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饮香江酒楼,即席作

饮香江酒楼,即席作

清代 丘逢甲

惘惘尊前唤奈何,春风杨柳客闻歌。谁知丝竹中年感,更比新亭涕泪多。

未许华灯照箭瘢,当筵酒令莽如山。不妨帐下犹歌舞,射虎将军已放闲。

浮海将为万里游,情禅梦侠小勾留。好春十日九风雨,人醉杏花深处楼。

劳送天河使客槎,华妆围坐灿云霞。英雄儿女平生愿,要看维多利亚花。

诗人丘逢甲的古诗

惠州西湖杂诗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玻璃五色照开厅,湖艇仍标紫洞名。欲向西新桥洞去,另呼杉板过桥行。

王寿山诗十首 其三

清代 丘逢甲

下方僧院众山巅,百折林梢路更前。绝顶别开新世界,濛濛花雨散诸天。

游西樵山六首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樵山七二峰,樵湖廿八曲。斜阳棹歌起,湖光荡山绿。

群峰万紫翠,毕入湖人目。湖转山益深,悬蹬出林麓。

云际闻鸡鸣,知有山人屋。

题王晓沧广文鹧鸪村人诗稿 其一

清代 丘逢甲

晏坐深巷中,门少车马迹。穷愁借诗车,八极困挥斥。

故人有王子,时作坐上客。王子之于诗,嗜酷久成癖。

饥寒不自念,渊响出金石。昨持牛腰卷,示我平生获。

开卷王孟语,神似非刻画。有时写酒意,几闯元亮席。

咏叹发长言,间竟入元白。短章不经意,乃坠宋贤格。

寒斋把卷诵,斜阳澹将夕。墙头数点山,时露海天碧。

游灵山护国禅院作 其六

清代 丘逢甲

难振宗风似昔年,两山狮象卧寒烟。佛门各斗无边法,僧讼传家袖影田。

南还抵汕头埠,闻琰儿、球儿殇耗,哀感书此 其五

清代 丘逢甲

食厉偏难恃女媊,便非英物也悽然。欲呼群力新中国,已失人间两少年。

澳门杂诗 其六

清代 丘逢甲

两园新旧傍山开,花下轻车走若雷。逢著人天安息日,亚当亲挟夏娃来。

送王铁珊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秋风落日五羊城,一舸西南客送行。别后苍梧劳远梦,青山万叠暮云横。

留别晓沧,次题行教图韵

清代 丘逢甲

南风吹大海,日轨走南陆。我行君尚留,慷慨念时局。

神方置不用,谁起国病笃?同抱救世心,栖栖行海曲。

空言要何补?长身祗食粟。此来已三月,共惜流光速。

群山送我行,海气清而肃。眷念君平生,抱道过王蠋。

临歧为我歌,高响振林木。林中双异鸟,飞鸣正相逐。

勉哉保令名,何必愧异服。

题红拂图

清代 丘逢甲

平生愿作虬髯客,人道才如李药师。独对丹青洒雄泪,不曾真受美人知。

有客自美洲归,作仗剑东归图,为题卷端 其一

清代 丘逢甲

西半球归东半球,偃然有国卧亚洲。逢人莫说华盛顿,厉禁方悬民自由。

舟泊凤皇台寄怀季平

清代 丘逢甲

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初别离。鮀江水黄海水绿,与君一夜东西驰。

凤皇台边客帆卸,遥忆维舟九龙夜。欲知别后相思深,茫茫江海愁人心。

和晓沧买犊 其四

清代 丘逢甲

平生慕马援,边郡事田牧。此志苦不成,牛后随人逐。

我家东海东,弃置委荒服。田间旧牛宫,群夷酣食宿。

诛求遍鸡豚,何况牛大畜。田家苦此累,不令㹀养犊。

惟昔大牢公,实致维州覆。彼哉伊何人,得毋乃其族!

遗民痛贻祸,恨欲食其肉。至今乱未已,东望为痛哭。

何时得伏波,重使交趾复?我归耕我田,汉书牛背读。

寄台湾栎社诸子,兼怀颂丞二首 其一

清代 丘逢甲

柏庄谁拾燹馀文,栎社重张劫后军。九十九峰依旧好,尽携豪笔写秋云。

台湾竹枝词 其三十三

清代 丘逢甲

新岁尝新已荐瓜,春风消息到儿家。绿磁正汲南坛水,一树玫瑰夜点茶。

己亥除夕

清代 丘逢甲

君国无穷感,乾坤此夕心。纷纭新旧事,慷慨短长吟。

家宴喧儿女,门符阅古今。围炉閒守岁,莫负酒杯深!

东山杨子仙宫题壁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修到神仙总有情,旧游时复驻云旌。异书傥借葫芦本,不讳人间卖药名。

王寿山诗十首 其五

清代 丘逢甲

仙人去后碧云寒,丹灶无烟玉井乾。留得残棋一枰石,秋风吹客话长安。

钟文南太守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纽约铁桥天下稀,男儿壮志未应违。班超万里封侯去,陆贾千金奉使归。

寄甄山、晴溪

清代 丘逢甲

甄山访我山中庐,山云漠漠空回车;晴溪访我溪上居,溪月照读寒支书。

人生一见亦缘法,欲取前因论梵夹。何时著我山溪间,一角南天开世业。

丘逢甲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658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