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唐代“苦吟诗人”贾岛的安岳情

唐代“苦吟诗人”贾岛的安岳情

  不因他深邃渺远的个中情与景,只因他在安岳的那一段壮志未酬的岁月‥‥‥

  在安岳奋斗3年

  最爱到南楼作诗

  贾岛肯定是爱安岳的!

  唐开成五年(840年),61岁的贾岛被任命为普州(今安岳县)司仓参军。

  他到任后,曾组织讲学。政务之余,贾岛常去南楼(安岳县南门外过街楼,1958年拆除)读书作诗。现如今,过街楼已荡然无存,但大凡喜爱文学喜爱安岳的人,在走过南门桥时,心中不免会漾起一丝幽思。

image

  [ 如今的南门桥 ]

  在南楼,贾岛曾赋诗《夏夜登南楼》:“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发现贾岛在安岳的一些足迹和心境。

  此外,在南楼,贾岛还写下《寄武功姚主簿》《送裴校书》《送僧》《原上草》《咏怀》等诗。

  唐会昌三年(843年),朝廷升贾岛为普州司户参军,终于在政治抱负上迈进一步。由此可见,贾岛在安岳应该是做出了应有的成绩。

  升官未上任却客死安岳

  长卧城南安泉山山麓

  朝廷升贾岛为普州司户参军,但上天对这位伟大诗人却一点也不眷顾。还没有受命,贾岛就不幸离开了人世,终年64岁。

  贾岛常年在南楼读书作诗,死后也算是如了愿,被安葬在安岳县城南郊的安泉山半山上。贾岛墓长7米,宽、高各3米,石条镶砌为垣。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安岳县令徐观海(浙江钱塘人)在贾岛墓前建造“瘦诗亭”。

 image

  [ 贾岛墓 ]

  后来的县令斐显忠又进行重建,并立牌坊。现有清建墓碑“唐普州司户参军贾浪仙之墓”。墓前有清建“瘦诗亭”,内陈历代文人吊唁贾岛的石刻诗文,由于风化,加之拓印者黑墨的侵蚀,已经很难辨认。

image

  [“瘦诗亭”碑刻 ]

  竹林掩映,烟雨蒙蒙,隔着一条凶神恶煞的狼狗,杂草丛生的贾岛墓躲在破败的亭子之后,显得格外苍凉。似乎正印证了“苦吟诗人”贫苦、悲凉的一生。

  贾岛最后归宿众说纷纭

  安岳贾岛墓最可信

  在离安岳数千公里的贾岛故乡——北京房山区,也有贾岛墓、贾岛祠、碑亭,占地8.6万平方米,光鲜亮丽、气度不凡,似乎异乡漂泊了一生的贾岛魂归故里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或许,贾岛在天有眼,能够在身后光耀门楣也是另一种衣锦还乡的荣耀。

image

  [ 北京贾岛祠 ]

  除了房山之外,安徽当涂也传有贾岛墓,且清人吴省钦《瘦诗亭记》称:“当涂青山之北,有李白墓,南即贾岛墓”;

  四川蓬安县也称有贾岛墓,《蓬安县志》有记载:“唐贾岛墓,县西七十里明月山。”

image

  [ 安岳贾岛墓墓碑 ]

  但学者普遍认为,作为贾岛同代好友,苏绛的叙述可信度较高。“贾岛于会昌癸亥岁七月二十八日终于郡官舍,春秋六十有四,葬于普南安泉山。”《安岳县志》中记载的贾岛生前好友苏绛《贾司仓墓志铭》中如是叙述。

  同时,作为贾岛狂热追随者和忠实信徒的李洞,也题有《贾岛墓》:“一第人皆得,先生岂不消?位卑终蜀土,诗绝占唐朝。旅葬新坟小,魂归故国遥。我来因奠洒,立石用为标。”他在贾岛墓前“立石为标”,此即后世安岳所传的“李洞碑”。

  种种迹象表明,贾岛的最终归宿或就是安岳的贾岛墓。

  “苦吟”诗人自我要求严格

  “推敲”佳话成励志典故

  据史料记载,贾岛曾用数年时间打磨出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这在他自己的诗句中也有所反映,如他在《送无可上人》中的诗句“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下就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也因此他被称为“苦吟派”诗人,所谓苦吟派就是为了一句诗或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功夫。

  正是凭着这种对诗词的严格要求,成就了他身后的千古传颂。

image

  [ “推敲”典故漫画 ]

  有一天,贾岛骑着毛驴正琢磨一首题为《题李凝幽居》的诗,一边前行,一边吟诗,在吟到“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句时,手一边做着“推”的姿势,一边做着“敲”的姿势,反复斟酌。不知不觉地,他骑着毛驴闯进了当的官员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

  在古时,闯像韩愈这样级别官员的仪仗队是要被问罪的,但韩愈似乎并没有发怒或责备,当韩愈听了贾岛纠结于诗句中用“推”还是用“敲”好时,韩愈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后来二人成了交好的朋友。

  十余年赴考均名落孙山

  韩愈推荐终成进士

  贾岛的家乡范阳(今北京房山区)饱受安史之乱之后,长期为藩镇所据,处于半隔绝状态。贾岛出生于贫困家庭,31岁前曾十余年赴考均名落孙山,有次竟因“吟病蝉之句,以刺公卿”,不仅被黜落,而且还被扣上“举场十恶”的帽子。据史料记载,因生活所迫,贾岛无奈之下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号“无本”。“无本者,即无根无蒂、空虚寂灭之谓也。”或许,在心灰意懒的贾岛内心认为,这一生他都要常伴青灯了。

image

  [ 贾岛画像 ]

  但心怀志向的贾岛怎会就此遁入空门呢?枯寂的禅房生活,并没有消磨他对赋诗的酷爱。“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贾岛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多年之后,凭借韩愈的赏识和推荐,贾岛终于考上了进士。从贾岛的诗中也不难看出他对入仕的渴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蔑视权贵,得罪宣宗皇帝

  注定壮志难酬

  但出身微贱、举目无亲的贾岛,除了韩愈的赏识之外,几乎没有权高势重的靠山,因此他内心对权贵有种天然的蔑视。唐中期杰出的政治家裴度平定叛乱有功,封晋国公,聚敛甚多,长安有高第,贾岛见到,心里面火冒三丈,便作诗讥讽,“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从诗中,便可见他骨子里对权贵认识的偏执与不屑。

image

  [ 贾岛墓碑文 ]

  或许,正是贾岛的这种偏执与不屑,注定了他的壮志难酬,也注定了他仕途的悲凉。考中进士后,贾岛寓居法乾寺无可精舍。一日,唐宣宗微服出游,来到寺中,听到有人在吟诗,便寻声登楼,见桌案上放有诗卷,便随意取来浏览。贾岛站在后面,立马上前夺走。他并不认识唐宣宗,便瞪眼嚷道:“看你穿得这样鲜亮,长得肥头大耳的,就不是一块懂诗的料!”据说,他后来被贬谪到长江(今四川蓬溪县)担任主簿一职,就和此次事件不无关系。

 image

  [ 在贾岛墓前的“瘦诗亭” ]

  最终,贾岛客死安岳,并魂归安岳,辞世时只有一头病驴、一把古琴。

  或许他心里有各种遗憾,但生命在这儿终结了,今生注定壮志再难酬了。不过,在记者看来,贾岛的壮志难酬正成全了他的千古诗名。从这个角度来看,“诗僧”的美誉,是他身后“壮志”的另一种成全。

  虽然,位于安岳的最终安葬之地,在千年之后破败得让人心疼,但至少他的诗句在广大世人心里,占据着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送独孤马二秀才居明月山读书

唐代 贾岛

濯志俱高洁,儒科慕冉颜。家辞临水郡,雨到读书山。
栖鸟棕花上,声钟砾阁间。寂寥窗户外,时见一舟还。

题岸上人郡内闲居

唐代 贾岛

静向方寸求,不居山嶂幽。池开菡萏香,门闭莓苔秋。
金玉开四句,秕糠轻九流。炉烟上乔木,钟磬下危楼。
手种一株松,贞心与师俦。

听乐山人弹易水

唐代 贾岛

朱丝弦底燕泉急,燕将云孙白日弹。
嬴氏归山陵已掘,声声犹带发冲冠。

送友人游塞

唐代 贾岛

飘蓬多塞下,君见益潸然。迥碛沙衔日,长河水接天。
夜泉行客火,晓戍向京烟。少结相思恨,佳期芳草前。

酬栖上人

唐代 贾岛

夜久城馆闲,情幽出在山。新月有微辉,朗朗空庭间。
处世虽识机,伊余多掩关。松姿度腊见,篱药知春还。
静览冰雪词,厚为酬赠颜。东林有踯躅,脱屣期共攀。

送李骑曹(一作胄)

唐代 贾岛

归骑双旌远,欢生此别中。萧关分碛路,嘶马背寒鸿。
朔色晴天北,河源落日东。贺兰山顶草,时动卷帆风。
贾岛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32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