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三”,4月17—18日,我们将在富阳新登双江村,这个晚唐著名诗人罗隐的故里,效法唐人的诗意生活,一起饮酒品茗,踏青赏花,吟诗作画,跟着唐诗去旅行。
本次春颂活动在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的双江村举行。双江村的名字源于其地理位置,它地处葛溪和松溪交汇处,交汇后称为双江,双江水汇入渌渚江。新登镇在古称“东安”,而“东安八景”之首的“松葛双清”,指的就是指双江村这个地方。这里也是晚唐诗人罗隐故里,尚存昭谏手植古桂、鸡鸣山殿(钦贤罗家鸡鸣山罗隐读书处)等遗迹。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罗隐读书处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本次三月三春颂都有哪些看点,让我们一起先睹为快吧!
“罗隐故里与唐诗地图”雅集对话
4月17日下午2点,在富阳的新登中学将举行“罗隐故里与唐诗地图”雅集对话。这场雅集将“罗隐故里”富阳新登置放在“唐诗地图”的大背景里去观察,由此将晚唐著名诗人罗隐及其作品投放到“唐诗现地”中去考证,把罗隐的诗篇与富阳的山水相关联,把罗隐的气质与杭州自古有之的“杭铁头”精神相呼应。由此,即可感知大唐盛世里的唐诗风度,那是一种畅快淋漓的表达,那是“纸香墨飞词赋满江”的中国,那也是“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的江南文脉。
届时将有多位嘉宾参加雅集对话,他们将带着各自的观点加入到这场雅集中来:
张海龙(诗人、我们读诗创始人):罗隐故里与富春文脉
李文举(央视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总导演):今天我们怎样跟着唐诗去旅行
师永涛(《唐代的乡愁》作者):富春江上,有来自唐代的乡愁
蒋金乐(富阳知名学者):唐诗里的富阳:另一幅富春山居图
沈晓武(旅德诗人,学者,著名新登乡贤):新登文脉:与罗隐相关的唐诗地标
黄岳杰(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以罗隐为例:唐诗中的江南意象与风度
“罗隐故里,生如唐诗
”富阳春诵诗会
和天地拥抱,替万物吟咏,跟着唐诗去旅行。主会场将以央视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海报为入口设计元素,与富阳山水形成完美呼应,将双江村的罗隐故里放置到整个唐诗的大背景中去。
同时,我们将用唐诗作为设计元素,将整个双江村活动现场用诗行包装起来,让唐诗以及诗意生活彻底成为双江村的标签。
在水边的露天剧场,以自然山水作为最好的的春诵舞台,台下用最自然的方式摆设春宴茶席,摆放最具富阳特色的风物及茶饮,还原唐代的生活方式。
三月三双江村畲族文化节启动仪式
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在这一节日里举行盛大歌会,并祭祖先拜谷神,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并且,还要吃乌米饭,缅怀祖先,款待来客,故“三月三”又称“乌饭节”。
富阳新登镇也是畲族的聚居地之一,体验畲族风情:一口乌米饭,一杯山哈酒,一段竹竿舞,一张畲乡照。上千年来,畲族人民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民族文化。畲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民族特点鲜明,山歌、舞蹈、婚嫁、祭祀等风情习俗、古朴深奥,富有情趣,乡俚民俗,纯朴热情。
采风“罗隐故里”——富阳新登
拂石坐来衫袖冷, 踏花归去马蹄香。春游是本次三月三春颂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读诗会对富阳新登的多处景点采风,去看看那些唐朝诗人曾经游历过,描写过的新登。
圣园碑林位于新登镇新登中学小黄山,园内共立明、清、民国时期碑刻25方,内容分为学碑、寺庙碑、祠碑、墓碑、禁碑等。最让人知晓的有反映罗隐生平业绩的《鸡鸣山记》,有明南京工部右侍郎方廉墓碑,有刻于明嘉靖六年(1527)的宋儒范氏《心箴碑》和程子《动箴碑》。著名书法家黄苗子书写了“圣园”的题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