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唐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京兆万年人。京兆即京师,长安城以朱雀大街为界,街西五十四坊属长安县,街东五十四坊属万年县。韦氏家族的先辈们很有前瞻性地在西汉时就迁入关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成为长安城里有名的望族,衣冠鼎盛。
先带您参观下韦氏家族“冒青烟”的祖坟:烈祖:六世祖韦夐(xiòng),北魏到北周时期大臣,逍遥公;天祖:五世祖韦世冲,隋朝时民部尚书、义丰公;高祖:四世祖韦挺,唐太宗时期刑部尚书、扶阳公;曾祖:三世祖韦待价,武后时任宰相;祖父:二世祖韦令仪,银青光禄大夫、袭扶阳公;父亲:一世祖韦銮,宣州司法参军、知名花鸟山水画家;
到了韦应物父亲这辈,虽然不再担任要职,但韦氏祖荫庇佑,仍为关中望姓之首。市井中流传着“城南韦氏,去天五尺”的说法。所以韦应物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妥妥的贵公子一枚,只不过他的人设不是“宝玉”,而是“薛蟠”。
韦应物从小不读书不看报,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因为投胎技术好,15岁就做了唐玄宗身边的近侍。 唐朝的侍卫有三种级别:亲卫、勋卫、翊卫;一般来说,只要上一辈人有担任过大官,下一辈人就能自动当三卫。韦应物担任的是级别最高的亲卫,可以随玄宗出入宫廷。当玄宗带着杨贵妃到骊山度假村游玩、打猎时,韦应物做为“警卫员”也相随左右。
谁的青春不荒唐?但韦应物绝对是其中“佼佼者”。《逢杨开府》堪称韦应物的“自白诗”。: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
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仰仗皇恩他有多嚣张呢?每天做着横行乡里的事,家里窝藏的是亡命之徒。白天做赌局聚众摇色子,晚上调戏良家妇女。被人告发后,官府也不敢抓他,因为他是皇上身边的“红人”。
打破韦应物这种无恶不作的古惑仔生涯的,是渔阳的鼙鼓。公元755年,安禄山率叛军攻进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匆匆奔蜀。韦应物失业了,不仅他的人生失去了玄宗这个“靠山”,整个国家也因帝王的出走而风雨飘零。
长安沦陷,韦家的富贵钱财也凋零殆尽。为躲避战乱,一家人流落到陕西省武功县一个农家,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曾经挥金如土的豪门公子,而今一贫如洗。这一年,他19岁。
安史之乱,毁了大唐,扰了李白,苦了杜甫,坑了王维,唯独成就了韦应物。“一字都不识”的韦应物,没有谋生手段,落魄得常被人欺负。于是他下定决心,立志读书。每天吃得很少、无欲无求、焚香扫地、冥心打坐。但他自知开始读书已经太晚了,只好提笔学习写诗。
通过努力,韦应物正式考取了国家公务员。在唐代宗广德至唐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河南兵曹、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栎阳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京城里少了一个浪荡公子哥,国家多了一个地方官专业户。
这其中,他一次次的出仕,又一次次的罢官。在滁州任上,韦应物47岁。第二年冬,他又一次罢官了,闲居滁州西涧。
滁州是个好地方,两百多年以后,欧阳修因遭贬谪也来到了这里。但不同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韦应物更喜欢独处。一个暮春的傍晚,刚刚下过一场大雨,韦应物信步来到滁州西涧,一幅寂静幽深、旷远恬淡的画面映入眼帘:
我爱那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头顶深树丛中黄鹂在啼叫。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得湍急,
无人的渡口小船横向江心。
他是爱幽草的,而觉得黄鹂吵闹。想到自己十多年的仕途生涯,恰如幽草,甘居荒野,喻志守节,而那些叽叽喳喳的黄鹂们,居庙堂之上,攀高媚主;眼前急雨裹挟着春潮弄横小舟,恰似心底那一抹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忧伤。
07
韦应物一生特别之处,在于他擅长与矛盾和解。他汲汲于功名,又醉心于山水。在“仕”与“隐”中不停拉扯,但他思想内核仍是“儒家”的底蕴;他曾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即使我的“恶”伤到了你,又关你屁事,又奈我何?如今世界与我为敌,便一心把日子过得清丽宛转,内心平静才是不遂人生最好的“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