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诏平以三十自寿诗见示,长句补祝

诏平以三十自寿诗见示,长句补祝

清代 丘逢甲

男儿三十不将相,看花长醉珠江舫。红牙小拍鹤南飞,选词亲付珠娘唱。

但作鸳鸯便是仙,满江花气养韶年。玉台仙眷工新咏,寿郎诗写红瑶编。

吹彻琼箫弹锦瑟,来共荷花祝生日。荷花世界水云凉,长生定许花神匹。

百年三万六千觞,此是人间行乐场。群仙酣宴天公醉,休向通明奏绿章。

诗人丘逢甲的古诗

说潮五古十七首 其十

清代 丘逢甲

东祠气清肃,中乃祠三忠。我怀文文祠,夙昔梦寐通。

携我烟霄间,俯瞰青濛濛。乾坤正倾侧,玉简宁为功。

梦觉谨志之,浩然思无穷。思公艰危日,九死来岭东。

哀歌沁园春,古木残阳红。悲哉五坡岭,报国志未终。

岭梅最高品,著花冰雪中。安知有南枝,向暖私春风。

钟文南太守自美洲回里,赋赠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西穷月竁传天语,东走星槎奉国书。三日逢头七逢尾,真看沧海掣鲸鱼。

王寿山诗十首 其五

清代 丘逢甲

仙人去后碧云寒,丹灶无烟玉井乾。留得残棋一枰石,秋风吹客话长安。

论诗次铁庐韵

清代 丘逢甲

元音从古本天生,何事时流务竞争。诗世界中几雄国,惜无人起与连衡。

迩来诗界唱革命,谁果独尊吾未逢。流尽玄黄笔头血,茫茫词海战群龙。

新筑诗中大舞台,侏儒几辈剧堪哀。即今开幕推神手,要选人天绝代才。

台上风云发浩歌,不须猛士再搜罗。拔山妄费重瞳力,夜半虞兮唱奈何。

北派南宗各自誇,可能流响脱淫哇。诗中果有真王在,四海何妨共一家。

彼此纷纷说界疆,谁知世有大文章。中天北斗都无定,浮海观星上大郎。

芭蕉雪里供摹写,绝妙能诗王右丞。米雨欧风作吟料,岂同隆古事无徵。

四海横流未定居,千村万落废犁锄。荆州失后吟梁父,空忆南阳旧草庐。

展卷重吟民主篇,海山东望独悽然。英雄成败凭人论,赢得诗中自纪年。

四海都知有蛰庵,重开诗史作雄谈。大禽大兽今何世,目极全球战正酣。

侍香集题词为孝女许曼仪作 其五

清代 丘逢甲

玉虚退直散仙班,宴罢红云洞府闲。阿母绮窗春昼永,观香妹妹话人间。

台湾竹枝词 其一

清代 丘逢甲

东宁西畔树降旗,六月天兴震叠师。从此东周遗老尽,更无人赋采薇诗。

次韵答俞君实廉访 其四

清代 丘逢甲

五百四峰无限好,天南留滞莫言归。人间那有閒田地,抱瓮青山许息机?

饮新嘉坡觞咏楼,次菽园韵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风云万里郁神州,人醉天南第一楼。唱遍南朝新乐府,最难天子是无愁。

白马乡有怀明义土赖若夫先生

清代 丘逢甲

万山之中小县耳,乃有须眉之男子。山是大明山,水是大明水,明亡六年犹守此。

岂有若夫为不善,人自不识若夫豪杰士。若先生者,乃能真不死。

忠孝节义名四旗,白马之乡良足纪,先生之风今未已。

噫嚱乎嗟哉!当时乃已神龙见首不见尾。

张琴柯以所摹其先德万里归舟图索题,为赋四绝句 其四

清代 丘逢甲

楼船横海苦无功,仓卒难乘破浪风。一笑归来春梦醒,江山如画老英雄。

游罗浮 其六

清代 丘逢甲

罗浮名天下,始自秦汉间。相传治此山,其人皆神仙。

自从两晋还,有客来谈禅。遂令仙与佛,分占此名山。

何年霸主宫,宫此山之前。昔时金银阙,今日无故砖。

黄龙下白雨,洗出山真颜。依旧仙佛徒,云际开松关。

澳门杂诗 其十四

清代 丘逢甲

银牌高署市门东,百万居然一掷中。谁向风尘劳物色?博徒从古有英雄。

题兰史泛槎图 其六

清代 丘逢甲

駴目新传鬼斧工,飞轮何事走艨艟!于今旧物尤珍重,看取枯槎入禁中。

台湾竹枝词 其四

清代 丘逢甲

教士都凭器识先,海东旧院剧云连。岱云去作三山雨,灯火荒凉四十年。

东山感春诗,次己亥感秋韵 其三

清代 丘逢甲

桃花春水涨前滩,待渡无舟欲济难。落日孤云心万里,望仙桥畔望长安。

纪兴宁妇女改妆事与刘生松龄二首 其一

清代 丘逢甲

山川奇伟数齐昌,不独男儿解自强。要使金闺兴女学,银钗先改峒蛮妆。

答丁三叔雅 其四

清代 丘逢甲

上有君山下有湖,洞庭有乐今何如?穴中亡吴有遗谶,龙威丈人开素书。

题友卿鸾箫集 其三

清代 丘逢甲

开卷江郎一序存,文章知己共论昏。安知梦里潇湘雨,筠管斑斑有泪痕。

西湖吊朝云墓 其四

清代 丘逢甲

何年云雨散巫阳,瘴雾沉埋玉骨凉?合种梅花三百树,六如亭畔护遗香。

罗浮异石怪瀑,举目即是,不止一处也

清代 丘逢甲

罗浮泉石皆奇绝,到处看山瀑溅衣。石气化云云化水,青天白日玉龙飞。

丘逢甲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658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