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梅花百咏 其七 乍开梅

梅花百咏 其七 乍开梅

元代 冯子振

土脉阳和气候新,花房微露一分春。想应未识东君面,犹自含羞效浅颦。

诗人冯子振的古诗

鹦鹉曲 忆西湖

元代 冯子振

吴侬生长西湖住。舣画舫听棹歌父。苏堤万柳春残,曲院腰荷番雨。草萋萋一道腰裙,软绿断桥斜去。判兴亡说向林逋,醉梅屋梅梢偃处。

鹦鹉曲·山亭逸兴

元代 冯子振

嵯峨峰顶移家住,是个不唧溜樵父。烂柯时树老无花,叶叶我我风雨。故人曾唤我归来,却道不如休去。指门前万叠云山,是不费青蚨买处。

梅花百咏 其三十一 簪梅

元代 冯子振

对雪看花可自由,兴来宁复为花羞。临风一笑乌纱侧,却胜黄花插满头。

梅花百咏 其三十六 前村梅

元代 冯子振

野老庄南天气暖,一枝常是占先春。夜来雪里东风急,时有清香暗袭人。

鹦鹉曲·野渡新晴

元代 冯子振

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叟田父。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
〔幺〕碧天边岩穴云归,白鹭一行飞去。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青帘舞处?

题郭主簿模摩诘本辋川图卷

元代 冯子振

开元宇宙承平日,华子冈头曾宴适。至今自貌辋川图,下有幽人交莫逆。

辛夷坞外萸沜隔,亦复扁舟春荡潏。竹君冰霰岁寒傲,未便申椒能辨屈。

平生雅志厌朝市,醒醉悠哉眷泉石。是间山水无限趣,况乃佳宾得裴迪。

规模想像郭忠恕,垂四百年留妙迹。莺啼花落香句在,谁信长安叹凝碧。

后来拊卷意迷茫,且复追维三太息!

鹦鹉曲 洞庭钓客

元代 冯子振

年光流水何曾住。早忘却姓吕岩父。记蓬莱阆苑相逢,一别风流如雨。算人间碧海桑田,只似燕鸿来去。岳阳楼剑气凌云,度老树神仙此处。

奉皇姊大长公主命题周曾秋塘图

元代 冯子振

芙蓉满意陂湖秋,枯荷折苇林塘幽。沙凫野鸭浮清流,霜中鸣雁寒汀洲。

黄芦红蓼叶尚抽,水石懒倦不自由。大年小景方绸缪,能事更费千金收。

潇湘之南买一丘,并与梦泽长唱酬。

咏梅三十首 其二 早梅

元代 冯子振

夜来花发先群芳,又向丛中独擅场。毕竟先开定先落,谁能雪里久馨香。

缙山道中

元代 冯子振

榆林东北缙山围,百嶂千峰画卷挥。鞍影摇摇人意懒,秋风及早送将归。

鹧鸪天 赠珠帘秀

元代 冯子振

凭倚东风远映楼。流莺窥面燕低头。虾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彩细细浮。

红雾敛,彩云收。海霞为带月为钩。夜来卷尽西山雨,不着人间半点愁。

赠铁脚刘道人

元代 冯子振

道人铁脚更铁冠,山人铁面仍铁肝。道人山人两相值,面色脚色俱苍寒。

道人锋棱厓骨削,山人剑气星斗干。山空人去夜猿别,一苇北渡黄河乾。

卢沟月湿波荡潏,太行云皛峰巑岏。古来豪杰数燕代,长毂騕袅榴花鞍。

呼鹰射雁逐鸡狗,脱手拓弹排金丸。璧门双阙照燕碣,虎豹蹲踞蛟龙盘。

布衣一语动万乘,不识宰相为何官。云飞气起对紫檀,血指沥沥衷如丹。

尚方百奉谄骨裂,山人九死圣度宽。万里放还真堕甑,回视岁月惊流湍。

南山清渭一梦觉,但见落叶吹长安。道人槌札未弃置,欲刻朽骨为荣观。

野麋岂是麟阁具,沧海自分终鱼竿。穷林尺鴳无处著,岂意思想南溟抟。

人间新贵夺纨绮,曲眉婉娈浮山峦。为渠向作白玉盘,眼耳鼻舌浑热瞒。

刘郎他日高眼看,归来取铗歌冯驩。

云林清远四时词四首 其四

元代 冯子振

嘉平腊酿渴茶铛,直待龙沙雪水烹。舞彻瑶台千岁翮,鹤丹回施范长生。

梅花百咏 其二十八 月梅

元代 冯子振

暗香浮动正朦胧,古树横斜浅水中。清景满前吟未就,又移疏影过溪东。

梅花百咏 其二十三 移梅

元代 冯子振

新斸孤根手自栽,和锄和雨破苍苔。寒窗岁晚多清事,只欠幽芳带雪开。

题赵鸥波高士图

元代 冯子振

洛阳雪深冻阑干,高士僵卧饥袁安。忍贫束腹一榻寒,不忍持钵邻里干。

令君晓鞭望门看,贤哉此公此操难。谁能为口须片肝,五公四世清节完。

吴兴松雪峻笔端,□缣粉白□漫漫。俨若古意幅面摊,好事把玩应长叹!

人间饱饭烦邯郸,功名回首□霏残。何如小忍聊盘桓,门前嵩少青巑岏。

咏梅三十首 其十五 雪梅

元代 冯子振

北帝司权发令新,天葩凡卉斗精神。化工不让花神巧,特与增添一树春。

梅花百咏 其二十一 烟梅

元代 冯子振

琼林浮翠淡朦膧,遥望珠光隐见中。一夜东风吹不散,晓看浑似碧纱笼。

奉皇姊大长公主命题王鹏梅金明池图

元代 冯子振

金明池上张水嬉,百棹贾勇建鼓旗。按栏切云人俯砌,但觉汹汹鸣春漪。

东西夹岸瞠万目,黄帽长年看不足。是时拾值宣和全盛时,消得轻绡写晴渌。

杨花二首 其一

元代 冯子振

曾与行人惜翠条,而今飞絮满河桥。一分流水萍初碎,百尺春风雪未消。

微扑妆楼啼半面,乍黏舞席折纤腰。沾泥更傍谁家砌,帘户新声紫燕娇。

冯子振

冯子振

  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 105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