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后汉三国时代最有才华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脍炙人口,同时又不乏艺术性,他留下的篇章已经被后世人奉为神作。
他的才华受到后世追捧,被认为是天下第一,但他的人生却并不如意。
这个人就是后汉三国时代的大文豪曹植,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曹植和他的作品集《曹植文集》。
曹植是曹操之子,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曹植堪称天纵奇才,才华横溢,他的诗词既有奇思妙想,又能够体会是世间人情。曹植本身气度恢弘,又不失温文尔雅,还有些多愁善感。这诸多的元素融合在一起造就了建安时代最有才华的诗人。
曹植是豪门子弟,在那个战乱年代,他文武兼修是一位可以出将入相的人才。史书记载,曹操对自己的儿子一直有严格的要求,其中一项就是要参加军事训练练习骑射狩猎,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在武功上都是很杰出的人才。
正是这一点使得曹植的诗作中有很强的军事气息,比如他著名的《白马篇》就是一个渴望在沙场建功立业的青年军官的心态,所谓“名编壮士籍”就是此种心态的书写。
同时曹植的诗作还有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以及缠绵悱恻的一面,比如著名的《洛神赋》,曹植以洛水之女为题材,书写了一位只应天上有的神女。
有人认为曹植这首诗是写给自己的心上人,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不管怎么说,《洛神赋》早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神作,被后世人推崇。曹植华丽的文采敏捷的思维也在这首作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曹植所有的诗作中流传最为广泛,最为脍炙人口的无疑是《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是曹丕逼迫其创作。
曹丕在掌握大权后猜忌曹植,他强迫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出令他满意的诗作,如果曹植不能在七步之内写出,那么曹植就会被杀掉。面对这个近乎无理的要求,曹植没有拒绝。他应声起步,在七步之内吟出了这首诗作。
这首诗既合辙押韵,格式公正,同时又深刻地道出了兄弟相残的悲情。曹丕既为曹植的才华震撼,同时又被曹植诗作打动,便放过了自己的弟弟。
这首诗也流传千古,成为同室操戈兄弟阋墙的代名词。
曹植的人生境遇十分悲惨,他虽然贵为曹魏皇族但是却遭到猜忌。他曾在一年之中被迫数次搬家,精疲力竭狼狈不堪。他的手下除了一些老弱病残就是曹丕派来监视他的人物,形同软禁。
曹植只活到四十岁便去世了,在他临死他还上书自己的侄子曹睿,希望能够效命沙场为国建功,但是遭到了曹睿的拒绝。
公元232年,陈思王曹植带着他无尽的才华和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人生不过是场梦,唯有文章传千古”,曹植人生符合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