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浪淘沙 薝葡 一名栀子

浪淘沙 薝葡 一名栀子

明代 高濂

鼻观妙香通。雪里云封。自甘冷澹不求荣。六出一花重叠瓣,丛土家风。

觅句对芳丛。为问掸宗。相看气味道和同。枝叶岁寒青不变,实傲霜红。

诗人高濂的古诗

斗百花 紫菊

明代 高濂

点缀寒烟紫雾。掩映晴霞红树。鲜鲜露浥胭脂,采采风摇燕羽。

助却秋容,妆点冷澹时光,秾艳萧条园圃。篱下闲成趣。

胜占春华,争奈青霜偏妒。瑟瑟萧萧,颜色尽澹收去。

把酒看花,悠然明月黄昏,为惜朝风暮雨。

风入松 其三

明代 高濂

残棋未了夕阳边。结静中缘。如今翻覆人间事,争敲觑劫牵缠。

坐下清香苦茗,床头断简残编。

一钩新月印前川。柳雾花烟。朝朝暮暮催千古,风风雨雨堪怜。

白眼且看变幻,清尊不负芳年。

天仙子 其八 吟诗

明代 高濂

联玉挥珠思入神。泠泠句字迥阳春。于今风雅更何人。

修月窟,露天根。诗外真风若与论。

洞天春 蕉花

明代 高濂

山乐雨鸣清晓。凤翥倚垣风扫。展簟梦回凉更好。

怕入秋声早。

密掩书窗悄悄。避却炎蒸多少。叶如界纸,心似柚书,聊供挥草。

天仙子 其六 谈棋

明代 高濂

静院迟迟落子声。风回花雨点楸枰。斜阳残局更留停。

怜蜩甲,叹蚁兵。一笑人间胜负情。

秋蕊香 水木樨

明代 高濂

风露薄秋光暖。柔翠枝头花软。细蕊娇香凝笑眼。分得金波色浅。

木樨开落闲庭院。香风扇。未许西风卷。向露草还舒展。

浣溪沙 其三 怀旧

明代 高濂

云净长天抹靛蓝。一轮寒影下珠帘。黄昏愁恨较平添。

玉笛耳边声的的,冰弦灯下指尖尖。如今剩有病相淹。

梅花令 茶梅

明代 高濂

澹粉轻匀。微红浅带嚬。叶较茶枝更绿,花却似、与梅浑。

傲霜开小春。轻霞浮翠云。最好此时花尽,喜相对、共温存。

天仙子 其二 写字

明代 高濂

砚池新水涤晴窗。笔底生花墨带香。山阴书法拓开皇。

惊凤翥,骇龙翔。宵雾朝烟纸上光。

声声令 鼓子

明代 高濂

马嵬香散,羯鼓尘生。花枝解惜旧时声。把皮腔幻出,日边急,雨中鸣。

俨风走、渔阳甲兵。恨到无声。方是怨,几时平。鼓催刻漏梦魂惊。

有形无调,打不出,别离情。都付与、东风战争。

醉公子 朱槿

明代 高濂

路口西风媚。夕阳红欲醉。才放又惊残。荣枯朝暮间。

含露篱边泣。何人问颜色。百年如梦中。一晨花较同。

浪淘沙 其七

明代 高濂

山冷白云秋。翠暖烟浮。黄花红叶满林邱。或驾轻车以寻壑,或棹孤舟。

禾黍刈田畴。芋栗全收。村村赛社竞歌讴。饱暖不知朝市贵,何忮何求。

风入松 其一 春湖

明代 高濂

红烟紫雾隐楼台。高下花开。茸茸芳草长堤路,听笙歌、隔水声来。

漾漾绿浮沙岸,依依翠霭山崖。

人间何地是蓬莱。休更疑猜。风和树底鸟声细,照碧波、贝锦初裁。

扶醉金鞯玉勒,牵情凤钿鸾钗。

天仙子 其十 种花

明代 高濂

嫩白娇红手自栽。枝枝叶叶满庭台。怜香蜂蝶为飞来。

看竹牖,覆苔阶。一花零落一花开。

桃源忆故人 碧桃

明代 高濂

弄玉浮云含晓露。开傍画楼朱户。妖艳秾香偏妒。色悔刘郎误。

吹笙月底轻云度。影侧玉人偷顾。谁惜澹妆衣素。粉带何郎傅。

天仙子 其一 读书

明代 高濂

芸阁牙签散几筵。残灯夜雨竹炉边。坐来心到几千年。

怜雪案,叹韦编。残卷生平未了缘。

石州慢 春暮

明代 高濂

花倦惊声,飞共雨肥芳草。一段轻烟,阑截澹白山头,微青树杪。

斗红香冷,空教杨柳生愁,点点雪花飞不起,都付与东流,春去知多少。

怀抱。何事当年,花闲柳伴,追欢买笑。萦得柳暗,浓愁花堆烦恼。

春归人远,更有无限关心,残更不寄青楼梦,醒眼醉孤灯,此恨和谁道。

高阳台 重九

明代 高濂

黄菊擎霜,紫萸带雨,年华又早重阳。风喧病叶,夜来声满书窗。

晓看日放些儿影,渐云收、青吐山光。为怜戏马应弦,还忆穿杨。

芒鞋竹杖荷裳。快扳萝扪壁,峻岭崇冈。纵目流观,平沙雁落长行。

糗糕菊酒迎凉脯,且鲸吞、沉醉何妨。尽幽闲,佩萸力健,落帽人狂。

高阳台 自述

明代 高濂

坐倚芝云,摊书霞几,卧缘湘竹为床。鸠藜蒲笠,药帘中有奇方。

心阆已断风尘梦,尽幽闲、草色花香。怕人间、多事向炎蒸,抵死奔忙。

一椽仅有南阳。喜窗开照水,竹碍斜阳。抱琴沽酒,醉歌盘涧诗章。

鞭骥豢龙些个事,叹冰山、是尔收场。幸吾生、少常欢笑,老不悲伤。

贺圣朝 红葵

明代 高濂

薰风未破黄梅雨。叶展花开几许。俨牡丹换紫,蔷薇标艳,芙蓉知妒。

浅深高下,锦标妍湿,瀼瀼朝露。把金杯浮白,醉面分红,端阳日午。

高濂

高濂

明浙江钱塘人,字深甫,号瑞南。所著《遵生八笺》成书于万历十九年,对养生保健等方法,收辑甚备。另有《雅尚斋诗》。► 15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