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 :段成己
共道传家以义方,长留春色在萱堂。静宜有寿何须祝,乐自无忧不待忘。
华萼先辉连二妙,琏琳照映列诸郎。要看靴笏床俱满,岁月灵椿未易量。
鹧鸪天 其三 立春后数日盛寒不出因赋鄙语敬呈遁庵尊兄一笑
那得茅斋一饷閒。地炉敲火试龙团。头从白后弹冠懒,脚自顽来应俗难。
尘世窄,酒杯宽。百年转首一槐安。是非臧谷何时了,隐几西窗月色寒。
江城子 季春五日,有感而作,歌以自适
周生景纯赠菊数本因拾旧事依韵答之 其二
万里文姬去国时,秋霜也到岁寒枝。归来满面黄尘暗,恐入西风马上诗。
龙门八题 其四 双峰并秀
云外亭亭耸翠环,天荒地老两峰閒。若教工部尝经眼,未肯将诗誉玉山。
送冯资深归西山 其三
几年思虑漫营营,重见西山眼倍青。胸次无尘元自好,床头况有洗心经。
龙门八题 其七 姑山夕照
日锁群峰欲下迟,茏葱一片冷胭脂。醉吟著我扁舟尾,画出坡游赤壁时。
送冯资深归西山 其二
萧萧华发老书生,久欲归田计未成。喜听日边消息好,故山容得子真耕。
冬夜无寐书以自适
四壁摧颓手重泥,一枝随意即成栖。归来已化千年鹤,老去慵听半夜鸡。
世事荣枯都是幻,物情长短不须齐。寸心耿耿何人会,隐几西窗月色低。
龙门八题 其八 汾水秋风
一曲刘郎发棹歌,欢情未已奈悲何。只今回首空陈迹,依旧秋风卷素波。
木兰花 其二 前重阳几日篱下始见菊放数花嗅香挼慨然有感而作以 ...
不才自合收身早。一座青山成潦倒。蒙头赢得日高眠,落叶满庭慵不埽。
杀人四海知多少。留住头皮贫亦好。年年种菊待花开,不道看花人渐老。
送冯资深归西山 其一
人閒蛮触日干戈,暮四朝三都几何。此去莫忧瓶粟罄,西山雨足蕨薇多。
鹧鸪天 其二 上巳日陪遁庵先生游青阳峡
不恤枯肠殷夜雷。一杯胸次失崔嵬。暂将平昔看书眼,移向溪山好处开。
从健倒,卧莓苔。明朝有酒更重来。百年光景无多子,烂醉溪头得几回。
送冯资深归西山 其四
候门稚子喜归来,暖热那无酒一杯。抖擞满身尘土尽,襟怀还对好山开。
水调歌头 怀 逸情 山中偶成,用遁庵
鹧鸪天 重九日用遁庵兄韵
寿李济夫
往来诗酒晋城閒,白首相看尚昔年。鸠卜一枝如我拙,骥思千里屈君贤。
床头文史犹堪乐,眼底芝兰正可怜。但愿太平身健在,西风长醉菊花前。
花木八咏 其七 梅花月
别后盟言不忍寒,旧官到底胜新官。情缘未断还相见,人复团圆镜复完。
望月婆罗门引 仲坚复见和,文势**,殊觉
漫书 其一
山翁只合坐山房,四壁萧然一木床。心为感时空渺渺,鬓因怀旧变苍苍。
人閒日月惊何速,物外光阴本不忙。一枕北窗眠正稳,却疑身世在羲皇。
幽怀用梦庵张丈韵 其三
百年过眼半羁旅,十日逢人九叹嗟。叔夜不堪长抱病,冯驩何苦久无家。
飘零身世风头絮,淡泊人情春后花。拟把馀生钓江海,为烦严子借鱼槎。
段成己
段克己弟。两人同为(1230)。克己中举,无意仕途,终日纵酒自娱。成己及第,授宜阳主簿。金亡,成己与兄避居龙门山(今山西河津黄河边)。克己殁后,自龙门山徙居晋宁北郭,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一。► 181篇诗文
江城子·东园牡丹盛开
张信夫梦庵 其四
江城子 其一 季春五日有感而作歌以自适也
水调歌头 山中偶成用遁庵兄韵
行香子 书舍偶成
和杨彦衡见寄之作 其五
秋日牡丹为友人赋病久无佳思姑作俳语三章以应命对觞一呼卢可也 ...
李公子诞日赋诗为寿
跋三堂王自写真
江城子 东园牡丹盛开二三子邀余饮花下酒酣即席赋之
木兰花 其一 前重阳几日篱下始见菊放数花嗅香挼慨然有感而作以 ...
鹧鸪天 其一 上巳日陪遁庵先生游青阳峡
鹧鸪天·冷卧空齐鼻吼雷
赠呼延长原
花木八咏 其四 葵花日
漫书 其二
用韵答封张二子 其一
苏氏承颜堂
幽居奉借遁庵尊兄严韵呈隐之润之二英弟一粲 其三
张世杰经历牧牛图 其三
张信夫梦庵
鹧鸪天 再游青阳峡,奉和遁庵兄韵
再用杯字韵 其一
梅花十咏 其六 嗅
和答陈子京 其一
万夫长李侯西觐回作诗为贺 其一
送冯资深归西山 其五
兰氏晚节轩 其二
和答陈子京 其二
龙门八题 其二 云中暮雨
乘兴杖屦山麓值梅始花裴回久之因折数枝置之几侧灯下漫浪成语简诸 ...
蓦山溪 卫生袭之寿
望月婆罗门引 晨起与仲坚偶坐少焉雨作其声洒洒然绝似文场下笔时 ...
临江仙 田閒閒步偶成
满江红 偶睹春事阑珊谨用兄韵以写所怀
书师岩卿蒲中八咏图后 其一
徽宗墨竹
梅花十咏 其四 探
幽居奉借遁庵尊兄严韵呈隐之润之二英弟一粲 其二
和杨彦衡见寄之作 其三
望月婆罗门引 晨起,与仲坚偶坐,少焉雨作
三和 其二
和杨彦衡见寄之作 其六
梅花十咏 其七 浸
封仲坚挽词 其二
用韵答封张二子 其二
梁国祥静乐堂
蒲州八咏 其二 虞坂晓行
月上海棠 冬至后一日独居无悰用前韵
刁少府优善堂
满江红 偶睹春事阑珊,谨用遁庵登鹳雀楼韵
月上海棠·老来还我扶犁手
月上海棠 重九之会彦衡赋词侑觞,尊兄遁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