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是读者熟悉的诗僧,他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由于屡试不第,失意潦倒,依然未曾脱离僧本位的观念。贾岛喜欢“推敲”,并影响了很多后辈的诗人都学习他的苦吟精神,也说明他在诗坛的影响。还俗后贾岛有一次夜宿山寺,写下了一首禅诗,将我们带入一个幽静恬淡的禅意世界。
宿山寺
唐代:贾岛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贾岛没有李白立马可待的才气,也不具备杜甫后世楷模的风范,但是他靠着“两年得三句,一吟泪双流”的勤奋和执着,依然在大唐璀璨夺目的诗苑中崭露头角。贾岛虽然灵感不足,素材狭隘,限制了他的发展。但他善于另辟蹊径,避短扬长,也成就了一番不朽的诗名,令后世依然尊敬他的努力和对诗词的热爱。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首联描绘了山寺周围的环境。高耸的群峰寒气逼人,幽静的佛寺就屹立在山顶。诗人首先采用水墨画的技法,渲染出山寺高寒的特色。这里就可以看出诗人“推敲”的痕迹,一个“耸”字,逼真地展现出群峰伟岸、翠色浮空的空灵。
接下来诗人开始将笔墨调节得更加细致入微,“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这两句描绘出疏木星光,月迎行云的景象,让我们感到静谧的星空中,流星划过、行云飘忽,月色柔和、树木婆娑的柔美。如果说“透”字还算平常,那么这个“逆”字可谓用心良苦,必然费了一番心血,诗人构思、遣词、造意都见出功夫。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这两句显示了贾岛诗僧的本色,极富禅意。高山绝顶来人稀少,苍松在林中犹如鹤立鸡群。这两句仿佛信手拈来,又掺杂着诗人真挚的情感,因为他太熟悉这样的环境,地僻境清,远离俗世,无需争名逐利的心机,也没有阿谀我诈的烦恼。
一句“高松鹤不群”,寄寓了多少祝福、羡慕和赞美。鹤为仙禽,青霄遗举,不与俗辈为伍,远离尘嚣,安静地屹立在古刹旁边的高松上,卓尔不群。诗人喜欢这种闲云野鹤的生活,禅意人生,活在当下。
最后诗人赞美山寺中高僧的襟怀,“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大师虽然久经春秋,却双足未曾落于尘世,一直与世无争。这位隐者在绝顶的高峰,人迹罕至的幽境,安静地修行,仿佛就是仙鹤的化身,又好像一棵在绝壁上挺立的古松,甘于孤独,执着等待,从不抱怨,高洁情怀。
这首诗文笔细腻,禅意悠远,诗人通过形象的描写,把读者带入一个幽深静谧的禅意世界,贾岛观赏流星走月、感受松洁鹤静,自己也烦襟涤尽,皈依之念顿生。作者也提示我们,不去追忆曾经的荣耀,也不悔恨过往的错失,更不去盲目幻想未来,而是脚踏实地,珍惜身边的人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