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云松陆宅之先生以别时容易见时难为起句赋律诗一首送俞原肃之武功予亦续貂

云松陆宅之先生以别时容易见时难为起句赋律诗一首送俞原肃之武功予亦续貂

明代 董纪

别时容易见时难,到手深杯莫放閒。昔似延平飞剑去,今如合浦得珠还。

新愁不脱诗中意,旧泪犹存竹上斑。何事匆匆又分手,征鞍无计可相攀。

诗人董纪的古诗

闺思二首 其一

明代 董纪

病酒伤春十日过,爪痕不敢露金诃。莫令鹦鹉知消息,鹦鹉人前最口多。

留别华亭尹蒋季和二首 其二

明代 董纪

否泰穷通各有时,东西南北正多岐。四愁适类张平子,三黜何惭鲁士师。

细酌瓦盆初泼酒,重论石鼎旧联诗。如今且莫匆匆别,后会明年未可期。

次韵答俞原举五首 其一

明代 董纪

满头华发怕逢春,山鬼揶揄正笑人。祖道不沾雩峡水,征袍空染贯城尘。

已无勋业铭彝鼎,岂有声名动搢绅。但得五湖风月在,钓船还与白鸥亲。

游天池

明代 董纪

目随飞鸟手缘藤,高出浮图第一层。漫灭欲无碑后字,长明犹有佛前灯。

云归石室龛俱满,涧落天池水不增。我是乍来方外客,倒衣相接愧诸僧。

游观音山简主僧大用并范彦华

明代 董纪

两山出云气,众山自开晴。游人看山来,浮舟绕山行。

舟行虽可意,未惬登览情。舍舟入山去,山僧出相迎。

问予从何来,谓予欲何征。殷勤待远客,茶香石泉清。

范卿文正孙,解后诘姓名。自言在山住,欢爱如平生。

追陪极遐眺,高步凌云轻。细路曲穿岭,旁出猿猱惊。

千里析秋毫,所向双眼明。灵岩见孤塔,去鸟投天平。

风帆太湖口,烟火夫差城。沧海东南流,青天西北倾。

后巘方献奇,前㟧巧已呈。何当庐涧阿,听此潺湲声。

尘襟正披豁,落日催归程。怅然别二子,私与烟霞盟。

味莼轩

明代 董纪

尔家江东老步兵,秋风归兴托莼羹。生前惟务一杯酒,身后不图唳载名。

华亭鹤唳已成恨,松江鲈鱼方可烹。至今世有贤孙子,亦比他人见独明。

雪煮茶三首 其三

明代 董纪

梅雪轩中雪煮茶,无人知此淡生涯。肩舆迎送劳烦主,比似山阴兴不赊。

草堂杂兴十首 其九

明代 董纪

我亦西郊有草堂,槿花篱落几斜阳。过桥野色分江断,绕屋禽声杯树藏。

㭨子作杯倾绿醑,鲈鱼斫脍抹红姜。应门只为溪童懒,客至长令倒屣忙。

小山丛竹四首 其四

明代 董纪

去湿茱萸酒,扶衰枸杞茶。满山屯玉气,平地出丹砂。

怀静轩

明代 董纪

家世天山烜德辉,两朝阀阅古今稀。褒忠节义垂青史,礼部勋名起白衣。

雪洒穹庐驼正乳,月明华表鹤应归。相望万里风尘隔,空羡年年雁北飞。

倪元镇画

明代 董纪

地僻无人扫,亭前长绿苔。不知丁氏鹤,何日可归来。

季子延奴初学语见书帙在案时辄作嚅嚅唲唲声若解诵然以其不由教而 ...

明代 董纪

小儿不识无与之,摊书学诵能嚅唲。他日贤否未可必,眼前便作聪明期。

人家爱儿如爱宝,不愿儿多愿儿好。无儿所忧在未得,生得痴儿被儿恼。

我年日壮始得儿,至今空年十二三。纸笔不好懒无匹,正类豚犬令人惭。

阿奴碌碌已如彼,满谓兴宗当在此。君不闻杜陵达道笑渊明,有子贤愚何足齿。

与张鍊师共饭而双鹤来舞

明代 董纪

道人邀我饭胡麻,分得安期枣似瓜。何处召来双白鹤,直从天上玉皇家。

寄延平西芹河泊所官侄时雨十首 其九

明代 董纪

树头柑子如盆大,地上兰花似草多。官舍日高初睡起,隔窗人语是鹦哥。

次韵林泉留宿听钟有感

明代 董纪

客檐卧听禁城钟,蛮帐低垂旧紫茸。窗眼月斜天未晓,瓦沟霜白景初冬。

千年华表无归鹤,十月寒潭有蛰龙。拥被自扪丁固腹,老来无复梦生松。

次韵景辰出东郊之作

明代 董纪

今日暴寒天始晴,买舟乘兴出东城。逢场作戏何妨事,对酒当歌且尽情。

乔木故家谁得在,残山剩水独经行。季鹰自有鲈鱼分,不负闽乡好政声。

会昌道中

明代 董纪

梭头船子靸鞋轻,逆水上滩三日程。岸回时见虎狼迹,村远不闻鸡犬声。

人事往来何日定,世途登顿几时平。老怀莫为投荒怯,喜有青山绕县城。

送钱文规回凤阳

明代 董纪

游子廿年来故乡,里闾访旧半存亡。买羊上冢逢寒食,骑鹤缠腰对艳阳。

花信风高红雨急,濠梁水暖白鱼长。江南父老临门待,带得亲知字几行。

与俞原肃留别十首 其九

明代 董纪

别时容易见时难,芳草萋萋不忍看。况是春深无雁过,到家谁与寄平安。

春闺曲

明代 董纪

重门半掩梨花院,博山飞烟绕梁转。晓莺啼傍小窗来,只在柳梢看不见。

罗衣单薄恶春风,却要捲帘令燕通。春愁只能清臂玉,何时得消红守宫。

对花强拣花枝折,心事可向旁人说。

董纪

董纪

董纪,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号一槎,上海人。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27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