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梅花百咏 其三十 浸梅

梅花百咏 其三十 浸梅

元代 冯子振

旋汲温泉养折枝,冰花寒玉净相宜。从今借得恩波力,会见青青结子时。

诗人冯子振的古诗

咏梅三十首 其十九 红梅

元代 冯子振

春风昨夜入南枝,浃髓沦肌释冻威。和气晓来无著处,满空飘作綵云飞。

鹦鹉曲 四皓屏

元代 冯子振

张良更姓记桥住。夜待旦遇个师父。一编书不为封留,字字咸阳膏雨。借箸筹灭项兴刘,到底学神仙去。待商山西皓还山,再不恋人间险处。

鹦鹉曲·都门感旧

元代 冯子振

都门花月蹉跎住,恰做了白发伧父。酒微醒曲榭回廊,忘却天街酥雨。
〔幺〕晓钟残红被留温,又逐马蹄声去。恨无题亭影楼心,画不就愁城惨处。

鹧鸪天 赠珠帘秀

元代 冯子振

凭倚东风远映楼。流莺窥面燕低头。虾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彩细细浮。

红雾敛,彩云收。海霞为带月为钩。夜来卷尽西山雨,不着人间半点愁。

题墨肘鱼

元代 冯子振

平生骨气占南风,玉色鬐鳞海汐通。莫与粉红参石首,天机衮衮水流东。

云林清远四时词四首 其一

元代 冯子振

花分石径蝶衣裳,蜂恼晴檐燕雨香。解事野桃吹绮片,谁教赚到鹄仙乡。

赠弹琴刘世贤

元代 冯子振

朔斋之孙元祐家,异世门阀凌秋霞。空山无人琴自语,历历往代虚豪华。

清冰古雪松质峻,照眼何限桃李葩。坚持静操欲矫俗,淡泊安得退淫哇。

朱丝弦上三太息,此事宁久迷尘沙。诸君耳浊筝琵琶,月明庭户留栖鸦。

《高山流水》试一听,昭代复见真伯牙。

梅花百咏 其十 山中梅

元代 冯子振

岩谷深居养素真,岁寒松竹淡相邻。孤根历尽冰霜苦,不识人间别有春。

咏梅三十首 其十七 风梅

元代 冯子振

绰约肌肤不受吹,飘香坠玉怕春知。凭谁领取东君意,传语封家十八姨。

题郭主簿模摩诘本辋川图卷

元代 冯子振

开元宇宙承平日,华子冈头曾宴适。至今自貌辋川图,下有幽人交莫逆。

辛夷坞外萸沜隔,亦复扁舟春荡潏。竹君冰霰岁寒傲,未便申椒能辨屈。

平生雅志厌朝市,醒醉悠哉眷泉石。是间山水无限趣,况乃佳宾得裴迪。

规模想像郭忠恕,垂四百年留妙迹。莺啼花落香句在,谁信长安叹凝碧。

后来拊卷意迷茫,且复追维三太息!

梅花百咏 其三十六 前村梅

元代 冯子振

野老庄南天气暖,一枝常是占先春。夜来雪里东风急,时有清香暗袭人。

鹧鸪天 赠珠廉秀 青楼集

元代 冯子振

恁倚东风远映楼。流莺窥面燕低头。暇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红雾敛,彩云收。海霞为带月为钩。夜来卷尽西山雨,不着人间半点

梅花百咏 其三十二 苔梅

元代 冯子振

姑射仙人翳翠鸾,濛濛香雾湿飞翰。夜深舞罢霓裳落,留得葱裾护晓寒。

咏梅三十首 其八 老梅

元代 冯子振

古树槎牙长绿苔,半边生死尚花开。不须更问春深浅,人道咸平手种来。

梅花百咏 其三十四 忆梅

元代 冯子振

迢迢春信隔江南,寂寂芳心负岁寒。青鸟不来仙梦杳,月明空自倚阑干。

梅花百咏 其三十 浸梅

元代 冯子振

旋汲温泉养折枝,冰花寒玉净相宜。从今借得恩波力,会见青青结子时。

奉皇姊大长公主命题展子虔游春图卷

元代 冯子振

春漪吹鳞动轻澜,桃蹊李径葩未残。红桥瘦影迷远近,缓勒仰面何人看。

高岩下谷韶景媚,瑟瑟芳菲韵纤细。层青峻碧草树腾,照野氍毹摊绣被。

李唐岁月脚底参,杨隋能事笔不惭。东风晴陌苕复颖,浓绿正要君停骖。

鹦鹉曲

元代 冯子振

逃吴辞楚无家住。解宝剑赠津父。十年间隶越鞭荆,怒卷秋江潮雨。

想空城组练三千,白马素车回去。又逡巡月上波平,暮色在烟光紫处。

题钮处士隐居

元代 冯子振

太湖光烂银,日上眩朝彩。幽人住此中,浩荡增

钟馗图

元代 冯子振

老馗兀舆二鬼肩,一鬼勃窣袋影悬。一鬼负剑帽带旃,一鬼顶颅双角骈。

老馗之妇舆蹁跹,其荷舆者鬼婢虔。猫抱掌握鬼妾妍,提其奁具雌袂玄。

携枕而从服饰鲜,鼠蠍黏缀裤亦然。擎担最缓行李便,鬼之婴孺盛穿联。

囊包橐裹琴能仙,瓠壶穹挂吁可怜。揭竿之魅愁攀缘,最后瓮鬼束缚椽。

尸而行者犹能前,肌肉消尽骨骼缠。物怪种种来无边,神禹铸鼎今几年。

罔两在此犹翩翩,吁嗟吁嗟问老天!

冯子振

冯子振

  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 105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