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二八 柳柳州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二八 柳柳州

明代 孙承恩

才气颖敏,莫邪干将。制作彪炳,凌跞班扬。锐进速成,爰致玷缺。

文场擅宗,令名不没。

诗人孙承恩的古诗

观群儿捕鱼

明代 孙承恩

秋来久无雨,溪小落欲乾。茸茸聚众鱼,煦沬犹自欢。

群儿竞褰裳,不暇具纶竿。举手如拾块,相矜共諠欢。

脱者能几何,鳞鬣半摧残。白小莫比数,汩没泥水间。

老夫手梁兴,悠然每凭栏。戒儿勿尽取,致尔口腹馋。

生平耳目隘,境外江湖宽。安得徙汝楫,相忘渺涛澜。

戏答降箕青莲仙八首 其五

明代 孙承恩

凤翥鸾翔挥彩毫,天才千古仰诗豪。湖湘此日抄传遍,怪得新来纸价高。

南斋十咏 其二

明代 孙承恩

清宵短焰光陆离,幽窗伴我伊吾时。论功较德真故知,弃置岂似秋蒲葵。

纷纷世态良可嗤,斯言有感韩昌黎。

题小景画册十首 其九

明代 孙承恩

澄湖浸云天,有亭湖之涘。凭栏发清啸,鱼龙或惊起。

归次嘉兴喜儿侄来候二首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无限离愁未易裁,今朝不觉笑颜开。春风江上孤舟近,乌帽青衫见汝来。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六 李英公

明代 孙承恩

矫矫英公,为时良将。料敌制变,敌莫与抗。荡定海宇,实多武功。

孽后祸基,乃亏臣忠。

读邯郸野老卫河谣小述三首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落日肩舆古道西,急风残叶乱乌飞。入门剪烛邮亭上,细读邯郸野老诗。

读秋水篇

明代 孙承恩

兹辰适在告,幽斋有馀閒。端居淡无虑,俛默神自全。

时抽架上书,得阅秋水篇。达生寄深旨,乍览意不宣。

疏观大化中,物物各自便。小大无等差,秋毫眇坤乾。

逍遥通大道,冥思入幽玄。泛泛涉沧溟,浩浩无津埏。

我今亦忘吾,会意应无言。行云递高楹,好风入疏帘。

倦来复抛书,支颐任颓然。岂不畏疏散,局促尤自贤。

倩陈石亭作小园景三首 其三

明代 孙承恩

古今人物何相远,代往年徂迹故真。君试作图传异日,焉知不是辋川人。

留别友人吴春洲六首 其三

明代 孙承恩

听雨篷窗夜不眠,焚香剪烛共谈玄。因君忽忆脩文者,回首当时一泫然。

题画为许松皋赋四首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烟柳绿毵毵,桃红着雨酣。春风迟步屐,幽意满江南。

再吟送燕

明代 孙承恩

念汝南飞去,怜吾正北行。相看异乡日,忽动故园情。

梁旧栖无改,泥新葺易成。祇愁主人出,莫为捲帘迎。

贞轩诗

明代 孙承恩

世变既云下,古道日浇漓。奔趋竞成俗,翕訾营其私。

富贵苟可得,宁计节义隳。鄙哉邪佞子,妇女留须眉。

吾观贞轩翁,挺拔人中奇。衡门养高洁,食力聊自宜。

立心哉婀娜,制行无倾欹。安贫靡卑屈,乐道无忧疑。

朝弹猗兰操,夕歌考槃诗。不求儿童怜,只许天公知。

譬如百尺松,不作妖妍姿。又如百炼金,不作绕指随。

夷齐空山守,采薇可充饥。谁言原宪贫,商歌自怡怡。

斯人虽云远,逸驾非难追。愿翁保令德,终始期无亏。

近田辞

明代 孙承恩

惟道在人,不远伊迩。求道于远,道则非是。近义云何,为切为亲。

随处随在,目击道存。则匪汗漫,则匪浮誇。愈近愈真,愈远愈差。

是故善学,鞭辟近里。本之于身,以达于事。即类取譬,充义达为。

是谓一贯,粗精显微。许子有田,近也匪逖。惟志之占,惟道之的。

许子恂恂,本实是敦。崇虚饰无,则匪其人。我言许子,厥犹有义。

匪近惟田,心性之喻。故曰圣王,人情为田。田而弗治,稊稗生焉。

毕力尽瘁,惟农之良。礼耕义植,人情之防。许子勉旃,夙夜祗惕。

庶几寡愆,以厚其德。

遣兴十首 其七

明代 孙承恩

人心各有念,时念恒不同。安得素心人,共此谈幽悰。

再题西湖十景为汤宜野作 其四

明代 孙承恩

野寺秋容静,幽人逸兴多。漫邀彭泽叟,来和濯缨歌。

邯郸道中

明代 孙承恩

铜雀台荒烟草萋,蛾眉如梦鸟空啼。行人莫问当年事,漳水东流秋日西。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十二 启王

明代 孙承恩

启王令善,厥作惟君。伐叛饬治,休于前人。仁贤誉孚,遐迩承德。

会朝万邦,光昭简册。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五十四 司马迁

明代 孙承恩

博极群书,综统千古。豪气孤骞,阔视无伍。发为文章,凌高厉空。

一代奇才,史学之宗。

送吴之山还姑苏三首 其三

明代 孙承恩

野鹤浮云绝系牵,石田茅屋故多缘。荷衣不带京尘去,诗卷长留洛下传。

孙承恩

孙承恩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75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