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鹦鹉曲 洞庭钓客

鹦鹉曲 洞庭钓客

元代 冯子振

年光流水何曾住。早忘却姓吕岩父。记蓬莱阆苑相逢,一别风流如雨。算人间碧海桑田,只似燕鸿来去。岳阳楼剑气凌云,度老树神仙此处。

诗人冯子振的古诗

梅花百咏 其三十三 别梅

元代 冯子振

东风吹梦返湖山,玉减香消怨夜寒。毕竟明年又相见,早将春信报平安。

鹦鹉曲 拔宅冲生图

元代 冯子振

淮南仙客蓬莱住。发漆黑变雪髯父。八公山九转丹成,洗尽腥风咸雨。

想云霄犬吠鸡鸣,拔宅向青霄去。劝长安热客回头,镜影到流年老处。

咏梅三十首 其三 江梅

元代 冯子振

若有人兮湘水濆,冷香和月浸黄昏。自怜不入离骚谱,待把芳心吊楚魂。

鹦鹉曲 忆难鸣山旧游

元代 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梅花百咏 其十二 粉梅

元代 冯子振

玉妃平碾白朱砂,散作春风六出花。夜半月明霜露重,满襟清泪湿年华。

梅花百咏 其五 照镜梅

元代 冯子振

妆阁开奁对晓寒,菱菱影里雪团团。素鸾舞罢却飞去,留得芳容正面看。

梅花百咏 其七 乍开梅

元代 冯子振

土脉阳和气候新,花房微露一分春。想应未识东君面,犹自含羞效浅颦。

杨花二首 其一

元代 冯子振

曾与行人惜翠条,而今飞絮满河桥。一分流水萍初碎,百尺春风雪未消。

微扑妆楼啼半面,乍黏舞席折纤腰。沾泥更傍谁家砌,帘户新声紫燕娇。

题赵仲穆临李伯时凤头骢图

元代 冯子振

洪崖先生住西山,移宅深密逃人寰。幅巾乌靴腰角带,阔袖袍色浓岚斑。

一筇九节相携惯,矮干家僮蕉扇攀。崎岖步武转蹒跚,皂服轻袪行计办。

一僮肩裸鞚白节,俊驶难驭驰坡陀。后鞦侧畔跷足势,奈尔决骤奔倾何。

蓝衫只手操鞭逐,席帽背擎无世俗。一僮未了一僮催,高束文书赤双足。

一僮绿袂麻屦觕,臂挑庄叟大瓠壶。先生家具即此是,焉用检校随身符。

豫章穹岩钥幽谷,雨捲云飞雾如沐。神仙狡狯踪迹奇,写到吴兴赵氏屋。

谁传画卷秦淮边,妙意拾得希徵怜。海翁一见心缱绻,赠以菊径归田篇。

玉禾自熟犁锄废,黄犊乌犍有馀地。雪节水草久驯良,却后千年丹发匮。

梅花百咏 其三十四 忆梅

元代 冯子振

迢迢春信隔江南,寂寂芳心负岁寒。青鸟不来仙梦杳,月明空自倚阑干。

鹦鹉曲

元代 冯子振

逃吴辞楚无家住。解宝剑赠津父。十年间隶越鞭荆,怒卷秋江潮雨。

想空城组练三千,白马素车回去。又逡巡月上波平,暮色在烟光紫处。

咏梅三十首 其二十四 胭脂梅

元代 冯子振

捣碎春英看守宫,花房芳信一时通。汉庭佳丽三千女,艳抹浓妆总是同。

梦梅

元代 冯子振

何处游仙睡觉迟,罗浮山下赴深期。一声吹彻霜天角,正是参横斗转时。

鹦鹉曲 四皓屏

元代 冯子振

张良更姓记桥住。夜待旦遇个师父。一编书不为封留,字字咸阳膏雨。借箸筹灭项兴刘,到底学神仙去。待商山西皓还山,再不恋人间险处。

题赵鸥波高士图

元代 冯子振

洛阳雪深冻阑干,高士僵卧饥袁安。忍贫束腹一榻寒,不忍持钵邻里干。

令君晓鞭望门看,贤哉此公此操难。谁能为口须片肝,五公四世清节完。

吴兴松雪峻笔端,□缣粉白□漫漫。俨若古意幅面摊,好事把玩应长叹!

人间饱饭烦邯郸,功名回首□霏残。何如小忍聊盘桓,门前嵩少青巑岏。

鹦鹉曲 忆西湖

元代 冯子振

吴侬生长西湖住。舣画舫听棹歌父。苏堤万柳春残,曲院腰荷番雨。草萋萋一道腰裙,软绿断桥斜去。判兴亡说向林逋,醉梅屋梅梢偃处。

梅花百咏 其二十一 烟梅

元代 冯子振

琼林浮翠淡朦膧,遥望珠光隐见中。一夜东风吹不散,晓看浑似碧纱笼。

奉皇姊大长公主命题钱舜举硕鼠图

元代 冯子振

黠吻工馋恣陆梁,粟初黄候未登场。君恩一穗填渠腹,可信年年盗太仓。

纸帐梅

元代 冯子振

溪藤十幅蔽春寒,时有清香入梦魂。多少罗帏风月好,不知清得几黄昏。

梅花百咏 其二十五 矮梅

元代 冯子振

不放冰梢数丈长,怕分春色过邻墙。大材未必难为用,禹殿云深锁栋梁。

冯子振

冯子振

  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 105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