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曹植因何失算
一代枭雄曹操在奠定了北方的统治政权后,便开始考虑自己的接班人问题了,他最欣赏的两个儿子是次子曹丕和四子曹植,尤其是曹植,凭借广博的学识,奇崛的文采更为曹操所器重。
有一次,曹操决定亲自测试下两个儿子的才干,曹植接到消息时正与老师杨修在花园下棋,素有当朝狂士之称的杨修拍手大笑:“公子的机会来了……”
曹植一躬扫地,得意地说:“学生一定倾尽所能,绝不辜负老师的厚望。”
曹操这次设的考题,是让兄弟二人临场作赋。曹植泼墨挥毫,笔端如行云流水,不足半个时辰就写好了,于是朗声吟诵,他一步一吟,声情并茂,步履轻盈,如同跳舞,优雅的外形伴随华美的词章博得曹操频频点头。
再看曹丕,冥思苦想,右手紧握笔杆,不停抖颤,左手不停地擦汗。最后低垂着头,期期艾艾地对曹操说:“四弟天赋异禀,才华出众,儿不敢在他面前献丑,今后一定多向四弟请教。”曹操捋了捋胡须,微笑地看着曹植,随即宣布考试结束,命二人退下了。
从丞相府走出的曹丕惊慌失措,狼狈不堪,他没有返回自己的居所,而是径直向老师贾诩府邸走去。见到贾诩后,曹丕沮丧地说:“四弟才高,每次与他在父王面前竞技,我总是倍感压力,恨不得钻到地缝中,这该如何是好啊!”
贾诩劝导说:“公子不必焦躁,只需做好本职工作,不必为贪图虚名而刻意表现,一切顺其自然就好。”曹丕点了点头。
公元217年,曹操为了与刘备争夺汉中,决定亲率大军出征。在白天举行的誓师大会上,曹植突然来为曹操送行,并称其连夜草写了一篇征战檄文,愿在众将面前宣读,以鼓舞士气。
曹植的这篇檄文写得气势磅礴,先声夺人,华美激昂的文辞似裹卷着千军浩荡,万马奔腾,即歌颂了曹操的文治武功,又赞美了三军将士的势不可挡。众谋士听后无不拍手称快。
其实,曹植选在这个时候为父送行,是杨修的主意,杨修告诉他,只有在众将齐聚时崭露才华方能深入人心,事半功倍,切勿错失良机。
与曹植不同,曹丕是当晚来到曹操府邸为父亲送行的。见到父亲后,曹丕匍匐在地痛哭起来,曹操问其缘由,曹丕哽咽着说:“父王年事已高还要挂帅出征,儿内心即担忧又难过,不知道说什么好。”曹操听后颇受感动,泪珠夺眶而出。
两年后,曹操征战归来,私下常听心腹议论,其征战期间,曹丕做事兢兢业业,把分内事务料理得有条不紊,而且从不自炫邀功。经过一番考查,曹操对两个儿子有了一个中肯的评判:曹植虽才华超绝,却恃才放旷,又身染世家公子的桀骜习气,远不如曹丕处事稳妥,值得信赖。最终,曹丕被曹操立为太子,登上了皇位。
曹植才华横溢却没能笑到最后,由此可知,行事刻意而张扬的人,可能暂时会获得一些好处,但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那些脚踏实地、内敛守拙的人。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衡轭 通:衡扼)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髪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