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雪山

雪山

宋代 邓林

白云隐约露山村,茅舍人家尽掩门。不有桃花随水出,谁知洞里是桃源。

诗人邓林的古诗

韩山书屋

宋代 邓林

青山万古无名姓,偶遇昌黎得姓韩。风伯讼时云扰扰,野人归处谷盘盘。

郊虚凉入秋初霁,星斗芒随夜正寒。作室读书劳景仰,文章留取后人看。

题金尚书所藏画四首 其一 石榴山鹊

宋代 邓林

黄雀风长雨洗枝,花残莺老已多时。红榴满树鸣山鸟,别是园林一段奇。

双雉

宋代 邓林

不羡山梁饮啄肥,宁同牧子叹双飞。五文愿借天孙巧,移上虞廷补衮衣。

题渊明归来图

宋代 邓林

十载驱驰半九寰,热官犹道冷官闲。自惭不似休官者,白眼林泉看世间。

送蹇冢宰震器英省亲还南京二首 其一

宋代 邓林

乔木参天梓木卑,阴连慈竹菉猗猗。两京相望三千里,一日关心十二时。

列鼎正当承禄食,连环又复梦归期。黄金台下来时路,意马徘徊欲去迟。

月影梅

宋代 邓林

西湖昨夜转东风,报道南枝消息通。踏遍六桥寻不得,谁人移上月明中。

访道题湘江吴都挥使令

宋代 邓林

至人风采邈难扳,何意相逢梦寐间。黄石故来寻孺子,青牛暂为驻函关。

朝霞夕露餐三秀,坎永离铅炼九还。得道须来言辟谷,君亲恩义重如山。

题画马送友人还乡

宋代 邓林

竹批两耳四蹄霜,冀北群空见一良。追电蹑云方有志,肯眠芳草华山阳。

挽宋尚书二首 其一

宋代 邓林

三十馀年侍禁闱,忠诚久荷圣君知。两朝典故推先达,一代经纶属有为。

大旱正期霖雨用,贞松俄变雪霜姿。哲人萎矣嗟何及,留取勋名勒鼎彝。

中秋夜保安对月二首 其二

宋代 邓林

风露满天清,今宵月倍明。姮娥如有意,羁旅亦多情。

河汉双星隔,关山一雁鸣。胡为叹离索,且把玉壶倾。

游临安净土登耸翠楼 钱唐王子出家之所

宋代 邓林

祇陀园里布黄金,王子因生向善心。酷爱好山联十锦,故依净土出双林。

洞门云出有闲态,花径鸟啼无俗音。耸翠楼高宜览胜,题诗为记一登临。

效晋乐志拂舞歌淮南王二篇 其一

宋代 邓林

东昏侯,自言安,仙华玉寿浮云端。绣窗锦幔飘蜚仙,丹青美女侍七贤。

侍七贤,奏笙歌,笙歌逸响哀怨多。苑中花木费绮罗,我欲踰城城有围,愿作双黄鹤,栖瑶池。

栖瑶池,辟尘垢,至尊屠肉,潘妃酤酒。石头江上龙驹走,三月春风吊杨柳。

南宁傅同知望云思亲二首 其一

宋代 邓林

家山迢递隔湘云,望若庭闱思若奔。得禄未荣三釜养,有生难报百年恩。

蓼莪赋罢心如织,衣线看来眼欲昏。回首黄堂霜月暮,慈乌啼处不堪闻。

七夕三首 其二

宋代 邓林

迢递天河路,飘摇博望槎。仙郎犹有妇,荡子可无家。

度日忧王事,逢秋感岁华。乡心成百折,城鼓已三挝。

忆友人张自牧久客邕州二首 其二

宋代 邓林

半世飘蓬鬓已霜,营营复尔为谁忙。归田未说家山好,作客宁辞道路长。

问信故人时共语,候门童子日相望。重阳已近无消息,又负黄花一度香。

送吴郡太守之官

宋代 邓林

龙楼报彻晓筹鸡,拜下除书湿紫泥。列爵已看荣五马,推恩正好惠群黎。

离筵不醉霜天酒,行卷多留翰苑题。闻说东吴忧水患,早留遗□□□□。

哭余知县源善

宋代 邓林

南安县令尹钱塘,西望冈州路渺茫。谁□□□归梓里,空馀遗爱在桐乡。

沽来市酒难□□,□得汀蘋可荐方。欲抚孤棺发长恸,不堪□□□殊方。

慎友斋二首 其二

宋代 邓林

弹冠结绶总无心,流水高山一操琴。我亦平生轻市道,题诗相与说知音。

赐观灯诗五首 永乐二十年正月十五日进 其四

宋代 邓林

白叟挈黄童,观灯紫禁中。恩从三殿出,乐与万方同。

天近瞻华衮,年登谢化工。太平歌一曲,沉醉倚东风。

游上天竺寺分韵得壑字

宋代 邓林

胜日拉良朋,肩舆出西郭。盘盘松绕径,■㶁水赴壑。

行到水穷处,好山违佛国。岳莲倚天开,小朵青欲落。

下竺与中竺,咫尺相联络。上竺犹在望,白云飞漠漠。

更前二三里,五峰起参错。绀宇敞其中,紫翠映丹雘。

礼佛诚方露,探奇兴随作。跻扳至半山,有亭颇幽豁。

小憩未移时,暮烟起丛薄。或言林有虎,闻者尽惊愕。

踉跄遽回步,雅怀转萧索。老僧城中回,延登最高阁。

言言相慰藉,情况殊不恶。开炉煨大瓶,自取佳茗瀹。

清供出斋厨,亦稍行杯酌。谈论过夜分,斜月射帘箔。

栖禅七尺床,雅称伸闲脚。身安梦亦便,逍遥偏寥廓。

似见白衣人,晨钟忽惊觉。自笑利名缰,羁人甚于缚。

起来万虑生,衣裳颠倒着。留诗谢老僧,更订重来约。

邓林

邓林

宋福州福清人,字楚材。孝宗淳熙五年进士。授泰和簿。与辛弃疾、周必大、陈傅良、戴溪、朱熹、吕祖谦等为友。曾三上书于朝,讥切朝政。时朝议欲授以中都干官,或沮之,改石城丞。有《虚斋文集》。► 297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