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咏怀三首 其三

咏怀三首 其三

元代 戴良

少小秉微尚,游心在《六经》。苒苒岁年迟,乃与尘事冥。

入秋多佳日,何以陶我情。园蔬青可摘,新谷亦既升。

命室酿美酒,一壶聊复倾。儿女在我侧,亲戚还合并。

终觞无杂言,但说岁功成。至乐固如此,是外徒营营。

诗人戴良的古诗

永乐寺观先师柳公三大篆及诸石刻泫然赋此

元代 戴良

舍舟遵微行,振衣游净域。
谁知登眺初,已动存没忆。
大篆揭巍堂,古句刻贞石。
辞翰固留今,身世悉成昔。
筠绿雨新霁,山寒窗易夕。
方怀露电悲,何有林泉适。
出睹阶上苔,一是旧形迹。
我心如涧水,欲流翻震激。

岁暮留别

元代 戴良

五十明朝过,何从托此身。
不堪垂老日,翻作负羁臣。
四海无知己,长途惟见君。
明朝分别处,草木为谁春。

次益都

元代 戴良

使傅来遥甸,估车驰近坰。茅庐城外市,杨树驿边亭。

淄水穿原绿,牛山入郡青。西游应未遂,又复渡沧溟。

旅怀 其三

元代 戴良

独向荒村歌竹枝,寒烟暮雨不胜悲。平生一种凄凉态,岂料偏归老大时。

和陶移居二首 其二

元代 戴良

我未践斯境,已赋《考槃》诗。怀此多年岁,一廛今得之。

陶翁徙南村,言笑慰相思。斗酒洽邻曲,亦有如翁时。

投身既得所,何能复去兹。鹪鹩一枝足,古语不余欺。

咏怀古迹

元代 戴良

客来慎勿说姑苏,吊古令人百感俱。
已讶当年尝越胆,更堪此日听《吴趋》。
荒台鹿下江声咽,古木乌啼月影孤。
欲问阖闾埋葬地,五湖东畔已荒芜。

登大牢山

元代 戴良

海上名山谁作邻,数峰高起自为群。
林明夜见水底日,浪动暮疑岩下云。
渺渺乾坤何处辨,迢迢齐楚此中分。
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十四改。

访乌继善不值明日以诗见寄遂次韵答之三首 其二

元代 戴良

青云志已乖,白头《玄》懒草。家贫无宿储,逐食在远道。

风霜减容鬓,忧虞损襟抱。不有同心人,谁其慰枯槁。

岁暮感怀四首 其二

元代 戴良

移家东海上,汩没度危时。草市腥江鲍,居民杂岛夷。

衣冠随俗变,姓字畏人知。保己无深计,翻言命可疑。

和陶移居二首 其一

元代 戴良

昔我客华屿,古寺分半宅。穷年无俗调,看山阅朝夕。

如何舍之去,遥遥从兹役。朋游方饯送,赋诗仍设席。

共言新居好,今更胜畴昔。高歌纵逸舟,持用慰离析。

和沈休文双溪八咏

元代 戴良

秋至愍衰草,衰草遍平陆。
方晨露染黄,入夜风销绿。
别叶有归声,故蕊无留馥。
劲茎坐自摧,寒丛竦如束。
彼物既如斯,我年宁不促。
已失早生荣,敢冀晚凋福。
何当即去兹,纵浪从所欲。¤

望大牢山

元代 戴良

稍入东胶界,即见大牢山。
峰攒侔剑戟,嶂叠类云烟。
棱棱插巨海,渺渺漾中川。
波涛共突兀,天日相澄鲜。
氓居接岛屿,观宇连术阡。
既馆茹芝士,亦巢遁世贤。
客行涛昏旦,水宿倦舟船。
兹山思独往,结茅征愿言。
柁师不我从,太息归中原。

游定水

元代 戴良

常公开化地,源师讲经处。人物有古今,山川无新故。

橐驼既西峙,鸣鹳亦东翥。清泉冽广沼,苍松夹永路。

入寺结青莲,参方薰玉树。三足想后因,四禅感前悟。

此生真幻化,学道奈迟暮。感叹顾昔心,怅然起遐慕。

雨后泊秀州城下忆僚友作

元代 戴良

晨风变淑景,春霞启阴期。云根结翳翳,雨足散垂垂。

鄙人独言迈,去棹不得维。路无行轮声,岸有荒楚滋。

暮抵秀城下,夜泊河水湄。游鱼返深渚,啼鹃起重基。

客涂玩物理,宁不恋所思。

宗道师曾许寻郑元秉春草图见寄诗以促之

元代 戴良

平生不识郑山辉,写草成图偶见之。恍惚鹅群翻水日,依稀鸿爪矣沙时。

康成已矣空书带,灵运悽其但梦池。寸楮尺缣能寄否,敢凭归雁致深期。

题何监丞画山水歌

元代 戴良

至正以来画山水,秘监何侯擅其美。
帝御宣文数召见,抽毫几动天颜喜。
有时诏许阅内储,名笔班班世所无。
王吴李范已心识,余者山堆皆手摹。
海内画工亦无数,才似何侯岂多遇。
权门贵戚虚左迎,往往高堂起烟雾。
人间一笔不可得,门外车徒谩如织。
叶君使还亲集送,乘兴始肯留真迹。
于时在座总儒冠,王郑歌辞晚更妍。
岂无片语道离恨,见侯之画笔尽捐。
此画携归在乡县,万壑千岩眼中见。
却忆都门送别时,回头瞥睹西山面。
莫言短幅仅盈咫,远势固当论万里。
既似山河月里明,复同衡霍牖中起。
叶君眼力老愈光,爱之不减云锦章。
年来行橐尽抛弃,惟将此纸十袭藏。
何侯迁官定何处,有客披图正倾慕。
北骑南辕倘相值,烦君为我致毫素,请侯一写沧洲趣。

岁暮感怀(四首)

元代 戴良

驱驰三十载,身世竟何如。
人老忧虞里,夜疏病废余。
乡邦书未返,湖海岁将除。
后夜烧灯坐,依然叹索居。¤

和陶渊明饮酒 其十四

元代 戴良

老我爱穷居,蒿蓬荒绕宅。与世罕所同,车马绝来迹。

寓形天壤内,几人年满百。顾独守区区,保此坚与白。

若复不醉饮,此生端足惜。

访乌继善不值明日以诗见寄遂次韵答之三首 其一

元代 戴良

达士不羁世,投身向宽閒。出处一虚阁,翠樾带澄澜。

高怀抗尘表,逸思穷玄间。亦念泣岐客,悠悠欢会难。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八

元代 戴良

大男逾弱冠,初尝传一经。小男年十三,玉骨早已成。

亦有两女子,家事幼所更。女解事舅姑,男可了门庭。

悉如黄口雏,未食已先鸣。此日不在眼,何以慰吾情。

戴良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18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