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曹植的文学水平到底有多高,他和曹操曹丕的有何不同,看看他的作品

曹植的文学水平到底有多高,他和曹操曹丕的有何不同,看看他的作品

  他是后汉三国时代最有才华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脍炙人口,同时又不乏艺术性,他留下的篇章已经被后世人奉为神作。

  他的才华受到后世追捧,被认为是天下第一,但他的人生却并不如意。

  这个人就是后汉三国时代的大文豪曹植,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曹植和他的作品集《曹植文集》。

  


  曹植是曹操之子,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曹植堪称天纵奇才,才华横溢,他的诗词既有奇思妙想,又能够体会是世间人情。曹植本身气度恢弘,又不失温文尔雅,还有些多愁善感。这诸多的元素融合在一起造就了建安时代最有才华的诗人。

  曹植是豪门子弟,在那个战乱年代,他文武兼修是一位可以出将入相的人才。史书记载,曹操对自己的儿子一直有严格的要求,其中一项就是要参加军事训练练习骑射狩猎,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在武功上都是很杰出的人才。

  正是这一点使得曹植的诗作中有很强的军事气息,比如他著名的《白马篇》就是一个渴望在沙场建功立业的青年军官的心态,所谓“名编壮士籍”就是此种心态的书写。

  


  同时曹植的诗作还有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以及缠绵悱恻的一面,比如著名的《洛神赋》,曹植以洛水之女为题材,书写了一位只应天上有的神女。

  有人认为曹植这首诗是写给自己的心上人,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不管怎么说,《洛神赋》早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神作,被后世人推崇。曹植华丽的文采敏捷的思维也在这首作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曹植所有的诗作中流传最为广泛,最为脍炙人口的无疑是《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是曹丕逼迫其创作。

  曹丕在掌握大权后猜忌曹植,他强迫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出令他满意的诗作,如果曹植不能在七步之内写出,那么曹植就会被杀掉。面对这个近乎无理的要求,曹植没有拒绝。他应声起步,在七步之内吟出了这首诗作。

  这首诗既合辙押韵,格式公正,同时又深刻地道出了兄弟相残的悲情。曹丕既为曹植的才华震撼,同时又被曹植诗作打动,便放过了自己的弟弟。

  这首诗也流传千古,成为同室操戈兄弟阋墙的代名词。

  


  曹植的人生境遇十分悲惨,他虽然贵为曹魏皇族但是却遭到猜忌。他曾在一年之中被迫数次搬家,精疲力竭狼狈不堪。他的手下除了一些老弱病残就是曹丕派来监视他的人物,形同软禁。

  曹植只活到四十岁便去世了,在他临死他还上书自己的侄子曹睿,希望能够效命沙场为国建功,但是遭到了曹睿的拒绝。

  公元232年,陈思王曹植带着他无尽的才华和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人生不过是场梦,唯有文章传千古”,曹植人生符合这句话。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乐府 其七

两汉 曹植

巢许蔑四海,商贾争一钱。

闺情诗

两汉 曹植

有美一人。
被服纤罗。
妖姿艳丽。
蓊若春华。
红颜韡烨。
云髻嵯峨。
弹琴抚节。
为我弦歌。
清浊齐均。
既亮且和。
取乐今日。
遑恤其它。

丹霞蔽日行

两汉 曹植

纣为昏乱,虐残忠正。
周室何隆,一门三圣。
牧野致功,天亦革命。
汉祚之兴,阶秦之衰。
虽有南面,王道陵夷。
炎光再幽,殄灭无遗。

朔风诗五章

两汉 曹植

仰彼朔风,用怀魏都。
愿骋代马,倏忽北徂。
凯风永至,思彼蛮方。
愿随越鸟,翻飞南翔。

四气代谢,悬景运周。
别如俯仰,脱若三秋。
昔我初迁,朱华未希。
今我旋止,素雪云飞。

俯降千仞,仰登天阻。
风飘蓬飞,载离寒暑。
千仞易陟,天阻可越。
昔我同袍,今永乖别。

子好芳草,岂忘尔贻。
繁华将茂,秋霜悴之。
君不垂眷,岂云其诚!
秋兰可喻,桂树冬荣。

弦歌荡思,谁与销忧。
临川慕思,何为泛舟。
岂无和乐,游非我邻。
谁忘泛舟,愧无榜人。

浮萍篇

两汉 曹植

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
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
恪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
在昔蒙恩惠,和乐如瑟琴。
何意今摧颓,旷若商与参。
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新人虽可爱,无若故所欢。
行云有返期,君恩傥中还。
慊慊仰天叹,愁心将何愬。
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
悲风来入怀,泪下如垂露。
发箧造裳衣,裁缝纨与素。

种葛篇

两汉 曹植

种葛南山下。
葛藟自成阴。
与君初婚时。
结发恩义深。
欢爱在枕席。
宿昔同衣衾。
窃慕棠棣篇。
好乐和瑟琴。
行年将晚暮。
佳人怀异心。
恩纪旷不接。
我情遂抑沉。
出门当何顾。
徘徊步北林。
下有交颈兽。
仰有双栖禽。
攀枝长叹息。
泪下沾罗襟。
良马知我悲。
延颈对我吟。
昔为同池鱼。
今为商与参。
往古皆欢遇。
我独困于今。
弃置委天命。
悠悠安可任。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