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山中寻访世外高人而不得,贾岛写下这首20字唐诗绝句流芳百世

山中寻访世外高人而不得,贾岛写下这首20字唐诗绝句流芳百世

  在古代士大夫心目当中,江湖之远和庙堂之高是他们人生的两个不同归宿。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若得到朝廷赏识、仕途顺利,就会一心一意的走好仕途,不负功名;若在仕途中接连受挫,则会更多的渴望江湖之远的悠闲。或许是一舟一杯酒一老翁,但是那份自在是庙堂之人不会理解的。

  

image


  然而,在古代士大夫的视野当中,他们的路很难选择,而且往往在矛盾之中。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其实也是更渴望自由的生活。所以在很多诗人的笔下,在庙堂之高之时无不羡慕江湖之远的隐居之人,甚至不惜路途遥远前来拜访。

  比如贾岛。

  贾岛一生很悲剧,早年出家为僧,有才却总也没有机会。后来被韩愈收为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参加科举依然没有能够有好的功名。他的内心很矛盾,是就此告别科举终老山水呢,还是一心追求功名呢?两方面都不舍得,所以才只能一方面复习准备考试,另一方面也渴望潇洒自在生活,时常去拜访那隐居高人。

  

image


  而他最著名的一首唐诗,就写于贾岛山中寻访世外高人而不得之时。虽然从未金榜题名,但是这首20字唐诗绝句却让他流芳百世。且看: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的题目是《寻隐者不遇》,是贾岛最有名气的作品之一。虽然篇幅很短,而且用字也极为简单,但是其中却蕴含着言之不尽的韵味,以至于流传千年,依然在今天取得很多读者的共鸣。

  




  古诗的内容很简单,就如题目所说,贾岛到山中拜访一位世外高人,但是“不遇”。这个“不遇”题目中说明了,但是在诗歌中的体现,是依靠诗人和童子之间的对话来表现出来的。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诗人贾岛来到隐者隐居之地,但是并没有见到本尊,只看到了隐者的书童。所以诗人发问,你的师父去哪里了?童子回答“师采药去”。世外高人在山中隐居的日常,就是如此这般的工作。

  

image

image

  然后后两句还是童子的回答,“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说师父肯定还在这座山当中,只不过由于此地峰峦叠嶂,再加上密林丛生,无处去查找师父的足迹,只能等他回来了。

  可以想见的是,在童子回答后面两句的时候,诗人肯定也进行了发问。既然“师采药去”,那么接下来就会问,到哪里采药去了?如此才能够和后文中的这两句相匹配。但是中间虽然省略了诗人的再次发问,却丝毫不影响我们对于这首诗的理解。

  实在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image


  贾岛的这首唐诗,也进一步的告诉我们,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是诗歌的国度,没有什么不能入诗,也没有什么人不可以写诗。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可以吟诵;大至国家方略,小到儿女私情,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而且流传千年经久不衰,实在是极其旺盛的生命力!

  贾岛虽然一生失意,但是这首诗却让其流芳百世。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

唐代 贾岛

君立天骄发使车,册文字字著金书。渐通青冢乡山尽,
欲达皇情译语初。调角寒城边色动,下霜秋碛雁行疏。
旌旗来往几多日,应向途中见岁除。

喜雍陶至

唐代 贾岛

今朝笑语同,几日百忧中。鸟度剑门静,蛮归泸水空。
步霜吟菊畔,待月坐林东。且莫孤此兴,勿论穷与通。

题隐者居

唐代 贾岛

虽有柴门常不关,片云孤木伴身闲。
犹嫌住久人知处,见拟移家更上山。

送田卓入华山

唐代 贾岛

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

南斋

唐代 贾岛

独自南斋卧,神闲景亦空。有山来枕上,无事到心中。
帘卷侵床月,屏遮入座风。望春春未至,应在海门东。

投孟郊

唐代 贾岛

月中有孤芳,天下聆薰风。江南有高唱,海北初来通。
容飘清冷馀,自蕴襟抱中。止息乃流溢,推寻却冥濛。
我知雪山子,谒彼偈句空。必竟获所实,尔焉遂深衷。
录之孤灯前,犹恨百首终。一吟动狂机,万疾辞顽躬。
生平面未交,永夕梦辄同。叙诘谁君师,讵言无吾宗。
余求履其迹,君曰可但攻。啜波肠易饱,揖险神难从。
前岁曾入洛,差池阻从龙。萍家复从赵,云思长萦萦。
嵩海每可诣,长途追再穷。原倾肺肠事,尽入焦梧桐。
贾岛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32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