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推敲”,人们往往会想到晚唐诗人贾岛的千古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故事。老实说,我对贾岛的认知,还停留在大学的课本上,没有研究。知道贾岛是河北人,家境贫寒,他年少时就出家当和尚,曾居京郊房山石裕口村。这个村遗留下来的“贾岛庵”,据记载,就是贾岛当年出家为僧的寺庙。
当然,贾岛并没有在此一直修行下去,而是又到别处云游,见诸文字记载的,是去了河北衡水地区的景州云盖寺。大约过了十多年,贾岛离开云盖寺,西去长安,巧遇韩愈,以其诗词深得韩愈的赏识,遂脱下僧衣,还俗走仕途,但屡举不中。最后,他只当了一个小官长江主薄,客死四川。著有诗词《长江集》,是与孟郊齐名的一位苦吟诗人。
这是我从青年诗人慕楷先生筹办的这次贾岛诗词研讨会上得来的考证。没有想到,早已不复存在的景州云盖寺,其遗址就在慕楷先生的老家——现在的景县贾岛村。
据《景县志》记载:“贾岛村东县城西南50余里,村旁有云盖寺,为唐代诗人贾岛出家的地方,久废。”《景县志》还记载,贾岛不但酷爱读书,而且平生最爱枫树。他在云盖寺周围种植了很多枫树,经常在林内读书吟诗。
从这个村走出去的一直工作在外的慕楷先生对我说:“这几年我生病了,时常想起老家贾岛村,已感觉越来越不认识老家人了,就想起了曾在我们村修行的诗人贾岛,想搞个贾岛纪念地。”
他说:“我们贾岛村200多户人家,1700多人口,无一户贾姓。为了纪念这位诗人,由此得名,至今一千多年,史志有记载。”
慕楷先生说了他的想法,打算在村里早年消失的原址上恢复云盖寺,再建一处休闲文化设施,吸引一些文化名人前来切磋技艺,吟诗作画。他的这种想法,得到了村里和县里的支持。他认为,这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部分,或许能带动他的老家尽快富裕起来。
年近知天命的慕楷先生,为人诚信,谦和,是个能干人,不仅诗写的好,也精于经营运作。在他的奔走下,已征下一块荒地,并栽上了一些树木,其中有枫树。同时,成立了“贾岛诗词研究会”,编印了来自《全唐诗》中的《贾岛诗词》小册子,还想重印贾岛的《长江集》。
虽说这一切还刚刚开始,不少理想中的困难,等着他去克服。但人们可以相信慕楷先生的执著,在他老家贾岛村进行的这幅美好的贾岛文化设施的建设蓝图,终将能变成现实!
年逾八旬的著名老书法家、诗人田人先生写来楹联和诗,并作了见解独到的发言。(颜世贵手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