇帝,司马懿将会是曹魏最后一个忠臣

  以前我觉得,司马家虽然篡夺了曹魏,但还是有好人的。比如说司马孚,敢冒着得罪当权的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的风险给魏帝曹髦收尸,情深意切,感人之至。

  可最近重读旧书才发现,这就是一场戏。套路之深,令人匪夷所思。

  

image


  司马孚

  曹魏的最后一个忠臣

  演戏就要演全套,司马孚演了三场戏,让所有人都相信了他是曹魏忠臣。下面我来一一列举:

  给魏帝曹髦收尸,并为其争取了死后哀荣。

  在废帝曹奂被贬陈留王之际向曹魏表忠心。

  始终以魏臣自居。正是因为其再三的“出格”举动,才成功的骗过所有人。在曹魏树倒猢狲散、无人问津之际“忠贞不二”,成了人们所熟知的忠臣。

  

image


  司马懿

  烈火见真金,遇事方知人

  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司马孚话说的再漂亮,感情再真挚,也不能掩盖他的行为。

  颠覆曹魏的高平陵事变他参与了,带兵控制京师,身负重任。拔除曹爽及其党羽后位列太尉,也曾手握重兵节制一方,前有淮南三叛,却坐视司马懿父子大权独揽。

  投桃报李,司马孚在晋祚下官至太宰,爵至王侯,八子封王。如此忠臣,千古未有。这就像一个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对他的行为产生了质疑,对他的忠心产生了怀疑。

  

image


  高平陵事变

  曹髦被杀,百官知道司马氏篡权已成必然,没有人想去趟这个泥水。很明显,负责善后的人只能是两种身份:

  曹魏的忠臣

  司马氏的人但无论作为哪一种,魏祚尚存,君主非正常死亡,臣子难道不应该哀伤么?让司马昭去,恐怕会哭的比司马孚更伤心。

  争取死后哀荣,那更是一场闹剧。曹髦死后被废为庶人是因为司马昭威逼郭太后下诏所致,司马孚和司马昭一起上书为其争取死后哀荣就不觉得尴尬么?难道司马孚不知道当家的是司马昭?难道司马昭也是忠臣?

  临别和曹奂表忠心又有什么用呢?司马家唯一反对篡位的司马顺被毫不留情的放逐贬官,司马孚又做了什么呢?

  

image


  曹髦

  坦然接受王爵封地、高官厚禄、子嗣荫封,和昔日的君主平起平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却自称魏臣。这是哪门子的道理?说他是忠臣,恐怕解释不通吧?

  当我看到司马孚的履历后,更加坚信了以上的想法。

  在三国时期,大家族多方下注屡见不鲜。如诸葛家三兄弟(诸葛亮和诸葛瑾是亲兄弟,和诸葛诞是同族),一个在蜀,一个在吴,一个在魏。荀家荀彧、荀谌两兄弟,一个辅佐曹操,一个辅佐袁绍。司马家也同样如此。

  除了司马朗以外,司马家兄弟普遍出仕较晚。那时曹操已经击破袁绍大势已定,集体仕魏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只是各自的站队不同。

  有什么比支持未来的君主获利更丰厚么?大哥司马朗去世的太早,没熬到立嗣之争。老二司马懿支持曹丕,老三司马孚则支持曹植。曹植落败后司马孚成了司马懿的影子,一同辅佐曹丕、曹睿(叡)两代人。内政军事无所不通,功勋卓著。

  看到这里,相信大部分人已经明戏了。

  

image


  司马昭,司马师

  司马孚并不是一个从一而终,忠心耿耿的人。为了仕途,可以毫不犹豫的舍弃曹植。曹家对他的恩德远不如司马懿对他的提携。他有什么理由对曹魏死心塌地呢?

  我认为,这是司马家的又一次分头下注。只不过这一次“备胎”所选择的不再是哪一方势力,而是天下人心。

  前面提到过,司马顺支持曹魏直接被贬,司马孚却步步高升。辈分高并不是政治上的免死金牌,唯一的解释是:司马孚的所作所为都是提前商量好,做给外人看的。

  尤其是和废帝告别,居然弄的人尽皆知。难道他不知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的道理么(出自《周易》)?

  显然不是,他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司马家无道,可还有像司马孚这样的道德标杆。西晋尤其重孝,再厚待他这个“前朝忠臣”给人展现以忠孝两全的面貌,尽收天下人心。

  如果有真的魏国忠臣相信了他的忠心,恐怕会死无葬身之地。

  解释文章标题

  如果曹植当了皇帝,那文武双全的司马孚就会受到重用,成为原先历史上夺权篡位的司马懿。抱着魏帝尸首痛哭的,将会是成了司马孚影子的司马懿。

  

image


  曹植

  文章着实脑洞大开,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司马懿乃至于司马家族的篡魏,希望大家能够接受。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矫志诗

两汉 曹植

芝桂虽芳。
难以饵鱼。
尸位素餐。
难以成居。
磁石引铁。
于金不连。
大朝举士。
愚不闻焉。
抱璧涂乞。
无为贵宝。
履仁遘祸。
无为贵道。
鹓雏远害。
不羞卑栖。
灵虬避难。
不耻污泥。
都蔗虽甘。
杖之必折。
巧言虽美。
用之必灭。
济济唐朝。
万邦作孚。
逢蒙虽巧。
必得良弓。
圣主虽知。
必得英雄。
螳螂见叹。
齐士轻战。
越王轼蛙。
国以死献。
道远知骥。
世伪知贤。
覆之帱之。
顺天之矩。
泽如凯风。
惠如时雨。
口为禁闼。
舌为发机。
门机之闿。
楛矢不追。

圣皇篇

两汉 曹植

圣皇应历数。
正康帝道休。
九州咸宾服。
威德洞八幽。
三公奏诸公。
不得久淹留。
蕃位任至重。
旧章咸率由。
侍臣省文奏。
陛下体仁慈。
沉吟有爱恋。
不忍听可之。
迫有官典宪。
不得顾恩私。
诸王当就国。
玺绶何累缞。
便时舍外殿。
宫省寂无人。
主上增顾念。
皇母怀苦辛。
何以为赠赐。
倾府竭宝珍。
文钱百亿万。
采帛若烟云。
乘舆服御物。
锦罗与金银。
龙旗垂九旒。
羽盖参班轮。
诸王自计念。
无功荷厚德。
思一効筋力。
糜躯以报国。
鸿胪拥节卫。
副使随经营。
贵戚并出送。
夹道交辎軿。
车服齐整设。
韡晔耀天精。
武骑卫前后。
鼓吹箫笳声。
祖道魏东门。
泪下沾冠缨。
扳盖因内顾。
俛仰慕同生。
行行将日暮。
何时还阙庭。
车轮为徘徊。
四马踌躇鸣。
路人尚酸鼻。
何况骨肉情。

离别诗

两汉 曹植

人远精魂近。
寤寐梦容光。

盘石篇

两汉 曹植

盘盘山巅石。
飘飖涧底蓬。
我本太山人。
何为客淮东。
蒹葭弥斥土。
林木无分重。
岸岩若崩缺。
湖水何汹汹。
蚌蛤被滨涯。
光彩如锦虹。
高彼凌云霄。
浮气象螭龙。
鲸脊若丘陵。
须若山上松。
呼吸吞船欐。
澎濞戏中鸿。
方舟寻高价。
珍宝丽以通。
一举必千里。
乘飔举帆幢。
经危履险阻。
未知命所钟。
常恐沉黄垆。
下与鼋鳖同。
南极苍梧野。
游眄穷九江。
中夜指参辰。
欲师当定从。
仰天长太息。
思想怀故邦。
乘桴何所志。
吁嗟我孔公。

公宴

两汉 曹植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
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两汉 曹植

皇考建世业。
余从征四方。
栉风而沐雨。
万里蒙露霜。
剑戟不离手。
铠甲为衣裳。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