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西圃卷

题西圃卷

元代 丁鹤年

坐阅桑田变,归为菽水谋。聊从西圃隐,少慰北堂忧。

汲月沧江晓,锄云沃野秋。新蔬和雨摘,硕果带霜收。

嘉树巢乌鸟,閒庭下白鸥。管宁金不顾,季路米应求。

千载蔬同调,东陵有故侯。

诗人丁鹤年的古诗

戏题明皇照夜白图

元代 丁鹤年

天上麒麟天下稀,月中几送八姨归。
君王寓目应追悔,误看乘鸾度羽衣。

戏赠应修吉

元代 丁鹤年

砚溪居士神仙侣,短发萧萧雪满簪。暖老恨无燕赵玉,养生赖有坎离金。

床头酒熟留僧饮,席上诗成对客吟。岁晚山空谁是伴?北窗梅月最知心。

送信立庵长老住灵岩寺

元代 丁鹤年

上人驻锡灵岩寺,正是诸天听法时。日下幡幢朝旎旎,云间钟鼓书迟迟。

残红掩冉迷香径,空翠溟濛落砚池。不尽平生怀古意,涵空阁上一题诗。

题画葡萄(故人毛楚哲作)

元代 丁鹤年

西域葡萄事已非,故人挥洒出天机。
碧云凉冷骊龙睡,拾得遗珠月下归。

画葡萄

元代 丁鹤年

江海春雷动,群龙悉上天。秋来风露冷,个个抱珠眠。

赠表兄赛景初

元代 丁鹤年

萧条门巷旧王孙,旋写黄庭换绿尊。富贵傥来还自去,只留清气在乾坤。

自咏十律 其四

元代 丁鹤年

羲轩道德久荒唐,荡荡宏图起世皇。天入清都逾广大,日临化国倍舒长。

渥洼万里来骐骥,阿阁千年下凤凰。圣子神孙承宝祚,长令亿兆乐时康。

送铁佛寺盟长老还襄阳

元代 丁鹤年

襄汉扬波日,江湖避地时。行行随老母,处处礼名师。

云水元无住,风尘信所之。睦州勤奉养,江革备艰危。

掌钥钟山下,传灯鄂渚湄。剩翻龙藏典,几咏《鹤楼》诗。

深慨丛林废,真成一木支。铜仙频阅世,铁佛重开基。

法几雕文具,灵幡刺綵丝。云钟晨缥缈,月殿夜参差。

已悟无生法,还兴罔极悲。他乡流徙远,先垄奉迁迟。

澒洞今方息,旋归故可期。望云双泪泻,计日寸心驰。

官柳催飞锡,昙花侑奠仪。既明埋玉理,岂是系珠痴。

定应眠牛兆,毋生触鹿疑。春晖怜旧线,秋露荐新祠。

生死俱无憾,诸方起孝思。

题梅花扇面寄五十佥宪

元代 丁鹤年

忆向西湖蹋早春,万花如玉月如银。一枝照影临清浅,满面冰霜似故人。

观郑高士坐图

元代 丁鹤年

凝身危石踞,屏息游丝摇。电光射玄关,龙虎声咆哮。

天君寂不动,万象俱来朝。甘露降琼田,五色发灵苗。

何必入青冥,然后为逍遥。

送詹光夫之云南通海校官

元代 丁鹤年

儒冠跋涉敢辞劳,直以诗书化不毛。盛世用文兴礼乐,黉宫接武杏英髦。

密依坛杏登弦诵,独对山茶设醴醪。会见毓才功第一,归来宫锦赐新袍。

自咏十律 其二

元代 丁鹤年

腐儒避地海东偏,凤历颁春下九天。再拜帝尧新正朔,永怀神禹旧山川。

庙堂久托君臣契,藩阃兼操将相权。只在忠良勤翊戴,万方行睹至元年。

寄龙门禅师二首 其二

元代 丁鹤年

灵山积雪赤城霞,咫尺东西路不赊。破碎衲衣刚补就,不须天女散天花。

送蔡用严还四明二首 其二

元代 丁鹤年

迢遥海国接江乡,一度怀人一断肠。正值西风摇落际,可堪重送蔡中郎。

奉怀九灵先生就次其留别旧韵二首 其二

元代 丁鹤年

攀桂月扶疏,抚松云陆离。岂无淡荡怀,亦有幽贞期。

何缘对清景,孤坐度芳时。故人不可见,新交非所知。

题族兄马子英进士梅花

元代 丁鹤年

池馆春深看牡丹,五陵车马隘长安。谁知凛凛冰霜际,却是梅花守岁寒。

送长史随公时敏朝京

元代 丁鹤年

黄鹤楼前画舫开,送车千辆动浮埃。楚人独数苏从谏,齐士谁过随仲才。

报政每随鹓鹭入,览辉重见凤凰来。君心东注同江汉,一一敷陈对玉台。

送僧净皓书童正思所作诗序后

元代 丁鹤年

童郎豪爽士,平生少许可。独于皓上人,珠玑发咳唾。

上人学法英妙年,参遍诸方文字禅。铁鞋踏破石头路,教外方知别有传。

童郎我同道,上人我同乡。相逢江上折官柳,离思悠悠江水长。

挽卫知事胡公鼎二首 其二

元代 丁鹤年

自构幽轩倚碧梧,琴樽时复集名儒。一官迢递来黄鹤,五夜悲凉筹白驹。

剩有良筹遗细柳,可无高义致生刍。孤儿扶柩归程远,啼杀林间返哺乌。

行素轩

元代 丁鹤年

素履所践,王道平平。流行坎止,一听于天。夏禹之忧,颜渊之乐。

易地皆然,道同天爵。忠信笃敬,蛮貊行焉。戒心微服,孔孟犹然。

彼美吉士,力行其素。屈伸利钝,随其所遇。廊庙匪荣,关铎匪卑。

居易君子,视此铭诗。

丁鹤年

丁鹤年

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人。 诗人,有《丁鹤年集》传世。 著名孝子,为明初十大孝子之一。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即是他的事迹。诗开篇赞曰:“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16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