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 :段成己
用韵答封张二子 其二
心如堕絮已沾泥,身似惊禽未得栖。壶
乘兴杖屦山麓值梅始花裴回久之因折数枝置之几侧灯下漫浪成语简诸 ...
幽香不许俗人知,才是东风第一枝。误认文君新睡足,读书窗下立移时。
再和 其山
凉月娟娟玉半裁,晓风吹梦下瑶台。笛兼邻杵相和切,秋共羁愁山并来。
到处溪山容我懒,违时颜面向谁开。少陵可笑行藏拙,独倚危楼刚自猜。
张世杰经历牧牛图 其一
绿阴深处戏童儿,牛自东西儿不知。休说儿狂无伎俩,人閒何事不儿嬉。
和杨彦衡见寄之作 其六
幽迹无心学绮黄,荒才涉世本非长。年年来往燕然道,却为山林有限忙。
冬夜无寐书以自适
四壁摧颓手重泥,一枝随意即成栖。归来已化千年鹤,老去慵听半夜鸡。
世事荣枯都是幻,物情长短不须齐。寸心耿耿何人会,隐几西窗月色低。
木兰花慢 元宵感旧
金吾不禁夜,放箫鼓、恣游遨。被万里长风,一天星斗,吹堕层霄。
御楼外香暖处,看人閒平地起仙鳌。华烛红摇醉勒,瑞烟翠惹吟袍。
老来怀抱转无聊。虚负可怜宵。遇美景良辰,诗情渐减,酒兴全消。
思往事今不见,对清尊瘦损沈郎腰。惟有当时好月,照人依旧梅梢。
赠琴士任先生
翛然天地一癯仙,误落红尘二十年。万事戏成云过眼,一身蹭蹬雪盈颠。
扶头欲写卷中趣,洗耳试听徽外弦。他日遂君林下约,月明风露净娟娟。
元日夜与二三子小酌
一尊相对意如何,却恨归来白发多。万事到今从卤莽,一年好处莫蹉跎。
閒收暮景供清酌,醉挽春风入浩歌。多谢东君不嫌客,也教衰朽得阳和。
花木八咏 其五 菊花霜
六宫试手学梅妆,曾见飞英点额傍。香粉嚼馀浓不散,唾花误染缕金裳。
和杨彦衡见寄之作 其一
几年奔走趁槐黄,两脚红尘驿路长。梦破邯郸成独笑,半生回首只空忙。
和杨彦衡见寄之作 其二
西风浩浩塞尘黄,白发缘愁若个长。客梦五更惊忽断,打门县吏索租忙。
幽怀用梦庵张丈韵 其三
百年过眼半羁旅,十日逢人九叹嗟。叔夜不堪长抱病,冯驩何苦久无家。
飘零身世风头絮,淡泊人情春后花。拟把馀生钓江海,为烦严子借鱼槎。
梅花十咏 其四 探
未尝亲到谢家堂,风韵何由识谢娘。说与选花场上客,须知林下胜闺房。
鹧鸪天·堂上幽人睡自闲
张信夫梦庵 其四
世味迷人又不知,纷纷蕉鹿竟奚为。山翁正坐山堂上,笑问黄粱第几炊。
万夫长李侯西觐回作诗为贺 其一
帷幄雍容拥万夫,雄襟英概汉臧吴。獠儿坐失重岩阻,战士争先九折驱。
去日旌旂填蜀道,归时笳鼓竟尧都。谬为门下登龙客,拟颂勤劳愧腐儒。
苏氏承颜堂
登仙不羡飞双凫,宰官不乐纡金珠。行年四十著綵服,悲啼效作儿声呱。
丈夫岂无四方志,倚闾望望心何如。家国无事寿觞举,慈颜得酒增和舒。
客来草具对客食,杀鸡奉母其贤乎。荣华富贵固所愿,有子能尽如君谟。
至诚不动古未有,悦亲自得神明扶。茁哉冬生孟林笋,圉焉日出姜泉鱼。
古来孝感有如此,今人盖以古为模。尝闻古有色难戒,爱深容色何愉愉。
诗成不觉涕泪俱,尔有母遗伤独无。他年谁作孝友传,请录吾语为君书。
临江仙 继遁庵兄韵
临江仙 暮秋感兴
段成己
段克己弟。两人同为(1230)。克己中举,无意仕途,终日纵酒自娱。成己及第,授宜阳主簿。金亡,成己与兄避居龙门山(今山西河津黄河边)。克己殁后,自龙门山徙居晋宁北郭,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一。► 181篇诗文
鹧鸪天 其二 上巳日陪遁庵先生游青阳峡
幽居奉借遁庵尊兄严韵呈隐之润之二英弟一粲 其二
和答陈子京 其一
寿梦庵张信夫
鹧鸪天 其二 上巳日会饮卫生袭之家园
鹧鸪天 其一 上巳日陪遁庵先生游青阳峡
大江东去 寄卫生袭之
秋日牡丹为友人赋病久无佳思姑作俳语三章以应命对觞一呼卢可也 ...
花木八咏 其三 荷叶露
三和 其二
蒲州八咏 其八 玉官飞湍
鹧鸪天 重九日用遁庵兄韵
和答陈子京 其二
跋三堂王自写真
封仲坚挽词 其二
望月婆罗门引 仲坚复见和,文势**,殊觉
送冯资深归西山 其四
月上海棠·老来还我扶犁手
木兰花 其三 前重阳几日篱下始见菊放数花嗅香挼慨然有感而作以 ...
漫书 其二
江城子·季春五日有感而作
张世杰经历牧牛图 其二
江城子 季春五日,有感而作,歌以自适
南乡子 卫弟行之寿
龙门八题 其二 云中暮雨
容安轩
送冯资深归西山 其一
梅花十咏 其八 浴
临江仙 其二 奉继遁庵先生韵
临江仙·走遍人间无一事
五月朏日书以自适 其一
花木八咏 其七 梅花月
花木八咏 其八 山茶雪
漫书 其一
和杨彦衡见寄之作 其五
蒲州八咏 其四 首阳晴雪
送冯资深归西山 其二
清平乐 薛子余弄璋
题张郎中明皇小决图
张信夫梦庵 其三
清平乐 送张君美经历之任安西幕
临江仙 其四 暮秋有感
和杨彦衡见寄之作 其三
崧阳归隐图
乐郎中萱草堂
梅花十咏 其二 梦
月上海棠 冬至后一日独居无悰用前韵
临江仙 田閒閒步偶成
周生景纯赠菊数本因拾旧事依韵答之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