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韦应物:做一个好官,写一手好诗

韦应物:做一个好官,写一手好诗

  韦应物(737~792),出身京兆韦氏,少时为玄宗近侍,豪纵不羁。安史乱起,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先后做过洛阳丞、滁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故世称韦左司或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描写山水风光与隐逸生活著称,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存诗近六百首。

  韦应物(一):做一个好官,写一手好诗

  江弱水

  最近读吴兴华《风吹来水上:致宋淇书信集》,1942年12月25日信中说:

  中国最高的诗歌只存在五古里面,后兴的七古七律七绝等诗体,可爱之处指不胜屈,尤其是七古到韩、苏手里简直是光怪陆离不可端倪,但high seriousness与最后神化的一点只能在五古里找到,你看阮籍、陈子昂之所以凌跨千古,只在那几首五字诗上,岂是偶然?

  在1943年2月20日的信中,他又说,作为超乎众物之上的情感的最高表现工具,五古得剔除“选体”、王孟山水、韩苏韵文,“只剩下一些言语极简、立意极高,高到令人仰看欲眩的地步的诗。这种欣赏看似无奇,其实非日夕枕藉诗歌不易发现。”

  吴兴华精于中西诗学,他的话有相当的权威性。钟嵘《诗品序》早就说过,四言诗文约意广,而“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但钟嵘的时代七言诗还罕见,吴兴华是拿七言诗来比较的,若论“指事造形,穷情写物”,七言诗岂不更为详切吗?但是,他提出一个高度的庄严(high seriousness)问题,确是见道之言。至于“最后神化的一点”是什么?我们可以感知,很难言说。但我发现可以通过一个诗人的诗来加以言说,我指的是韦应物。

  


  韦应物苏州石刻像

  韦应物的《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收在《唐诗三百首》里,一般人都熟悉。诗写于苏州刺史任上,三十多年后白居易亦守苏郡,刻此诗于石以致敬,称其“最为警策”: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疆。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这是名句中的名句,历来为人盛赞,有的说“清绮富丽”,有的说“都雅雍裕”。刺史官署上,侍卫执戟成列,气象森严,足见郡守之威仪。但韦长官的居室(“燕寝”)中是要焚香的。(唐李肇《国史补》:“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在焚香扫地而坐。”)这两句诗好,就好在阳刚与阴柔的互补。“森”“凝”二字精炼,可见韦应物写诗并非一味清淡高古。正如起首亮出郡守的排场,可见韦氏做官也非一味散淡风雅。他不是徒有威仪的首长,但威仪也不能没有。若只写“燕寝凝清香”,不写“兵卫森画戟”,那主人公就成一江湖散人了。

  接下来两句尤其散:“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做官的都应该撸起袖子加油干,很热,很忙,“逍遥”之闲态,“池阁”之闲地,“清凉”之闲意,皆非所宜也。但是,古代官箴却是政尚简易,催科不促,狱讼不繁,不好事。所以才会“公门多暇日”,也才能有与诸文士燕集的雅兴。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烦疴”(kē)原指积劳久病,这里指暑热和庶务带来的烦闷郁卒,由海上吹来的风雨一扫而空。“复”字暗示这样的嘉会是经常性的。“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意思是事理明白,且搁置小是小非;天性达观,也不用缩手缩脚。主人不拘礼节,宾客也就能放得开。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是惭愧自己平日高高在上,没有走群众路线去体察民情。(“康”字牵于句法和韵律,属于“以偏代全”,指疾苦与康乐。)其实这是谦辞。韦应物稍早所写的《夏至避暑北池》里,有“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之句,可见他是个把百姓疾苦时刻放在心上的好官。而且,“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又说明他严格按上级规定办事,皇上诏令天下禁屠宰捕捞,他也就不具馔鱼肉,只备下蔬果,请大家慢用。好在宾主饮酒赋诗,神欢意畅,不禁有飘飘欲仙之感。

  最后四句,是说我今天才验证了,苏州素来文风很盛,人才很多,果然是天下大郡,不仅GDP和财政收入高,而且人文荟萃。这真是善颂善祷。作为一郡的最高长官,对治下的土地和人民应有此礼敬,口吻也大方而得体,《唐贤清雅集》评为“蔼然情词”“深识至言”。但明人杨慎《升庵诗话》虽称此诗为一代绝唱,却恨其结句画蛇添足,有打油腔。他假托宋人《丽泽编》所收此诗无后四句,而顾况的和诗也只有十六句,认为此乃“吴中浅学所增,以美其风土”,应该删掉。

  这说法倒是节外生枝了,而韦诗并非如此。此诗题为《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一二句点出“郡斋”,三四句说明“雨中”,五至十六句叙述“燕集”,最后四句缴足“诸文士”, 可谓秩序严整,脉络分明。但通篇语调却款款而娓娓,心境疏放开朗,气象高华庄重。正如当时人刘太真《与韦苏州书》云:“是何情致畅茂遒逸如此!”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答端

唐代 韦应物

坐忆故园人已老,宁知远郡雁还来。
长瞻西北是归路,独上城楼日几回。

西楼

唐代 韦应物

高阁一长望,故园何日归。烟尘拥函谷,秋雁过来稀。

同韩郎中闲庭南望秋景

唐代 韦应物

朝下抱馀素,地高心本闲。如何趋府客,罢秩见秋山。
疏树共寒意,游禽同暮还。因君悟清景,西望一开颜。

答杨奉礼

唐代 韦应物

多病守山郡,自得接嘉宾。不见三四日,旷若十馀旬。
临觞独无味,对榻已生尘。一咏舟中作,洒雪忽惊新。
烟波见栖旅,景物具昭陈。秋塘唯落叶,野寺不逢人。
白事廷吏简,闲居文墨亲。高天池阁静,寒菊霜露频。
应当整孤棹,归来展殷勤。

出还

唐代 韦应物

昔出喜还家,今还独伤意。入室掩无光,衔哀写虚位。
凄凄动幽幔,寂寂惊寒吹。幼女复何知,时来庭下戏。
咨嗟日复老,错莫身如寄。家人劝我餐,对案空垂泪。

野次听元昌奏横吹

唐代 韦应物

立马莲塘吹横笛,微风动柳生水波。
北人听罢泪将落,南朝曲中怨更多。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