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米家童

题米家童

明代 范景文

生自吴趋来帝里,故宜北调变南腔。每当转处声偏慢,将到停时调入双。

坐有周郎应错顾,箫吹秦女亦须降。恐人仿此翻成套,轻板从今唱大江。

诗人范景文的古诗

赋得春寒花较迟即用为韵 其五

明代 范景文

意思虽幽冷,晴光到即知。前林申后约,明岁卜先期。

冻蕊香弥远,晚芳褪自迟。有辞催艳发,胜作落花诗。

壬戍中秋酌月方罢城西忽报寇警当夜移书请兵于时引烛挥毫与杯酒共 ...

明代 范景文

邹峄城边战骨高,血腥染月黯平濠。偏当胜日闻传警,不放清尊将佩刀。

谈笑凭将吞贼垒,缄书飞去代龙韬。整閒应愧围棋墅,痛哭筹兵气自豪。

赋得春寒花较迟即用为韵 其一

明代 范景文

不是闻莺啭,那知入晚春。时因耽月闰,花作待年身。

扫雪云流树,踏青草作茵。游人拘故事,犹向武陵津。

送雪藏上人将还匡庐

明代 范景文

未识匡山面,逢师似已经。云峦光在眼,笔墨性能灵。

言下三乘法,图中五岳形。倦游何处去,风雨路冥冥。

舟行见荷花折插瓶中 其三

明代 范景文

闻香餐秀总堪怜,君子呼名品是仙。茗赏得神原胜酒,水云傍置一茶颠。

中秋和介孺韵时桂花未开 其二

明代 范景文

一枝且莫怨开迟,桂萼须知胜柳丝。嫩绿初黄凭看取,晚秋风物早春诗。

署中有柳状颇类松予深有意焉因为赋之 其二

明代 范景文

亦自随风舞,却闻谡谡声。倩人传异貌,容我寄微情。

春老花飞少,堂深柏并清。萧然常格外,另结岁寒盟。

阅江

明代 范景文

长江浪涌石头高,雄矣王师壮羽旄。阃外无人为埽幕,军中何计可投醪。

乘风貔虎堪摧阵,落日蛟龙欲撼涛。击楫中流思百折,宵衣钟漏正焦劳。

蕉雨轩尝水

明代 范景文

片片岘山云,朝来看起止。此外一事无,睡足惟品水。

中泠以意寻,想像江心底。慧称第二泉,远汲尘易滓。

何如碧苕溪,潺潺来城里。入目快平远,挹之清且美。

便泼称山芽,雪花泛冰蕊。泉味与茶香,相和有妙理。

细嚼润枯喉,泉脉湿灵肺。白石点作汤,并以砺吾齿。

登燕子矶

明代 范景文

天地从来峙此矶,惊涛欲撼石崔巍。长江自昔称天堑,一水于今壮帝畿。

云锁蛟螭澜自倒,山蟠龙虎脉相依。上流形势操全胜,隔岸休传羽檄飞。

秋杪二日招诸友集静远堂分得门字时扈芷天游二上人新至

明代 范景文

共挹高秋色,茗杯远意存。囊云来古涧,绘雪艳耑门。

花影当风乱,歌丝入夜繁。禅参清醉里,听曲莫销魂。

乙卯十九首 其八

明代 范景文

羸妻冲风行且哭,偕毙不如将去鬻。市价斗米值千金,一妻难籴一升谷。

秋夜邓未孩冯上仙曹愚公招饮淮河楼上看演黄粱传奇

明代 范景文

秦淮河上低杨柳,歌舞楼中小月明。异地谁教宾作主,同襟方见弟和兄。

已从戏局还看梦,纵使诙谈总自清。一曲游仙催漏短,贪欢怕是听鸡声。

秋杪登安隐寺后山小饮适余筑精舍额曰萍庵因以萍字限韵

明代 范景文

节过重阳秋易老,霜花著树映山青。妙高台望人皆蚁,云物波流分似萍。

选梦聊分僧榻卧,徵诗借作梵音听。情多易感谁能醉,莫怪三闾叹独醒。

斋中瓶花吹落案间探韵得变字遂成二首 其一

明代 范景文

郊外春光容易变,花枝摇落红如霰。留春无计折将归,胆瓶权作宜春院。

长辞妒雨与狂风,绣幕围香恼蜂燕。上人好养马,自是冶性爱颠狂,棐几一夜飞片片。

主人久已耐餐冰,领取禅心伴妖茜。

中秋和介孺韵时桂花未开 其一

明代 范景文

爱杀中秋好月光,竹边清切水边凉。西风吹向花栏过,错认兰香是桂香。

落梅将残有作

明代 范景文

花事亦何与人事,不禁开落自关情。雪中欲尽寒梅影,留取残枝待月明。

和友人閒居之作

明代 范景文

夜里删诗日看山,纵然忙杀也清閒。从教花落休开径,除却僧来即闭关。

性好积书终是癖,身无小病怕成顽。幽栖未尽声闻累,鹤舞

叶以仲李元冶年兄招饮邸中

明代 范景文

滚滚京尘障眼生,寒冰对照玉堂清。挑灯浅语俱堪味,发箧新诗漫付评。

混世无能甘独醒,知心倍自见深情。牢骚已向酬觥尽,独有忧天意未平。

瓶花影与仲诏同赋 其三

明代 范景文

试参象外花,何若人中景。照壁宁非真,折枝仍作影。

谁云嗅有香,意在浓时冷。但当影子观,个中犹未领。

范景文

范景文

范景文(1587年—1644年),明末殉节官员。字梦章,号思仁,别号质公,河间府吴桥(今属河北)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师,众臣请帝南幸,范景文劝帝“固结人心,坚守待援”,不久崇祯自缢。范景文留下遗书曰:“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后赴双塔寺旁的古井自杀。赠太傅,谥文忠。著有《大臣谱》、《战守全书》。► 19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