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戏说孟郊:面对人世苦难,诗歌是最好的“避难所”!

戏说孟郊:面对人世苦难,诗歌是最好的“避难所”!

  


  孟郊,唐代诗人,时人称他为孟东野,生逢盛世,却没能欣赏到盛世之下的最后一抹余晖,他的一生,无疑是命运极其多舛极其坎坷的一生。

  幼年失怙百事谙,晚岁穷愁形影单。留得清寒苦吟句,游子天涯竟何堪? 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惨事都被孟郊一人碰上了。在璀璨的中华文明史灿若星河的天才巨匠中,一生悲苦如孟郊者,恐怕并不多见。

  正是那些无法排遣、无力抵抗的苦难,使得孟郊把毕生精力都倾注在诗歌之中,那是他的“避难所”,也是他的“发泄场”,惊天的磨难最终催生出一个诗歌的“囚徒”,留名千古,名垂青史。

  


  01 /

  少逢乱世,孤僻敏感

  公元751年,孟郊生于湖州,这一年,表面上的大唐仍是一派繁荣景象,盛世之下,一片煌煌。

  然而,仅仅四年之后,一场动乱彻底爆发,大唐帝国从此由盛转衰。

  这一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这一年,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用怯生生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世界,少不更事,就已见闻太多的杀戮与逃亡。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孩子也就是孟郊,便逐渐养成了孤独、敏感、冷僻的抑郁性格。

  尤其是在10岁那年父亲去世之后,孟郊愈发的孤僻,不爱与人交往,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将他和两个弟弟抚养成人,正因为此,孟郊和母亲有着特别深厚的情谊。

  


  02 /

  青年游学,终有所成

  青年时期的孟郊见家中清贫难当,一人离家开始了数年的隐居生活。每日与明月孤云相伴,晨钟暮鼓,青灯黄卷,饱读诗书,遍阅经史书。

  年轻时的孟郊极有抱负:

  我愿分众泉,清浊各异渠。

  我愿分众巢,枭鸾相远居。

  此志谅难保,此情竟何如?

  转眼,已至而立之年,孟郊开始了自己的游学生涯,踌躇满志的他毅然挥别家乡,踏上未知的旅程。可此时的山河,早已是满目疮痍,游历之途,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令性格本就十分偏激敏感的孟郊无比震惊。

  行至洛阳时,看到战乱之后萧条败落的景象,他无可奈何的唏嘘:

  洛民萧条久,威恩悯抚难。

  在中原大地,看到百姓生活艰辛的残酷现实,他悲天悯人的控诉: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在江南,目睹贪腐的官吏对农民的繁重剥削,他痛心疾首的吟诵:

  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后来在江西上饶,孟郊结识了茶圣,这一年是公元784年,孟郊34岁,陆羽52岁,两人一见如故,品茗说茶,彻夜纵谈天下大事。初逢知己,孟郊欣然题诗一首:

  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

  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

  啸竹引清吹,吟花成新篇。

  乃知高洁情,摆落区中缘。

  游历到苏州的时候,他和诗人韦应物以诗歌唱和,成就一段文坛佳话。

  三十岁之前的孟郊,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行踪飘忽不定,除了诗歌和渐渐微起的名声,其余不足为道。

  


  03 /

  首次进考,名落孙山

  中年之后的孟郊开始活跃,四十一岁那一年,孟郊中了吴兴乡贡。他兴冲冲赶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满以为能由此扭转命运。

  也正是在此时,孟郊遇到了25岁的考生韩愈。由于性格相似、志趣相投,都异于世俗之人,韩孟两人很快便结为忘年之交。

  造化弄人,同样才华横溢的两个人,年龄小17岁的韩愈榜上有名,而中年大叔孟郊却名落孙山:

  落第

  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

  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

  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

  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孟郊以雕鹗自比,却不料科举落第;而那些“鹪鹩”般胸无点墨的无能之辈,通过投机取巧却能官运亨通。顿觉天地失色,日月无光,连姹紫嫣红的无边春色都蒙上了严霜。

  之后韩愈名声渐起,贴心的为孟郊写了一首鸡汤:

  长安交游者,贫富各有徒。

  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

  陋室有文史,高门有笙竽。

  何能辨荣悴,且欲分贤愚。

  自那以后,已经有一定话语权的韩愈在各个场合都极力推荐孟郊,怒刷存在感,这也使得孟郊很快便声名大震!

  所以说,交到知心的好朋友,莫不是人生中最赚的事情。

  


  04 /

  再考落第,心灰意冷

  孟郊重振旗鼓,第二年,已经颇有声望的孟郊参加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国考,无奈命运坎坷,照例又是落榜。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悲愤抑郁的他挥笔写下《再下第》: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再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一个“再”字,已是无限心酸,孟郊彻夜无眠,不禁涕泗横流。

  羁旅无依,贫寒穷困的孟郊更是看透了世态的冷暖炎凉,面对眼前重重困境,孟郊心灰意冷,近乎放弃。

  


  05 /

  再遵母命,三考登科

  所有母亲的眼里,自己的儿女总是最优秀的,孟母亦是如此,面对整日消极度日、不思进取的孟郊,孟母在旁一直鼓励,据史书记载,三年后,孟郊再次奉母命赴京科考。

  命运垂怜,这一次终于得登进士第。

  这一年孟郊已经46岁,放榜之日,他喜不自胜,挥毫写下生平第一首快诗: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相对白居易的“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一日看尽长安花,更添几分得意。

  可及第之后只是具有任职资格,可目前尚无官职空缺,唯一能做的就只有等。踌躇满志地看尽了“长安花”,孟郊在家徒四壁的凄清中苦苦等待,直到公元800年才等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官职。

  


  06 /

  身不称职,大志难酬

  年近五十的孟郊,终于入仕为官,可这样的芝麻小官,孟郊实在是不甘心,况且他以文人任武职,避长用短,做官并不称职,有力无处使,简直糟心。

  好在,溧阳城外不远处有个叫投金濑的地方,又有故平陵城,此地山林苍翠,流水环绕,内心孤苦的孟郊常到此游玩,徘徊赋诗,流连忘返,以致于日常的政务都不愿意处理,也不能及时处理。

  见此情景,他的上级县长(县令)大人勃然大怒,遂以废置公务为借口,另外雇佣一人代替他行使职权,并分去了他一半的俸禄。

  壮志难酬,悲苦凄凉,只有写诗控诉:

  溧阳秋霁

  晚雨晓犹在,萧寥激前阶。

  星星满衰鬓,耿耿入秋怀。

  旧识半零落,前心骤相乖。

  饱泉亦恐醉,惕宦肃如斋。

  上客处华池,下寮宅枯崖。

  叩高占生物,龃龉回难谐。

  


  07 /

  游子一吟,千古绝唱

  官做的不称心,却好在收入稳定,衣食无忧,孟郊便回到老家,准备将年迈的母亲接到自己身边安度晚年。

  迎接母亲的前夜,无限前尘往事涌上心头,辗转反侧的他一宿未眠,天蒙蒙亮,恍恍惚惚中,孟郊见斜屋泛出灯光,走到院子里探身过去,屋子里是自己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手上是一件新缝制的衣服,衣服上密密麻麻的线是那样的清晰,在灯光的雕刻下,母亲仿佛一座雕塑......

  一首千古绝唱,就此现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此后一千多年,无数人读罢此诗,无不为这份深深的母爱潸然泪下。看似平淡无奇的诗歌早已经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永远熠熠生辉。

  


  08 /

  连折三子,悲恸欲绝

  公元806年,受韩愈举荐,应河南尹邀请,盂郊被任命为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自此,孟郊移居洛阳,生活稍有宽裕。

  可就在此时,好像命运容不下孟郊的一丝笑容,没过多久,孟郊的三个孩子相继夭折。

  年近花甲的孟郊悲痛欲绝,整日以泪洗面,沉浸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中而无法自拔:

  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

  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

  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

  洒之北原上,不待秋风至。

  


  09 /

  又丧老母,孤苦而亡

  六十岁的孟郊已经被命运折磨的遍体鳞伤,此时,年迈的老母亲也离他而去,孟郊丁忧居丧,孤苦无依、亲人离散的孟郊回想一生坎坷,万念俱灰,百感交集。

  五年后,郑馀庆转任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又奏请孟郊为参谋。孟郊应邀前往,却不幸在阌乡暴病而亡,终年六十四岁。

  由于一生孤苦无依、亲人失散,孟郊病逝后,一时竟然没有人处理丧事。史载:“家徒壁立,得亲友助,始得归葬洛阳”。韩愈为其作墓志铭,张籍倡议私谥曰贞曜先生,故韩愈题《贞曜先生墓志》。

  


  佛曰:众生皆苦。

  他六十四载的生命,是一部令人扼腕叹息的辛酸血泪史。

  他的痛苦来自于对家国动乱的痛心疾首;来自于仕途受挫的孤愤失意;也来自于亲子离散的凄冷与孤寂。

  日月变幻,斗转星移,至今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多少风流终被雨打风吹去。

  只有永恒的经典,方能流传万世而不朽。

  席慕蓉说:人是要过很多年才知道感恩的,才知道万物包括投眼而来的翠色,附耳而至的清风,无一不是豪华的天宠。

  而最该感念的无不是母亲的生育、养育、培育之恩,有如三春之晖,温润而厚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所以,早一点去感知,早一点去珍惜,早一点去回报……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立德新居 其十

唐代 孟郊

东南富水木,寂寥蔽光辉。此地足文字,及时隘骖騑。

仄雪踏为平,涩行变如飞。令畦生气色,嘉绿新霏微。

天意资厚养,贤人肯相违。

下第东归留别长安知己

唐代 孟郊

共照日月影,独为愁思人。岂知鶗鴂鸣,瑶草不得春。
一片两片云,千里万里身。云归嵩之阳,身寄江之滨。
弃置复何道,楚情吟白蘋.

品松

唐代 孟郊

追悲谢灵运,不得殊常封。纵然孔与颜,亦莫及此松。
此松天格高,耸异千万重。抓拏巨灵手,擘裂少室峰。
擘裂风雨狞,抓拏指爪傭。道入难抱心,学生易堕踪。
时时数点仙,袅袅一线龙。霏微岚浪际,游戏颢兴浓。
品松徒高高,雌鸣讵嗈嗈。赏异尚可贵,赏潜谁能容。
名华非典实,翦弃徒纤茸。刻削大雅文,所以不敢慵。

听蓝溪僧为元居士说维摩经

唐代 孟郊

古树少枝叶,真僧亦相依。山木自曲直,道人无是非。
手持维摩偈,心向居士归。空景忽开霁,雪花犹在衣。
洗然水溪昼,寒物生光辉。

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

唐代 孟郊

富别愁在颜,贫别愁销骨。懒磨旧铜镜,畏见新白发。
古树春无花,子规啼有血。离弦不堪听,一听四五绝。
世途非一险,俗虑有千结。有客步大方,驱车独迷辙。
故人韩与李,逸翰双皎洁。哀我摧折归,赠词纵横设。
徐方国东枢,元戎天下杰。祢生投刺游,王粲吟诗谒。
高情无遗照,朗抱开晓月。有土不埋冤,有仇皆为雪。
愿为直草木,永向君地列。愿为古琴瑟,永向君听发。
欲识丈夫心,曾将孤剑说。

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

唐代 孟郊

松色不肯秋,玉性不可柔。登山须正路,饮水须直流。
倩鹤附书信,索云作衣裘。仙村莫道远,枉策招交游。
孟郊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350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