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方尔止传经蔡兵宪幕中并司记室

送方尔止传经蔡兵宪幕中并司记室

明代 范景文

柳澹风柔草色欣,春江帆影映斜曛。从戎自昔推才子,办贼于今属使君。

剑气宵寒星斗动,书声晓动鼓笳闻。圣朝顿网旁求切,奏捷先看露布文。

诗人范景文的古诗

赠佘石丈

明代 范景文

文坛奋迹愿多违,焚却儒冠换铁衣。虽是文人羞绛灌,其如武士昧攻围。

帷中夜识风云变,阃外尘清羽檄飞。思廑拊髀图一报,旂常勒绩事犹微。

过泉林得灵字 其一

明代 范景文

尘路何缘泼面醒,寻泉独上玉淙亭。澜翻云片吹寒绿,石浸苔花幽古青。

景欲并幽延月看,时当绝胜趁秋听。枕流便就林间卧,耳畔潺潺梦亦灵。

祝太蒙尚玺宗兄时为闰四月

明代 范景文

春流馀闰雨花明,介寿长延夏气清。水木自吴天衍派,玺书专尚月为卿。

同人应语偕忧乐,独往宁堪滞钓耕。聊选江山娱此日,白门杨柳正藏莺。

招徐辰叟何圣符李仁常饮邸中和韵

明代 范景文

文字虽清事,酒间并可删。时偏宜冷夜,人半似秋山。

防醉茶居胜,矜奇画自悭。欲行君且住,留与月同还。

初秋看水中新月 其三

明代 范景文

閒将花比月,花老不如新。意敛翻多态,肤清并入神。

纤轻工半面,游戏解分身。暗想怜花者,其时定早春。

残荷

明代 范景文

雨馀风际费禁持,除却亭亭别有姿。偶忆佳人初睡起,销魂正在欲嫣时。

署中有柳状颇类松予深有意焉因为赋之 其二

明代 范景文

亦自随风舞,却闻谡谡声。倩人传异貌,容我寄微情。

春老花飞少,堂深柏并清。萧然常格外,另结岁寒盟。

和秋禊六首 其六

明代 范景文

春禊何如秋禊佳,幽芳九畹露滋荄。风传金气园邻谷,门接桑田里是柴。

貌出群贤皆似鹤,坐当古木半如楷。远香无用标新榜,即曰兰亭义却谐。

再寿太蒙宗兄

明代 范景文

狼山菁葱海云薄,真人岳降鲲鹏壑。伊昔我祖宦海陵,丹穴一枝才焯烁。

冰心蝉蜕薄专城,博学追随汉五更。十年郎署芬时誉,起部风清水镜明。

叆叇卿云奉帝玺,翩然拂衣谢青紫。卜筑岩阿依白门,六代风流偕卧起。

仙风飘缈生春姿,耆英高会浣花时。幸附埙篪进

予与方书田相国同时被放舟次维扬饮文昌阁

明代 范景文

艳说听涛正及秋,烟波一带望中收。莺花逗梦生閒恨,烽燧关情荡远愁。

去国何妨聊问酒,思乡无奈只登楼。閒身并荷明王赐,避世相将访十洲。

腊月廿后初雪前三日立春

明代 范景文

忧暵兼祈雨,年来当课程。望穷看雪落,分外见春生。

逼岁如相约,乘阳似有情。归功难草草,好勒一亭名。

生平

明代 范景文

生平细捡尽多奇,心口商来亦自疑。酒社常开难共醉,愚公自号恼人痴。

身虽无病每思药,性好探奇懒作诗。日日栽花还乞竹,任他雨打与风吹。

庚申元夕仁常招饮灯市酒楼同王无近章甫仲田伯善年兄有赋 其二

明代 范景文

王孙约队簇金貂,玉勒青骢绮陌骄。文贝珊瑚看不尽,东华门外市三条。

春暮看迎春花

明代 范景文

春深方欲去,花始见迎春。避雪迟芳候,攀条怅美人。

分黄邀柳伴,惬赏得茶新。持此留将送,相怜意更真。

和秋禊六首 其二

明代 范景文

春禊何如秋禊佳,中元上巳亦何乖。暑当初去如芳候,月到方圆畅好怀。

度曲和容林外鸟,飞觞劝借雨中蛙。未能免俗聊应尔,献果分瓜拆玉钗。

偕华愚公齐越石吕介孺王见卿耿明甫刘敬仲蔡韫先集米仲诏古云山房 ...

明代 范景文

入门诗意在,景径淡萧疏。石老留云古,窗明印月虚。

茶寮醒醉客,画舫隐清鱼。同抱寒禅相,求看绣佛居。

游玉泉寺观鱼

明代 范景文

湖阴曲曲路还通,绀殿门环四面峰。寺寂空山灵在磬,鸟鸣远树响传风。

妙明佛性潭相印,禅定僧容鹤与同。凭阁下看吹锦浪,游鱼影带夕霞红。

和北吴歌 其十六

明代 范景文

屋破村荒照月明,寒灯络纬夜三更。机杼声残眠未稳,唤起男儿事早耕。

山园将辟浚得一泉甚甘

明代 范景文

何须他选胜,随意得佳泉。石气如将雨,花畦渐及田。

烹茶浇苦月,绘雪借寒烟。时与松涛并,听秋坐槛前。

送雪藏上人将还匡庐

明代 范景文

未识匡山面,逢师似已经。云峦光在眼,笔墨性能灵。

言下三乘法,图中五岳形。倦游何处去,风雨路冥冥。

范景文

范景文

范景文(1587年—1644年),明末殉节官员。字梦章,号思仁,别号质公,河间府吴桥(今属河北)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师,众臣请帝南幸,范景文劝帝“固结人心,坚守待援”,不久崇祯自缢。范景文留下遗书曰:“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后赴双塔寺旁的古井自杀。赠太傅,谥文忠。著有《大臣谱》、《战守全书》。► 19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