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丁鹤年
灵山积雪赤城霞,咫尺东西路不赊。破碎衲衣刚补就,不须天女散天花。
寄郑高士 其二
方瞳广颡古先生,气秉先天独混成。辟谷斋房餐石髓,采苓幽涧役山精。
星辰夜动龙缠剑,风露秋清鹤载笙。别后仙踪杳难觅,相思几度梦登瀛。
送奉祠康仲谦致仕还陕西
大国祠官致仕归,秋风祖帐足光辉。青松黄菊先庐在,白发苍颜故老稀。
久奉山川谙祀典,远迎乡党识朝衣。家居重念君恩厚,日送南来一雁飞。
奉怀九灵先生就次其留别旧韵二首 其二
攀桂月扶疏,抚松云陆离。岂无淡荡怀,亦有幽贞期。
何缘对清景,孤坐度芳时。故人不可见,新交非所知。
题鹰
修翎快剑爪刚钩,自猎平生耻下韝。击尽秋原鸮与獍,却从灵囿凤麟游。
梅林书屋
陆郎好修士,读书梅屋下。冰雪共清寒,风月同潇洒。
弹琴聊对花,调鼎须待实。岂无松竹交,岁晚为三益。
挽故豫章义士吴复原
挺生英杰百夫防,高义孤忠少颉颃。艰食屡分图共济,危城百战誓同亡。
延津剑去秋无气,合浦珠还夜有光。三复园亭新墓表,哀荣宁独在泷冈。
岁晏百忧集二首 其一
岁晏百忧集,独坐弹鸣琴。琴归久不谐,何以怡我心。
拂衣出门去,荆棘当道深。还归茅屋底,抱膝《梁父吟》。
清胜轩
绕屋松杉手自栽,重阴长日护苍苔。一溪窈窕花间入,三径参差竹下开。
夜半霜钟宁假莛,秋深月镜本无台。主人定起焚香坐,何处扁舟棹雪来。
临水梅
疏花清有影,止水净无埃。好似菩提树,明明照镜台。
题水竹居卷
夜梦青鸾浴凤池,晓来水竹索题诗。涴花吏隐无人继,老我风尘写愧辞。
题画葡萄(故人毛楚哲作)
观太守兄昌国劝农
东皋风日媚新晴,太守躬耕晓出城。袅袅双旌穿柳过,萧萧五马蹋花行。
杖藜父老陪咨访,骑竹儿童主送迎。岂意兵荒南北遍,化行沧海独升平。
题万岁山玩月图
金银楼观蔚嵯峨,琪树风凉秋渐多。徙倚危阑倍惆怅,月中犹见旧山河。
送蔡用严还四明二首 其二
迢遥海国接江乡,一度怀人一断肠。正值西风摇落际,可堪重送蔡中郎。
寄见心长老二首 其一
豫章老子最能文,禅海词林总逸群。弧矢机锋天下避,圭璋声价阁边闻。
昼长经阁翻新钞,岁晚诗坛策旧勋。自古灵山名胜地,几多龙象望慈云。
白云精舍
白云何处来,油然在岩岫。下有古精蓝,凌云起华构。
吐吞金碧辉,隐见林泉秀。常从护法龙,低接喷香兽。
觉花映益明,忍草滋逾茂。高僧亦无心,怡悦坐清昼。
安得乘长风,遍界阴凉覆。法雨泽群生,普使跻仁寿。
竹林书屋
王郎高标绝尘俗,牵茅自结清风屋。屋中充栋积古书,屋外循檐种修竹。
离离实垂珠,森森笋抽玉。鸾凤食有馀,虎豹文亦足。
时时把书卷,自向竹下读。礼义深服膺,圣贤常在目。
王郎学道今有年,半是臞儒半是仙。清脩酷与此君似,中通外润直且坚。
平生不作桃李媚,岁寒风节恒凛然。不随沉湎唐六逸,不效旷达晋七贤。
净扫仙石坛,焚香究玄玄。客来不交语,共坐蔚蓝天。
蒲轮他日访幽侧,以道匡君流惠泽。功成太史不一书,却汗青青为简策。
送僧净皓书童正思所作诗序后
童郎豪爽士,平生少许可。独于皓上人,珠玑发咳唾。
上人学法英妙年,参遍诸方文字禅。铁鞋踏破石头路,教外方知别有传。
童郎我同道,上人我同乡。相逢江上折官柳,离思悠悠江水长。
自咏十律 其四
羲轩道德久荒唐,荡荡宏图起世皇。天入清都逾广大,日临化国倍舒长。
渥洼万里来骐骥,阿阁千年下凤凰。圣子神孙承宝祚,长令亿兆乐时康。
题二灵山房
宝刹凭虚户牖开,群峰北走水南回。六鳌夜涌金银阙,九凤朝翔紫翠堆。
日静云间飞锡下,月明天上渡杯来。谈玄每就岩房宿,最爱三车有辨才。
丁鹤年
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人。 诗人,有《丁鹤年集》传世。 著名孝子,为明初十大孝子之一。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即是他的事迹。诗开篇赞曰:“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161篇诗文
竹枝词二首 其二
题竹间翁白马图
观郑高士坐图
再用前韵赠祖庭兴上人
荣枯
题天师竹
红莲白藕诗二首 其二
寄龙门禅师二首 其二
题长溪独钓图
重到戴玄学斋居
植樗轩
紫芝山房
湖上二首 其一
渡鄞江后寄陆时敏陈可立
题建昌王子中桥亭八景
送周侍郎定江浙赋税还大都
挽吴公祐祭酒母刘夫人二首 其一
题莺
奉怀九灵先生就次其留别旧韵二首 其一
秋素轩为涂以谅赋
题郑高士画竹
画葡萄
小画 其二
寄定海县丞张允达
赠秋月长老
复渊
卜居二首 其二
戏题明皇照夜白图
戏赠应修吉
自咏十律 其一
题表兄赛景初院中新竹
登北固山多景楼
读郑氏义门传
送铁佛寺益公了庵朝京游浙
静乐轩
别四明亲友
挽卫知事胡公鼎二首 其二
卜居二首 其一
送铁佛寺盟长老还襄阳
送儒士伯坚赴会试
自咏十律 其十
赠表兄赛景初
送赤土矶巡检徐白任满
咏蝉
双溪草堂
寄龙门海禅师
寓东湖二灵寺
挽谢伯升母王安人
送詹光夫之云南通海校官
赠医士乐孟杰
书揭秘监所撰李处士墓铭后
送信立庵长老住灵岩寺
秋蕖
赠相者姜奉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