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督园丁种蔬

督园丁种蔬

明代 孙承恩

懒拙寡生事,兴在田园中。学圃非为痴,我与樊子同。

种艺宜及时,刬镈藉尔佣。王政著月令,在汝敢弗供。

肉食岂可常,淡薄儒家风。何曾费万钱,自以遗厥凶。

小园无宽畦,连延亦横纵。冀尔发育茂,日食倘可充。

诗人孙承恩的古诗

观玉河洗马

明代 孙承恩

玉河新涨波瀜瀜,圉人沐马当晴融。左手执刷右执笼,人意似与马语通。

权奇尽是天闲駥,騧骊骓骆各不同。临流意态何从容,欲涉未涉心忡忡。

淋漓溅沫无奔是,剪拂垢秽披氋氃。房星堕落濙河中,蜿蜒戏跃如游龙。

五花文锦云濛濛,风鬃雾鬣俱蒙茸。初疑远涉东溟东,又疑驰自昆崙峰。

拳毛洒汗霞流红,雪猊玄免生崆峒。银鞍玉勒光照瞳,被来骨相增奇雄。

骄嘶昂首生长风,矜持顾影羞驽

瀛洲图

明代 孙承恩

西阁宏开列俊髦,百年文运此时遭。坑焚试看秦天子,容易乾坤属汉朝。

海隅歌

明代 孙承恩

勾吴之墟东海头,戚子为卜村居幽。海上风物自轩豁,回溪隐洑那知愁,更有此地堪藏脩。

海氛四时袭衣屦,滃雾流云满庭户。荡漾初看水色动,熹微已觉扶桑地。

方壶圆峤空沉沉,安期羡门何处寻。秋风快睹鹏翼奋,月夜独和蛟龙吟。

庄生已辨逍遥游,乾坤仰止宣尼桴。潮生潮落自旦暮,静观元化同悠悠。

戚子近官山水邑,眷怀旧庐心为恻。政成他日赋归来,应长珊瑚几许尺。

腊月同霍渭厓诸公乌龙潭观打鱼用坡翁韵二首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日高湖冰解作块,水落旧痕出洲背。渔翁招摇沉网罟,上客游观缓裘带。

跃青跳白举数尾,鲂鲤不言羊豕脍。取物还存爱物仁,半释况乃兼细碎。

玉花行看登翠盘,素鬐早已扬清濑。死生顷刻岂人意,万类谁能逃数外。

吾闻此中本龙窟,须信风云有时会。丁宁莫教轻触之,驱驾波涛赴溟海。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七三 吕荥阳公

明代 孙承恩

博师群儒,刻意践履。恬素自安,志薄进取。习静虽学,死心病仁。

一蹴造圣,或误后人。

秋日杂咏二十三首 其二十二 咏荒冢

明代 孙承恩

狐兔窜古穴,荆榛长荒丘。西风吹白杨,疏雨洒松楸。

樵夫朝出歌,牧儿暮来游。宰木给斧斤,刍荛饱羊牛。

寂寞掩泉台,千古魂幽幽。更无祭扫人,空馀断碑留。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三三 李卫公

明代 孙承恩

风采峻凝,经济自任。威慑强藩,王灵再振。议论侃侃,忠勤孜孜。

克伐必行,贤者之疵。

张明厓中丞有惠代柬谢

明代 孙承恩

圣主恩深赐已馀,更叨大府惠何如。多脩善药扶衰病,剩与儿孙助买书。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五 苍颉

明代 孙承恩

上古淳朴,结绳以治。有圣者作,始立文字。贯彻三才,包括万象。

通鬼神情,泄天地藏。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八七 蔡九峰

明代 孙承恩

帝王治道,典册具布。秦人毁裂,汉儒训诂。微辞奥义,湮塞晦蒙。

子能发挥,百代尔宗。

梦得家信

明代 孙承恩

欲见家书苦未因,梦中昨夜寄来新。朦胧别语浑忘却,两字平安看最真。

题马氏孝感卷三首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天道谁云自杳冥,须知孝行可通灵。亲安不在医和术,只在儿心一念诚。

书扇赠刘生子仁三首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君家素业梯云术,折取天香代有之。闻道今秋花更好,期君为折最高枝。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二○○ 廉文正公

明代 孙承恩

庙堂陈谟,方面专制。渊渊嘉猷,烈烈正气。轲训义利,孔戒孝忠。

一世人豪,呜呼廉公。

石湖用前韵纪兴再次答

明代 孙承恩

老境多愁思,朝来怀抱开。漫游偕胜侣,乐饮怕停杯。

散性惟希白,高踪曷拟裴。秪看时龊龊,宁见量恢恢。

我自匏为斝,谁家玉作罍。雅怀须尽日,仆子莫教催。

杳杳终天恨,凄凄满目哀。贻谋那远料,积善乃深培。

美植惟梧槚,深阴胜棘槐。怀贤何及矣,抚世亦悠哉。

瓶罄思回棹,诗哦不计回。诸公尽才彦,拙句懒删裁。

题小景画册十首 其三

明代 孙承恩

暧暧夕阳沉,林壑倏已暝。樵牧各归来,银蟾上松顶。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五十七 汉光武

明代 孙承恩

白水龙兴,光膺宝历。日月重明,乾坤再辟。慎德勤政,身致太平。

巍巍成功,匹休西京。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六二 程大中

明代 孙承恩

其心悃悃,其行慥慥。老成典刑,克慎家教。钟和毓粹,笃生二贤。

寻源究本,后世式瞻。

再叠三首 其二

明代 孙承恩

烟暗园林雨没苔,春愁如织郁难开。不将幽意偷寻乐,容易霜华上鬓来。

孙承恩

孙承恩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75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