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曹操更宠爱曹植,为何选曹丕做继承人?

曹操更宠爱曹植,为何选曹丕做继承人?


  217年东吴全军统帅换人,南方基本无战事。本年魏国太子的争夺战也基本上落下帷幕,一贯虚伪矫情的曹丕胜出。

  为何曹操不选择性格才学酷似自己的曹植呢?曹丕究竟凭什么击败了曹植呢?

  在曹丕和曹植之间的斗争中,才华横溢的曹植一直占据优势,曹操多次公开夸奖曹植,表扬曹植像自己,有自己年轻时候的风范,话语之间俨然视曹植为自己的头号接班人。当曹植在满朝大臣面前出口成章,侃侃而谈的时候,曹丕在哪呢?曹丕一个人呆在角落,低着头生闷气。可是谁让曹丕天生才气不足呢?

  有一次曹操率军出征,曹丕和曹植和百官送行。曹植当众吟诵了自己写的一篇诗赋,赞颂父亲曹操如何如何功业盖世。文章辞藻华丽,文采飞扬,大家听了都啧啧称赞。曹操也点头赞许。曹丕啥也想不出来,正在失落间,一位贵人前来帮忙。这位叫做吴质的官员悄悄在他耳边说:“等到大王要走的时候,你流眼泪就可以了。”曹丕有些怀疑,真的这样就可以吗?

  不过,曹丕还是照做了,反正已经没有别的法子了。当曹植表演结束,大家都把目光看向曹丕的时候,曹丕泪流满面,趴在地上不起来。大家也不知道曹丕演的哪一出。可是抬眼看看曹操,却发现曹操的眼圈不知不觉竟然红了。是啊,华丽的文章算什么呢,作为父亲最珍视的还是儿子对自己的留恋和关怀啊。

  于是,大家都认为,曹植这个人太花哨,而曹丕很诚恳。一贯素颜,跟着感觉走的曹植,竟然被看成油嘴滑舌,有嘴无心之人。一贯虚伪,喜欢浓妆艳抹打扮自己的曹丕,反倒让世人以为真诚善良,有仁孝之心了。

  为何会出现这样颠倒是非的结果呢?只因为国人早就习惯了带着面具生活。既然人人都浓妆艳抹,掩盖一切。那你素面朝天,不是跑出来吓人吗?

  曹植在大醉之后,和杨修打开只有天子才可以通行的司马门,纵马奔驰在宽阔的驰道上,人生醉时须尽欢,何必顾忌醒后事。

  当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有心让曹植担任统帅率军救援,建立功勋,曹植却纵酒大醉,不醒人事。多建一分功劳又如何,一旦父王归天,兄长曹丕会放过自己吗?

  当曹操去世之时,曹植没有一脸悲伤,没有按照礼法在规定的时间哭泣,行礼,而是和朋友一起喝酒高歌。父王去世,自己死期将至,又何必在拘束于礼法,惺惺作态呢?就算是向兄长曹丕摇尾乞怜,一贯阴险残忍的曹丕就能放过自己吗?

  曹植依旧是吟诗,依旧是饮酒,依旧是高歌……一日又一日,只有在大醉之后才能进入梦乡,进入梦乡才能偶尔得到一丝的宁静。

  可是,时人却纷纷感叹,白白曹操当初那么看好曹植,保护曹植,原来曹植竟然如此无情;不但无情,并且无行;不但无行,并且无大志!除了知道喝酒,曹植还会做些什么呢?为什么不隐忍偷生,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可是,那就不是曹植了!

  得知父王正式任命曹丕为魏国太子,浓妆艳抹扮深沉的曹丕再也无法忍耐,抱住最亲近的议郎辛毗的脖子,高兴的说:“辛先生,你知道我很高兴吗?”辛毗心中也很高兴,多年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自己以后的前途一片光明。当辛毗喜滋滋的把这件事情告诉女儿辛宪英,想和女儿共同分享这崇高的荣耀。没想到女儿竟然叹息,说:“太子是准备代替君王管理天下的人。代替君王,就意味着父亲去世,怎么能不忧虑;管理国家,事关天下,又怎么能不恐惧。殿下本来应该忧虑和恐惧的,可是他竟然那么高兴。我料定,魏国是绝对不会昌盛的!”

  乍一听,辛宪英讲的话非常有道理,但是却严重违背人情。莫非此时忧虑,以后就一定会国家昌盛?莫非此时高兴,以后国家就会大乱?偶尔的真情流露,其实让曹丕这个始终躲在面具后面的人物,倍加真实,真实而可爱。

  当长子曹丕被立为太子的消息传到母亲卞夫人耳中,群臣纷纷祝贺,以为卞夫人会重赏那些出力的人。卞夫人却显得非常平静。卞夫人说:“大王不过是因为曹丕年纪大,然后就让他来做太子罢了。我只要不被责备教导无方就很满足了,又有什么理由要赏赐大家呢?”当曹操听到卞夫人的态度之后,非常高兴,说:“生气的时候不变脸色,高兴的时候不忘记节制,原本是最难做到的。可是夫人做到了啊。”

  曹操目光锐利,他知道卞夫人心中的喜欢,知道卞夫人当时的表现不过是把心中的喜悦深深地压抑。卞夫人呢,正是非常了解自己丈夫曹操的阎王脾气,了解宫廷斗争的血腥残酷,才把自己的真实的一面深深掩藏。

  何况,曹植也是她的亲生儿子,曹丕的胜利就意味着曹植的死亡,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没什么比儿子互相残杀更让人悲哀的了!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箜篌引 / 野田黄雀行

两汉 曹植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应诏

两汉 曹植

肃承明诏,应会皇都。星陈夙驾,秣马脂车。命彼掌徒,肃我征旅。

朝发鸾台,夕宿兰渚。芒芒原隰,祁祁士女。经彼公田,乐我稷黍。

爰有樛木,重阴匪息。虽有糇粮,饥不遑食。望城不过,面邑不游。

仆夫警策,平路是由。玄驷蔼蔼,扬镳漂沫。流风翼衡,轻云承盖。

涉涧之滨,缘山之隈。遵彼河浒,黄阪是阶。西济关谷,或降或升。

騑骖倦路,载寝载兴。将朝圣皇,匪敢晏宁。弭节长骛,指日遄征。

前驱举燧,后乘抗旌。轮不辍运,鸾无废声。爰暨帝室,税此西墉。

嘉诏未赐,朝觐莫从。仰瞻城阈,俯惟阙庭。长怀永慕,忧心如酲。

铜雀台赋

两汉 曹植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三国志》版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三国演义》版

两汉 曹植

皇考建世业。
余从征四方。
栉风而沐雨。
万里蒙露霜。
剑戟不离手。
铠甲为衣裳。

公宴

两汉 曹植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
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芙蓉池诗

两汉 曹植

逍遥芙蓉池。
翩翩戏轻舟。
南阳栖双鹄。
北柳有鸣鸠。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