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沣上对月,寄孔谏议

沣上对月,寄孔谏议

唐代 韦应物

思怀在云阙,泊素守中林。出处虽殊迹,明月两知心。

诗人韦应物的古诗

同德阁期元侍御、李博士不至,各投赠二首

唐代 韦应物

庭树忽已暗,故人那不来。只因厌烦暑,永日坐霜台。
官荣多所系,闲居亦愆期。高阁犹相望,青山欲暮时。

上东门会送李幼举南游已方

唐代 韦应物

离弦既罢弹,樽酒亦已阑。听我歌一曲,南已在云端。
云端虽云邈,行路本非难。诸侯皆爱才,公子远结欢。
济济都门宴,将去复盘桓。令姿何昂昂,良马远游冠。
意气且为别,由来非所叹。

答崔主簿问,兼简温上人

唐代 韦应物

缘情生众累,晚悟依道流。诸境一已寂,了将身世浮。
闲居境无味,忽复四时周。靡靡芳草积,稍稍新篁抽。
即此抱馀素,块然诚寡俦。自适一忻意,愧蒙君子忧。

沣上对月,寄孔谏议

唐代 韦应物

思怀在云阙,泊素守中林。出处虽殊迹,明月两知心。

独游西斋,寄崔主簿

唐代 韦应物

同心忽已别,昨事方成昔。幽径还独寻,绿苔见行迹。
秋斋正萧散,烟水易昏夕。忧来结几重,非君不可释。

四禅精舍登览悲旧寄朝宗巨川兄弟

唐代 韦应物

萧散人事忧,迢遰古原行。春风日已暄,百草亦复生。

跻阁谒金像,攀云造禅扃。新景林际曙,杂花川上明。

徂岁方缅邈,陈事尚纵横。温泉有佳气,驰道指京城。

携手思故日,山河留恨情。存者邈难见,去者已冥冥。

临风一长恸,谁畏行路惊。

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

唐代 韦应物

直方难为进,守此微贱班。开卷不及顾,沉埋案牍间。
兵凶久相践,徭赋岂得闲。促戚下可哀,宽政身致患。
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

寄子西

唐代 韦应物

夏景已难度,怀贤思方续。乔树落疏阴,微风散烦燠。
伤离枉芳札,忻遂见心曲。蓝上舍已成,田家雨新足。
托邻素多欲,残帙犹见束。日夕上高斋,但望东原绿。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

唐代 韦应物

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芳。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种药

唐代 韦应物

好读神农书,多识药草名。持缣购山客,移莳罗众英。
不改幽涧色,宛如此地生。汲井既蒙泽,插楥亦扶倾。
阴颖夕房敛,阳条夏花明。悦玩从兹始,日夕绕庭行。
州民自寡讼,养闲非政成。

登蒲塘驿沿路见泉谷村墅忽想京师旧居追怀昔年

唐代 韦应物

青山导骑绕,春风行旆舒。均徭视属城,问疾躬里闾。
烟水依泉谷,川陆散樵渔。忽念故园日,复忆骊山居。
荏苒斑鬓及,梦寝婚宦初。不觉平生事,咄嗟二纪馀。
存殁阔已永,悲多欢自疏。高秩非为美,阑干泪盈裾。

因省风俗,与从侄成绪游山水,中道先归寄示

唐代 韦应物

累宵同燕酌,十舍携征骑。始造双林寂,遐搜洞府秘。
群峰绕盘郁,悬泉仰特异。阴壑云松埋,阳崖烟花媚。
每虑观省牵,中乖游践志。我尚山水行,子归栖息地。
一操临流袂,上耸干云辔。独往倦危途,怀冲寡幽致。
赖尔还都期,方将登楼迟。

三台

唐代 韦应物

冰泮寒塘水渌,
雨馀百草皆生。
朝来门巷无事,
晚下高斋有情。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唐代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览褒子卧病一绝聊以题示

唐代 韦应物

念子抱沈疾,霜露变滁城。独此高窗下,自然无世情。

寄酬李博士永宁主簿叔厅见待

唐代 韦应物

解鞍先几日,款曲见新诗。定向公堂醉,遥怜独去时。
叶沾寒雨落,钟度远山迟。晨策已云整,当同林下期。

闲斋对雨

唐代 韦应物

幽独自盈抱,阴淡亦连朝。空斋对高树,疏雨共萧条。
巢燕翻泥湿,蕙花依砌消。端居念往事,倏忽苦惊飙。

简寂观西涧瀑布下作

唐代 韦应物

淙流绝壁散,虚烟翠涧深。丛际松风起,飘涧洒尘襟。
窥萝玩猿鸟,解组傲云林。茶果邀真侣,觞酌洽同心。
旷岁怀兹赏,行春始重寻。聊将横吹笛,一写山水音。

秋夜一绝

唐代 韦应物

高阁渐凝露,凉叶稍飘闱。忆在南宫直,夜长钟漏稀。

送刘评事

唐代 韦应物

声华满京洛,藻翰发阳春。未遂鹓鸿举,尚为江海宾。
吴中高宴罢,西上一游秦。已想函关道,游子冒风尘。
笼禽羡归翼,远守怀交亲。况复岁云暮,凛凛冰霜辰。
旭霁开郡阁,宠饯集文人。洞庭摘朱实,松江献白鳞。
丈夫岂恨别,一酌且欢忻。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