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咋的,近来越来越迷上了韦应物。
就写《滁州西涧》那位?对,有点名气,不大也不小。
说不大,是因远不及李、杜、白三大家,也算不上开宗立派的旗帜人物。山水田园派首推王维、孟浩然,边塞派领衔乃岑参、高适,苦吟派号称“郊寒岛瘦”,朦胧派有李贺、李商隐……韦应物则不出头、不结盟,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在律诗风行的时代,却对古风情有独钟,在他眼里没有什么主旋律次旋律,只有喜欢不喜欢。
说不小,是因影响确实了得。《唐诗三百首》入选者前六名是哪些人?杜甫、李白、王维、李商隐、孟浩然、韦应物。杜甫诗入选最多,39篇;韦应物入选12篇;大名鼎鼎的白居易,才仅入选6篇。苏东坡有才气吧,他说“乐天(白居易)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坦率地承认佩服韦应物!
韦诗,简古,澹泊;其为人,浪子回头,终归宁静,低调得不能再低调,以至于史书根本没有专门传记。古人一般都有字、号,韦应物甚至连这也缺项,懒得张扬。直到2007年西安出土韦应物一家的墓志,我们才知道他字“义博”。号呢?没有资料,还是不知道。
他的名字,也常被人误读为yīng wù。正确的读法应该是yìng wù。应,读第四声,顺应、适应的意思;应物,源出《庄子·知北游》“应物无方”,意为顺应外物不拘定规。《史记·太史公自序》也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去滁州的时候,我就怀念两个人:韦应物,欧阳修。
韦应物一生留下五百多首诗,通读也许只需要短短的一天,但是要领悟消化,却需要一生的漫长时间,反复读,反复悟。
酒慢慢喝,诗慢慢读,且容我与韦兄交心聊天,点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