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邓林
粤山千叠水千寻,桑梓长悬别后心。珍重丹青三昧手,为人满意写云林。
挽李主事
伊人蚤岁富才猷,郎署名成正黑头。忠孝未酬君父德,风霜俄报柳蒲秋。
半窗孤月皇华节,万里长江旅衬舟。好在泉台休抱恨,承家有子习箕裘。
送南昌郡庠生吕亨岁贡
万里云霄一束书,问君此去意何如。要将姓氏题高第,便把文章深美除。
竹叶杯深浮绿蚁,桃花浪暖化神鱼。民生三事君亲重,肯忘相从讲授初。
送汤州判之官交阯
除书拜下九重天,驿骑驱驰路八千。山鬼笑予惟送客,乡人荣汝似登仙。
鸟言日渐通华语,青草时来绝瘴烟。凋瘵疮瘢如未解,好推皇泽为浇湔。
渊明归去图
柴桑松菊正宜秋,典午衣冠尽姓镏。长啸一声赋归去,清风高节振林丘。
送郑上舍
南浦清风起,西山宿雨收。人还天上节,潮送海门舟。
朋旧皆青眼,郎官正黑头。回朝膺显擢,努力继前修。
东皋为上海潘祥赋
君住东皋五亩坡,春来景致问如何。扶桑日上晨光好,杨柳风回淑气多。
村北村南鸠唤雨,社前社后燕寻窝。一言难尽田家乐,请诵康衢击壤歌。
西原秋意图
良工意匠巧经营,无限天机笔底成。凡卉自荣还自悴,昆虫相养复相生。
甄陶厚德归亭□,□育功高仰圣明。我亦堪舆中一物,观图玩意不胜情。
古意 见邑志
君爱青铜镜,妾爱绿绮琴。镜能照妾貌,不能照妾心。
何如琴上曲,能作白头吟。
谢幼医李士端
谷中竟夕不眠时,父母心犹爱小儿。红杏满林无力种,此情多感故人知。
送刘庆良还重庆
八月秋风吹客槎,遥从锦水到京华。闲游上界神仙府,回访瀛州宰相家。
金缕歌残人已醉,重阳节近菊初花。明朝又向都门别,相望相思天一涯。
赠许斋归南雄
戎门隐者旧知名,湖海分携岁月更。重见倏惊头半白,相看还喜眼双青。
云飞大庾归心远,水落清浔去棹轻。嗟我客中长送客,骊驹一曲不胜情。
和唐元祯镇越堂诗韵
城中崛起卧龙堆,城外诸峰唤欲来。天造无馀千里国,云连勾践九成台。
月明绛节吹箫过,春尽朱幡冕露回。生聚日繁疆土辟,鸟田宁复有□莱。
登保叔塔
碧嶙峋上拄青藜,更蹑凌空百尺梯。越海一泓杯勺小,吴山数点髻鬟低。
乾坤俯仰今非昔,乌兔循环东复西。笑问从游年少者,慈恩雁塔几时题。
平黎卷为张宪副赋
小丑动边烽,名卿事折冲。鸟蛇初入阵,狐兔顿潜踪。
一统乾坤大,三春雨露浓。潢池卖刀剑,依旧业耕农。
章亚卿徐通政奉使交阯还次钱塘会于公馆赋诗赠之三首 其二
天子恩威被四夷,廷臣衔命远驱驰。王风浩荡烟岚熄,春意昭苏草木知。
马援镇蛮摽柱日,赵陀朝汉筑台时。使还休更言边事,干羽雍容舞玉墀。
兰室为前人赋
闲倚东风玩国香,碧蕤漙露湿荷裳。□□□□岁寒友,此日重登芳子堂。
沅芷有芳同气味,蜀桐无谱自宫商。题诗再订金兰约,贫贱之交不可忘。
岁寒双古木为益中洪中书赋
二树郁苍苍,根干蟠蛟蛇。桧老已成铁,梅芳犹有葩。
借问种树人,人踪邈以遐。后人爱先泽,封培日云加。
拱把至合抱,岁月经来赊。故国有乔木,百尺凌烟霞。
孔庭人手植,累代得芳华。即物观世物,求言称故家。
题金尚书所藏画四首 其二 海棠班鸠
红日三竿照海棠,睡痕犹浸露华香。弄晴鸠妇来何处,唤醒酣春梦一场。
恒斋
雷风相薄卦为恒,有客斋居揭此名。观象直穷言外意,守玄深得静中情。
鸟啼花落时光改,雨覆云翻世故轻。我有满怀松柏操,欲来同结岁寒盟。
遇安阁
荣辱本外物,穷达听于天。君子随所遇,此心恒泰然。
落落风尘者,旧是登瀛仙。昔时裘马荣,今日尘纠缠。
惟有松柏操,岁寒守逾坚。一榻卧清风,心安梦亦便。
时人靡定志,安危随物迁。得利若奠枕,失势如殒渊。
因登遇安阁,重为斯人怜。
邓林
宋福州福清人,字楚材。孝宗淳熙五年进士。授泰和簿。与辛弃疾、周必大、陈傅良、戴溪、朱熹、吕祖谦等为友。曾三上书于朝,讥切朝政。时朝议欲授以中都干官,或沮之,改石城丞。有《虚斋文集》。► 297篇诗文
留别饶大参
送吴郡太守之官
题四景山水 其二
永思堂
送赵佥宪
送柴中书给假归省
豺
挽高山卫李指挥
棠阴清题赠南宁黎推府
寿椿堂为张主事赋
题四景山水 其三
送周升及第荣归
题沈斌所藏画三首 其三 桂仙
壶天八景 其四 石上鸣琴
致政□□□□子
题堂都帅画羊羔
台州程太守贤京国旧游也考绩相遇于钱塘叙旧之馀赋此识别
题四景山水 其四
耕隐
送吴二尹之官交阯二首 其二
东山彭泽
永思堂为前人赋
留别长春观杨道士
象城送别
寿萱堂
呈同门诸友兄
白云飞处二首为□祠部赋 其二
题赏菊画
题四景画 其二
克己斋
题盱江清隐图
绿珠词
悯三子
挽嘉遁黎先生
寄题乡友聂长义沧浪轩四首 其三
泰然窝
和钱参政示子诗韵四首 其一
梧竹
七月十五夜对保安对月二首 其一
送孔贰尹之官上林
狼
题山水画送人归羊城二首 其一
壶天八景 其三 敲冰弄月
咏何节妇
凌江滩
青螺山色图二首为何先生志一赋 其二
乐静堂为春长馆羽士陆处勤赋
题郑进士雨竹二首 其一
春草图为梁鎯赋
云林清隐为朱晟赋
和常斋见贶诗韵三首 其三
追挽友人邵昌父
送林公度归莆田
春草图
金园草堂
夷齐采薇图
赠上高张司训
左太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