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龚尧佐帐勾晨起感怀

次韵龚尧佐帐勾晨起感怀

宋代 释道潜

造物纷纷自变更,达人何用较前程。芭蕉身世荣枯久,胡蝶梦魂来往轻。

隔屋相惊铜漏尽,开扉犹爱玉绳横。应嫌百吏凫行进,簿领文书与案平。

诗人释道潜的古诗

冬夜会孙莘老司谏书斋 其二

宋代 释道潜

碧瓦炉焚袅袅香,红柑紫栗更分尝。从来乐事人间少,不惜归途夜漏长。

吴门狱中怀北山旧隐 其五

宋代 释道潜

甘冷宜茶石缝泉,得名初自玉堂仙。苍苔滓秽聊疏治,照月涵星复粲然。

读子苍诗卷 其二

宋代 释道潜

大册雄文未许窥,百篇先读海陵诗。疲驽伏枥空骧首,飞兔流星作么追。

与定师话别六言 其一

宋代 释道潜

客有来从东越,示余满把琼瑶。万壑千岩钟秀,故知多士翘翘。

庐山杂兴 其三

宋代 释道潜

白鹤峰后原,逶迤旷平陆。道周问樵子,古实青牛谷。

披榛得径路,曳杖惊麋鹿。鲍生古骚人,曾过鍊师宿。

明月古坛边,题诗记脩竹。兹焉废耕陇,岁晏空菽粟。

薄日生衔山,惊湍泻哀玉。回首睇吾庐,风幡隔林麓。

和元翁

宋代 释道潜

高论每逢贤友生,还如讲武得奇兵。了无鄙吝胸中物,尚有风流世外情。

破海玉蟾初未跃,洒空珠露已先倾。回桡转柂行三鼓,始见波澜百顷明。

行歌亭 其四

宋代 释道潜

滍川胜气蔼葱葱,远访先生旧隐风。阅礼敦诗见犹子,故知馀泽未终穷。

次韵朱伯收主簿观雪 其二

宋代 释道潜

阴风何事吼檐牙,夜半窗前变物华。梦断只疑蟾影在,褰帏俄骇练光斜。

苦侵陋巷凌寒士,强入高楼媚酒家。霁后请看庭下草,蕙兰含绿出晴沙。

庐山杂兴 其八

宋代 释道潜

龙湫亘三峡,草木皆森奇。禅馀得支径,别坞行逶迤。

上人吴门秀,邈有方外姿。芒鞋衬两足,策策欣相追。

秋田罢刈穫,云水明空陂。双双林中禽,文彩光陆离。

雍容事饮啄,相顾忘惊飞。鲜飙忽腾馥,岩桂飘葳蕤。

峰端卧落日,眷此忘还期。

次韵李端叔题孔方平书斋壁 其六

宋代 释道潜

爱君檐外萧萧竹,翠干扶疏一样齐。莫道此君无俯仰,惊风坠雪亦须低。

次韵高寿朋殿直喜雪 其一

宋代 释道潜

俄顷风云变物华,撒盐飞絮斗轻花。只应陋巷无贫者,玉户瑶阶共一家。

东园 其三

宋代 释道潜

云峰缺处支筇立,溪溜声中弄扇行。习习南风吹百草,幽香知有蕙兰生。

孙志甫主簿挽词 其一

宋代 释道潜

彼美荆岑玉,斯人实可俦。眉间见和气,皮里识阳秋。

夫子常称德,蓬山素并游。一官虽不寿,抚己亦何羞。

彭门书事寄少游 其一

宋代 释道潜

我思君处君思我,此语由来自谪仙。欲借野人传纸尾,待凭新雁寄辽天。

龙井辩才老师新亭

宋代 释道潜

远公吾家杰,道妙非壶丘。德倾龙象侣,貌盖江湖秋。

平生经论学,不为名相留。滔滔若悬瀑,下注万丈湫。

昔年谢讲事,众挽不转头。刳心老岩穴,百念本不浮。

东南滔望士,唯见此老优。翰林天下公,方外寔辈流。

旌旗虎溪路,竟日泉石游。众生病未已,师意可忘忧。

寄俞秀老清老二居士 其二

宋代 释道潜

落星江水接天流,花絮飞时暮雨收。波底鲤鱼东去否,尺书烦汝到扬州。

春日杂兴 其十

宋代 释道潜

树萱移菊助春荣,沐雨梳风擢翠茎。童子新能理荒秽,不教萧艾并丛生。

次韵才仲山行

宋代 释道潜

幕府文书一扫空,何妨行乐醉春风。想闻笑语千山外,正在烟云万叠中。

哢日鸟声喧细碎,照溪花影静玲珑。苦吟只恐凋肝肾,夫子还宜少黜聪。

归宗道中

宋代 释道潜

朝日未出海,杖藜适松门。老树暗绝壁,萧条闻哀猿。

迤逦转谷口,悠悠见前村。农夫争道来,聒聒更笑喧。

数辰竞一墟,邸店如云屯。或携布与楮,或驱鸡与㹠。

纵横夫帚材,琐细难具论。老翁主贸易,俯仰众所尊。

区区较寻尺,一一手自翻。得无筋力疲,两鬓埋霜根。

吾乡东南会,百货常源源。金镮衣短后,群奴列昆崙。

通衢旅犀象,颠倒同篱藩。鲛绡与翡翠,触目亦已繁。

少壮供所役,耆年卧高轩。翁今处穷独,未易听我言。

且当具盐米,归家饭儿孙。

过韫秀堂观仲豫二诗因次其韵 其一

宋代 释道潜

箕南斗北各殊方,谁信相思去梦长。蓬断草枯当岁晏,寥寥空对蕙炉香。

释道潜

释道潜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力僧,能文章,尤喜力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力之辩解,复力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 50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