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贾岛的诗不是最好,为什么后世对他推崇最高,超过了李白和杜甫?

贾岛的诗不是最好,为什么后世对他推崇最高,超过了李白和杜甫?

  唐代诗人中,除了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外,还有一位诗佛贾岛,

  贾岛除了称号超过李杜外,后世人给他建造的墓地和纪念场所也超过了历史上所有的诗人,

  唐朝诗人巨星璀璨,贾岛的诗不是最好,很多人把他列为三流诗人,

  可后人们为什么对他极为推崇呢?

  


  唐代诗人中,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温暖的故事。

  贫民贾岛,骑驴吟诗,冲撞到了当时京城级别最高的领导韩愈的仪仗队。

  卫士们把贾岛捉住,送到韩愈面前汇报情况。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此时是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天下所有的官员都惧怕的角色,位高权重,但他也还是一位诗人。

  贾岛汇报说:

  昨晚去郊外拜访朋友李凝,月光皎洁,夜深人静,沿着山路找了很久才找到李凝的家,敲门声惊动了树上的小鸟,李凝却没有在家,于是就写了一首诗留下。

  可是,有一句诗是用“推”还是用“敲”,一直想不好,想着想着,驴就冲撞了您了。

  


  韩愈一看这是一位痴迷的诗人,就问: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呀?

  贾岛就说了他写的这首《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韩愈也是苦出身,仕途很辛苦,看到贾岛如此用心写诗,很受感动,于是,两个人就蹲在路边,研究是用“推”还是用“敲”。

  韩愈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没有闩门,也不能鲁莽推门,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

  这个故事很暖心,从两个方面适应了社会心理的需要,一方面是教导人们做事情要认真,拿不准的事情要反复推敲;另一方面,社会也需要领导干部们要像韩愈那样,密切联系群众,平易近人。

  所以,推敲的故事源远流长。

  


  韩愈爱才,他对于干部的培养,都在他的著名的《师说》里面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是千百年来很多仁人志士都引以为憾的事。

  伯乐韩愈看这位千里马还是一个和尚,因为是“僧敲月下门”嘛,于是就劝贾岛还俗,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以便将来更多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

  两个人的友谊从此就开始了。

  其实,贾岛骑驴撞到了韩愈,背后可能还有故事。

  因为,贾岛撞到韩愈之前,贾岛已经认识了孟郊。

  孟郊和贾岛的经历性格爱好都差不多,所以,后世的苏东坡总结出来“郊寒岛瘦”四个字,一针见血的点出了两个人的人生和作品的风格。

  孟郊曾经向韩愈引荐过另外一位诗人张籍,张籍成了韩愈的学生,追随韩愈一生。

  可孟郊为什么没有直接把贾岛推荐给韩愈呢,而是让他骑着驴撞到了韩愈呢?细思恐极。

  帝都名利场,鸡鸣无安居,这是诗人白居易对长安不容易生存的感叹,此时的贾岛已经是穷困潦倒:

  “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都”、

  “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燃”,

  还有更比这让人走投无路的情景吗?!所以,他需要有一条捷径。

  估计也是剧情需要,文似看山不喜平,越是离奇,人们越是喜欢。

  贾岛和韩愈“推敲”的故事,不能想的更多了,想的再多一点,就显得咱们不厚道了。

  不管怎样,贾岛认识了韩愈。

  


  唐朝的时候,选拔干部是科举和门荫并行,科举是给普通平民子弟准备的上升途径,门荫则是官员子弟的直接入选。

  官僚阶层盘根错节,早就形成了一个个的利益集团,寒门子弟即便是通过科举考试,跻身官场,如果不被某一个集团接纳,也是孤官,秋风起时,最容易倒霉。

  人们经常说,寒门子弟还能逆袭吗?根子都在这里。

  韩愈也是靠着科举考试上来的官员,所以在周边都是门荫而来的官员中间,就显得比别人更努力、更爱才,他的一篇《师说》,改变了很多人的人才观,尊师重教,不能瞎闹。

  韩愈带出了一帮学生,所以他也要带贾岛。

  可惜,贾岛的确不是应试型的人才,“累举,不中第”,考了很多次,都没有考上。

  科举也远不是诗人心中想象的那样光明、公正,贾岛还俗又脱俗。

  他写了一首《早蝉》,抒发自己的苦闷心情:

  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

  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

  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

  若问此心嗟叹否,天人不可怨而尤。

  仕途不顺,怨天尤人有用吗?继续考吧。

  


  你满心的热爱生活,可生活真的不一定热爱你。

  长庆二年,贾岛再次应举,“同贾阆仙辈贬,谓之举场十恶”,被取消了录取资格。

  仕途坎坷,心情苦闷,做《病蝉》诗:

  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

  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

  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

  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

  更悲伤的事情接踵而至,好友孟郊于元和九年突发急病而死。

  至长庆四年,韩愈又病逝。

  而此时的贾岛却依然是一介白衣。

  直到贾岛五十八岁那年,贾岛才出任长江县主簿,相当于县监察局长。

  开成五年(840年),贾岛三年考满,迁任普州司仓参军,正八品,相当于现在的正科级。

  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贾岛就染疾卒于任上,无儿无女。

  总结贾岛的一生,实在是穷困的一生、颠簸的一生,同时也是奋斗的一生,在文学事业上,还是“推敲”的一生,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可就是这样一个憋屈了一生的三流诗人,为什么为后世推崇到如此高位呢?

  


  最早推崇贾岛的人是唐末诗人李洞,他给贾岛铸铜像,加以膜拜。

  《唐才子传》记录了这样的事情:(李洞)”酷慕贾长江,遂铜写岛像,载之巾中。常持数珠念贾岛佛,一日千遍。人有喜岛者,洞必手录岛诗以赠之,叮咛再四曰:“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

  李洞也不是普通的佛教信徒,他是李唐诸王之孙,皇族后裔,在当时的诗坛很有影响力,《全唐诗》里也收录了他的诗,

  另一个把贾岛当成佛供起来的是南唐人孙晟,这个人的经历与贾岛有些像,但比贾岛命好,早年做过道士,入仕后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中书侍郎,最后做到宰相。他尝画贾岛像,置于屋壁,晨夕事之。把贾岛的画像挂在墙上,早晚烧香膜拜。

  


  最能体现贾岛死后得到推崇的是,到现在为止,一千一百多年过去了,还有贾岛墓四处,一个是在北京房山区石楼镇二站村,这是贾岛出生地,有衣冠冢、祠堂、碑亭,明清两朝都修葺过。第二个在四川安岳县城南郊安泉山,是贾岛死葬地。第三个是在四川遂州蓬溪县长江坝明月山,这里是贾岛工作过的地方。第四个在安徽当涂山,清朝人吴省钦写到:当涂青山之北,有李白墓,南即贾岛墓。

  墓地不但多,规格也高,仅北京的贾岛纪念馆,占地就有一百三十多亩。

  仅墓地的数量和规格,超过了中国古今所有的作家、诗人。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贾岛仕途坎坷却又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几次出世入世,佛儒两界朋友众多,很多还都是像李凝那样的官场失意的人。

  大家最熟悉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失望赶走了希望,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的一波三折呢?

  所以,在中唐时期,有很多中下层知识分子,都有与贾岛相同的境遇,他的诗,表现了很多失意文人的穷困和苦闷。符合士子和下层文人的审美口味,所以,推崇贾岛成为当时的一个时尚。

  晚唐至五代,学习贾岛的诗人不计其数,闻一多先生称这一时代为“贾岛时代”,从那以后,每一个时代的末期,都会有诗人效法贾岛,包括宋朝末期的“四灵诗派”、明末的“竟陵诗派”、清末的“同光派”等等。

  


  闻一多先生还对贾岛热产生的社会背景做过分析,他说:

  初唐的华贵,盛唐的壮丽,以及最近十才子的秀媚,都已腻味了,而且容易起一种幻灭感。他们需要一点清凉,甚至一点酸涩来换换口味。

  在多年的热情与感伤中,他们的感情也疲乏了。现在他们要休息。他们所熟习的禅宗与老庄思想也这样开导他们。

  孟郊、白居易鼓励他们再前进。眼看见前进也是枉然,不要说他们早已声嘶力竭,况且有时在理论上就释道二家的立场说,他们还觉得“退”才是正当办法。

  正在苦闷中,贾岛来了,他们得救了,他们惊喜得像发现了一个新天地,真的,这整个人生的半面,犹如一日之中有夜,四时中有秋冬... ...这确乎是一个理想的休息场所。

  让感情与思想都睡去,只感官张着眼睛往有清凉色调的地涉猎去。

  也许,这才是人的本真吧。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哭卢仝

唐代 贾岛

贤人无官死,不亲者亦悲。空令古鬼哭,更得新邻比。
平生令十年,惟著白布衣。天子未辟召,地府谁来追。
长安有交友,托孤遽弃移。冢侧志石短,文字行参差。
无钱买松栽,自生蒿草枝。在日赠我文,泪流把读时。
从兹加敬重,深藏恐失遗。

上谷旅夜

唐代 贾岛

世难那堪恨旅游,龙钟更是对穷秋。故园千里数行泪,
邻杵一声终夜愁。月到寒窗空皓晶,风翻落叶更飕飗.
此心不向常人说,倚识平津万户侯。

延寿里精舍寓居

唐代 贾岛

旅托避华馆,荒楼遂愚慵。短庭无繁植,珍果春亦浓。
侧庐废扃枢,纤魄时卧逢。耳目乃鄽井,肺肝即岩峰。
汲泉饮酌馀,见我闲静容。霜蹊犹舒英,寒蝶断来踪。
双履与谁逐,一寻青瘦筇。

怀郑从志

唐代 贾岛

西风吹阴云,雨雪半夜收。忽忆天涯人,起看斗与牛。
故人别二年,我意如百秋。音信两杳杳,谁云昔绸缪。
平明一封书,寄向东北舟。翩翩春归鸟,会自为匹俦。

送惟一游清凉寺

唐代 贾岛

去有巡台侣,荒溪众树分。瓶残秦地水,锡入晋山云。
秋月离喧见,寒泉出定闻。人间临欲别,旬日雨纷纷。

寄丘儒

唐代 贾岛

地近轻数见,地远重一面。一面如何重,重甚珍宝片。
自经失欢笑,几度腾霜霰。此心镇悬悬,天象固回转。
长安秋风高,子在东甸县。仪形信寂蔑,风雨岂乖间。
凭人报消息,何易凭笔砚。俱不尽我心,终须对君宴。
贾岛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32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