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贾岛:长眠安岳的“苦吟”诗人

贾岛:长眠安岳的“苦吟”诗人

  


  说起贾岛,不少人知道他是唐朝著名的“苦吟诗人”,也熟悉他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但很多人也许不知,贾岛生命的归宿,竟然是在四川安岳县城南郊的安泉山。

  “苦吟诗人”最后的归宿

  


  贾岛墓

  竹林掩映,烟雨蒙蒙,杂草丛生的贾岛墓躲在亭子之后,显得格外苍凉。似乎正印证了“苦吟诗人”的“苦吟”二字,身前“苦吟”,即便1000余年之后,仍然在荒山野岭之间安于一份贫苦。

  除了安岳县贾岛墓,据传贾岛墓还有几处:离安岳数千公里的贾岛故乡北京房山区,有座贾岛衣冠冢。除了房山之外,安徽当涂也传有贾岛墓,且清人吴省钦《瘦诗亭记》称:“当涂青山之北,有李白墓,南即贾岛墓”;四川蓬安县也称有贾岛墓,《蓬安县志》有记载:“唐贾岛墓,县西七十里明月山。”虽然关于贾岛的最后归宿众说纷纭,即便到了今天也仍是个谜,但普遍认为最可信的还是位于安岳的贾岛墓。

  唐开成五年 (840年),61岁的贾岛被任命为普州(今安岳县)司仓参军。政务之余,贾岛常去南楼(安岳县南门外过街楼)读书作诗,曾赋诗《夏夜登南楼》:“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从这首诗中,不难发现贾岛在安岳的一些足迹和心境。

  唐会昌三年(843年),朝廷升贾岛为普州司户参军,但上天对这位诗人一点也不眷顾,还没有受命,就不幸离开人世,终年64岁。

  


  贾岛墓碑文已难辨认

  贾岛常年在南楼读书作诗,死后被安葬在安岳县城南郊的安泉山半山上。贾岛墓长7米,宽、高各3米,石条镶砌为垣。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安岳县令徐观海(浙江钱塘人)在贾岛墓前建造“瘦诗亭”。后来的县令斐显忠又进行重建,并立牌坊。现有清建墓碑“唐普州司户参军贾浪仙之墓”。墓前有清建“瘦诗亭”,内陈历代文人吊唁贾岛的石刻诗文,由于风化,加之拓印者黑墨的侵蚀,已经很难辨认。

  


  瘦诗亭碑刻“贾岛于会昌癸亥岁七月二十八日终于郡官舍,春秋六十有四,葬于普南安泉山。”《安岳县志》中记载的贾岛生前好友苏绛《贾司仓墓志铭》中如是叙述。作为同代好友,苏绛的叙述可信度较高。同时,作为贾岛狂热追随者和忠实信徒的李洞,也题有《贾岛墓》:“一第人皆得,先生岂不消?位卑终蜀土,诗绝占唐朝。旅葬新坟小,魂归故国遥。我来因奠洒,立石用为标。”他在贾岛墓前“立石为标”,此即后世安岳所传的“李洞碑”。

  “推敲”典故成就千古诗名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这是贾岛在《送无可上人》中“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下的自注,也因此他被称为“苦吟派”诗人。所谓苦吟派就是为了一句诗或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功夫。当然,贾岛也并不是每首诗都如此费劲儿,不过正是他对诗词的严格要求,成就了他身后的千古传颂。

  


  话说有一天,贾岛骑着毛驴正琢磨一首题为《题李凝幽居》的诗,一边前行,一边吟道: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在“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句中,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他认为“推”应该换成“敲”,可是他又觉得“敲”不大合适,不如“推”好。是“敲”还是“推”呢?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做着“推”的姿势,一边做着“敲”的姿势,反复斟酌。不知不觉地,他骑着毛驴闯进了当朝官员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

  当时,闯进像韩愈这样级别官员的仪仗队是要被问罪的,但韩愈似乎并没有发怒,而是问贾岛为什么要闯仪仗队。

  贾岛就把诗念给韩愈听,并说明其中一句用“推”还是“敲”的纠结。韩愈听了,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后来二人成了朋友。

  


  或许,这只是一个流传于历史长河中的传奇,但这并不影响贾岛在后世人认识中的真实存在。在贾岛对“推”“敲”的反复斟酌中,完全能够洞见他对赋诗作词的严格要求。

  贾岛有《长江集》10卷,录诗370余首。他的诗以五言律诗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韩愈对贾岛的才华十分欣赏,曾写诗:“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贾岛也因此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

  由僧入俗终究壮志难酬

  贾岛出生于贫困家庭,31岁前曾十余年赴考均名落孙山。因生活所迫,贾岛无奈之下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号“无本”。“无本者,即无根无蒂、空虚寂灭之谓也。”。

  


  心怀志向的贾岛怎会就此遁入空门呢?枯寂的禅房生活,并没有消磨他对赋诗的酷爱。“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贾岛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多年之后,凭借韩愈的赏识和推荐,贾岛终于考上了进士。

  从贾岛的诗中也不难看出他对入仕的渴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除了韩愈的赏识之外,贾岛几乎没有权高势重的靠山,因此内心对权贵有种天然的蔑视。唐中期杰出的政治家裴度平定叛乱有功,封晋国公,聚敛甚多,贾岛作诗讥讽,“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从诗中,便可见他骨子里对权贵认识的偏执与不屑。

  


  或许,正是贾岛的这种偏执与不屑,注定了他的壮志难酬,也注定了他仕途的悲凉。考中进士后,贾岛寓居法乾寺。

  一日,唐宣宗微服出游来到寺中,听到有人在吟诗,便寻声登楼,见桌案上放有诗卷,便取来浏览。贾岛立马上前夺走。他并不认识唐宣宗,便瞪眼嚷道:“看你穿得这样鲜亮,长得肥头大耳的,就不是一块懂诗的料!”据说,他后来被贬谪到长江(今四川蓬溪县)担任主簿一职,就和此次事件不无关系。

  


  最终,贾岛客死安岳,辞世时只有一头病驴、一把古琴。或许他心里有各种遗憾,但生命在这儿终结了,今生注定壮志再难酬了。不过,贾岛的壮志难酬反而成全了他的千古诗名。他的诗句在广大世人心里,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过雍秀才居

唐代 贾岛

夏木鸟巢边,终南岭色鲜。就凉安坐石,煮茗汲邻泉。
钟远清霄半,蜩稀暑雨前。幽斋如葺罢,约我一来眠。

酬张籍王建

唐代 贾岛

疏林荒宅古坡前,久住还因太守怜。渐老更思深处隐,
多闲数得上方眠。鼠抛贫屋收田日,雁度寒江拟雪天。
身是龙钟应是分,水曹芸阁枉来篇。

送徐员外赴河中

唐代 贾岛

原野正萧瑟,中间分散情。吏从甘扈罢,诏许朔方行。
边日沉残角,河关截夜城。云居闲独往,长老出房迎。

处州李使君改任遂州因寄赠

唐代 贾岛

庭树几株阴入户,主人何在客闻蝉。钥开原上高楼锁,
瓶汲池东古井泉。趁静野禽曾后到,休吟邻叟始安眠。
仙都山水谁能忆,西去风涛书满船。

山中道士

唐代 贾岛

头发梳千下,休粮带瘦容。养雏成大鹤,种子作高松。
白石通宵煮,寒泉尽日舂。不曾离隐处,那得世人逢。

送觉兴上人归中条山兼谒河中李司空

唐代 贾岛

又忆西岩寺,秦原草白时。山寻樵径上,人到雪房迟。
暮磬潭泉冻,荒林野烧移。闻师新译偈,说拟对旌麾。
贾岛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32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