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昌龄边塞诗的特点及其代表作

王昌龄边塞诗的特点及其代表作

  

image


  《从军行七首》七绝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独上:一作独坐。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旧别情:一作离别情。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玉门关:一作雁门关。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出塞二首》七绝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1]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特点:

  (1)诗体多为七言绝句。(2)多写军旅苦辛,诗风苍凉悲壮。(3)讲究立意构思,绪密思清。(4)语言含蓄雄放,意境高远深沉。注:各点均需结合文例展开说明。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少年行二首

唐代 王昌龄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走马远相寻,西楼下夕阴。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
高阁歌声远,重门柳色深。夜阑须尽饮,莫负百年心。

寄陶副使

唐代 王昌龄

闻道将军破海门,如何远谪渡湘沅。
春来明主封西岳,自有还君紫绶恩。

送任五之桂林

唐代 王昌龄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代扶风主人答

唐代 王昌龄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客广陵

唐代 王昌龄

楼头广陵近,九月在南徐。秋色明海县,寒烟生里闾。
夜帆归楚客,昨日度江书。为问易名叟,垂纶不见鱼。

送高三之桂林

唐代 王昌龄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162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