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曹植怕死吗?

曹植怕死吗?

  


  曹植怕死吗?

  这是“我就是演员”第一期节目中导师波叔抛出的问题。

  问题抛给了曹植的扮演者宋洋,自然也抛给了一众看客和听众。

  波叔出演过两部《军事联盟》,对三国人物自然有深彻参详,他的演技毋庸置疑,他的问题自然也会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宋洋的回答是,“我呈现的是曹植怕死”。

  回答的简短,惊起的骇浪却连绵不绝。

  第一波骇浪自然是从波叔而来,因为波叔显然对这个回答感到意外和不解。

  意外的是,你竟然认为曹植怕死。不解的是,你怎会认为曹植怕死。

  所以波叔说,“反了”。反了就是与他的认知有出入,抑或与人民大众的普遍认知有出入。

  紧接着波叔总结了一句话,送给宋洋,也送给在场的有耳朵的人,“国之大士,无畏生死”。

  铿锵有力的八个字,振聋发聩。

  在国士之上加一个“大”字,其品性才华自然要高出一筹,大士不矜,谦以接物,国之大士自然要甚之又甚。

  总而言之,像曹植这么牛掰的人物,笔下能生花,一身英雄胆,怎么会怕死,怎么能怕死。

  但好事者总想去问:曹植为什么不会怕死,为什么不能怕死?

  曹植的文采固然睥睨千古,曹植的品性、器宇和抱负是否也如文章般浩气磅礴呢?

  现存的关于曹植的史料并不多,从陈寿的《三国志》中也只能略窥一二,但这一二足以令人对其存疑。

  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这是行文之中的曹植。

  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这是文章之外的曹植。

  两个曹植令人捉摸不透。写文章的曹植教曹操欢喜,恨不得把江山社稷交给他,文章之外的曹植肆意妄为,屡屡犯法,使得“太祖大怒,悔而罢之”。

  管得住笔,管不住嘴,这是哪家的国士?明锐如曹操者,也不敢把江山托付。

  这样的人物自然可以在文坛独领风骚,博得万千少女瞩目,但够不够“国之大士”的格,又怕不怕死,who knows?

  与陈寿同时期的大文豪潘岳,字安仁,也就是后世所称道的第一美男“潘安”,人长的俊,文章写的美,还有“西晋文坛盟主”的雅称,其风姿丝毫不逊曹植,其做派却教人匪夷所思。

  为了巴结宰相贾谧,每日早起,跪在路口,等着贾谧的车子从旁经过。

  其真情不可谓不感人,以至于千百年后仍然有一个叫元好问的人,蹭他的故事,把他写进诗里。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能作《闲居赋》的高人名士,居然也有阿谀拍马屁的雅好,你若问他,怕不怕死,他必要回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有名的大儒,探花出身,诗坛领袖,曾写下“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的名句,一腔爱国热血令人高山仰止。

  但令他名声大噪的不是爱国诗词,而是他的“风趣”。

  顺治二年,清兵逼近南京,眼看山河破碎、国将不国,钱谦益的小妾柳如是劝他一起投江殉国,好像史可法一样“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钱谦益悲愤填膺,一脚踏入江水,却猛地抽回来,他说,“水太冷,不能下”。

  南京城破后,清军颁布“剃发令”,要求“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钱谦益知道后,忽然大叫一声:我的头皮痒得厉害,然后夺门而出,回来的时候便剪了头发,留了辫子。

  “风趣”如斯,难怪有人揶揄他,“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文如其人,这是世人常讲的道理。文章是一个人才华、品性和修养的自然流露,文章风采便是道德风尚、胸襟抱负,文格即是人格,所以才有“功名之士,必不能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厚大雅之响”的先入为主之见。

  但熟读马列毛邓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必然要以科学辩证的态度来打破先入为主的臆断和形而上学的谬论。

  文如其人,却常未必如其人。

  写得一手好文章,未必就是伟丈夫;籍籍无名的贩夫走卒,未必就缺少侠肝义胆;百万千万+的自媒体大V 也不乏唯利胡诌之辈。

  巨奸能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

  文格与人格完全当视作两码事来看待。

  此一时与彼一时也当区别对待。

  诚如白居易所言,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斗鸡诗

两汉 曹植

游目极妙伎。
清听厌宫商。
主人寂无为。
众宾进乐方。
长筵坐戏客。
斗鸡间观房。
群雄正翕赫。
双翘自飞扬。
挥羽激清风。
悍目发朱光。
觜落轻毛散。
严距往往伤。
长鸣入青云。
扇翼独翱翔。
愿蒙狸膏助。
常得擅此场。

杂诗七首·其四

两汉 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木连理讴

两汉 曹植

皇树嘉德。
风靡云披。
有木连理。
别干同枝。
将承大同。
应天之规。

喜雨诗

两汉 曹植

天覆何弥广。
苞育此羣生。
弃之必憔悴。
惠之则滋荣。
庆云从北来。
郁述西南征。
时雨中夜降。
长雷周我庭。
嘉种盈膏壤。
登秋毕有成。

圣皇篇

两汉 曹植

圣皇应历数。
正康帝道休。
九州咸宾服。
威德洞八幽。
三公奏诸公。
不得久淹留。
蕃位任至重。
旧章咸率由。
侍臣省文奏。
陛下体仁慈。
沉吟有爱恋。
不忍听可之。
迫有官典宪。
不得顾恩私。
诸王当就国。
玺绶何累缞。
便时舍外殿。
宫省寂无人。
主上增顾念。
皇母怀苦辛。
何以为赠赐。
倾府竭宝珍。
文钱百亿万。
采帛若烟云。
乘舆服御物。
锦罗与金银。
龙旗垂九旒。
羽盖参班轮。
诸王自计念。
无功荷厚德。
思一効筋力。
糜躯以报国。
鸿胪拥节卫。
副使随经营。
贵戚并出送。
夹道交辎軿。
车服齐整设。
韡晔耀天精。
武骑卫前后。
鼓吹箫笳声。
祖道魏东门。
泪下沾冠缨。
扳盖因内顾。
俛仰慕同生。
行行将日暮。
何时还阙庭。
车轮为徘徊。
四马踌躇鸣。
路人尚酸鼻。
何况骨肉情。

当欲游南山行

两汉 曹植

东海广且深。
由卑下百川。
五岳虽高大。
不逆垢与尘。
良木不十围。
洪条无所因。
长者能博爱。
天下寄其身。
大匠无弃材。
船车用不均。
锥刀各异能。
何所独却前。
嘉善而矜愚。
大圣亦同然。
仁者各寿考。
四坐咸万年。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