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

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

宋代 晏殊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晏殊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译文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华美的楼阁横扣着铜锁,寒食清明过后春天即将结束。窗前的斜月好似含愁的双眉,帘外的落花犹如悲啼的眼泪。
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与心爱的美人的聚合离散都是无可奈何之事,从古到今有几个人能和他的爱人厮守相看到百年呢。离别以来以为可以排除离愁别恨的牵缠,结果还是万转千回地思念过了。

晏殊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注释

玉楼朱阁:华贵的楼阁。
横金锁:比喻门庭冷清无人往来。金锁,金色的连锁式花纹,一说指铜制的锁。
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一说前两日),禁火冷食,节后另取新火。相传寒食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事。
春欲破:春天将尽。
堕:落。
朝云聚散:聚散象朝云一样。朝云,名词作状语。
无那(nuò):无可奈何。那,通“奈”。
相看(kān):相守。看,守护照料。
将为:即将谓,犹言以为。表示测度和推断。
思想:思念。

晏殊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赏析

写离情从身边景物着手,看似景语,实是情语。“玉楼”、“朱阁”“金锁”,这是一个富贵豪华的住所。按理,拥有这样华贵住宅的主人,一定志得意满,无忧无虑了。但是一个“横”字,却透露出了其心中不快的隐秘。白居易《长恨歌》有云:“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金屋是为藏娇的,而今自己所宠爱的阿娇般的人儿,已“散似秋云无觅处”,虽然“玉楼朱阁”依旧在,但它的主人已无意去启“金锁”了。多少美好的追忆,多么深重的离愁,都潜藏在这个“横”字之中了。世事不断变迁,岁月不断更替。年年春光,今又春光,现在虽然春意盎然,但已有要“破”的迹象,凭着主人公敏锐的观察力和亲身的体验,他已看出春天又将与他告别了。人生的春天何尝不也如此容易消逝,“破”字,道出了他内心的感伤。加上“寒食清明”的缀语,更增添了一层凄凉。
如果说前两句是写自己的离愁和伤春之情,那么下两句便是以己度人,从女方的角度来思忖了。他想,自己如此思念对方,对方也一定非常思念自己。窗间那弯弯的月牙儿,正是玉人凝愁之眉。帘外落英缤纷,正是玉人泪雨涟涟。这是词人心驰神往、虚设假想之词。词人触景生情,以景拟人,把自己所忆之人月貌花容、幽雅动情之状,描绘得生动逼真、令人艳羡。此外,再深究一下,不难发现,他一方面借“斜目”、“落花”明写女方,一方面又隐隐地暗写自己。他的《蝶恋花》“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句意就与“窗间斜月”相同。词人因思念意中人而对月彻夜不眠之情可以推知;他因不能入眠而踱至帘外看花之状也可想见。总之,这两句可以理解为:一、正面描写月、花之态,并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二、借斜月、落花侧面虚拟所忆之人的幽怨美,三、兼写自己离情别绪无计可消除的实况。这一联可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化一、精工美妙之至。
上片景中寓情,情意隐曲缱绻。过片则直抒胸臆,情中寄托着人生哲理。“朝云”,用典。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愿荐枕席,因幸之。女目其“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此词中“朝云”却为曾经与自己欢聚眼下各自东西的“意中人”。词人《诉衷情》:“东城南陌花下,逢着意中人。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此时拼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可见,散后重聚多么难得。纵然“拼”命能化作千尺游丝,怕也难“惹”得住与他情意缠绵、亲呢无比的“朝云”。词人借巫山神女朝云暮雨的典故,来象喻人生聚散、情爱短长的变幻莫测,很是新颖独到,发人深思。尤其他认为百年相守在一起的情侣又能有几个的见解,更深蕴人生哲理。正如秦观《鹊桥仙》中所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一种无可奈何、聊以自慰并以之慰人的想法,但是它却把爱情的短暂与永恒、人生的欢聚与离散这种相互间的辩证关系婉曲地表明了,富有情致,耐人品味。
最后,词人似乎想竭力摆脱这种别后情思的缠绕:“别来将为不牵情”。这是紧承上文“首岁相看能几个”之意的。既然有情人往往不能长此以往相互厮守在一起,那么心就平静下来不要被这种离愁别恨所牵动了。这是他对年等易逝、聚散无常这一道理的感悟,他决计把握现在,不为旧情耗费心思和精力了。但是“万转千回思想过”,想摆脱到底还是摆脱不了。说不思念,仍要思念欲不怀想,仍要怀想。任凭费多大周折,他也无法驱逐得了这种“情”的牵引。所谓“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词人的思绪真是千回万转、起伏不已、难以制遏。这正体现了他既饶有理趣、更富情感的双重性格。加上笔调的婉曲纤柔,风流蕴含,就更荡气回肠、感动人心。

晏殊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创作背景

晏殊生活在宋初中原停戈、相对承平的年代,他的一生基本上是显达适意的。因此反映宴饮歌舞、男女相思、赏景羁旅等富贵欢乐生活和闲情逸致,便成为他艺术创作的主题。即如这首词,写景抒情不仅蕴含清丽、精炼浑成,而且寓有人生哲理,非同一般。

诗人晏殊的古诗

端午词 其二 御阁

宋代 晏殊

九子粽新传楚俗,赤灵符验出仙方。汉宫尽祝如天寿,鹊尾炉烟起瑞香。

清商怨·关河愁思望处满

宋代 晏殊

关河愁思望处满
渐素秋向晚
雁过南云
行人回泪眼

双鸾衾[衤周]悔展
夜又永
枕孤人远
梦未成归
梅花闻塞管

元日词其四·御阁

宋代 晏殊

习习条风拂曙来,清香犹绽雪中梅。
屠苏酒绿炉烟动,共献宜城万寿杯。

长生乐

宋代 晏殊

玉露金风月正圆。台榭早凉天。画堂嘉会,组绣列芳筵。洞府星辰龟鹤,来添福寿。欢声喜色,同入金炉浓烟。
清歌妙舞,急管繁弦。榴花满酌觥船。人尽祝、富贵又长年。莫教红日西晚,留著醉神仙。

撼庭秋

宋代 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怅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九日北郡登高见寄

宋代 晏殊

前日登高泛玉户,击铜赓唱胶析辞。
如何偶作销魂别,又复重吟把菊诗。
上苑盍簪延景刻,北都投辖盛官仪。
烦君见想欢言者,可奈衡门绝贡綦。

酒泉子·春色初来

宋代 晏殊

春色初来,遍拆红芳千万树,流莺粉蝶斗翻飞。恋香枝。
劝君莫惜缕金衣。把酒看花须强饮,明朝后日渐离披。惜芳时。

元日词其三·内廷

宋代 晏殊

池冰初解雪初消,十二重城晓日高。
飒飒和风绕珠树,千年春色在蟠桃。

句 其四十四

宋代 晏殊

冷艳风中凝,浓香雪后多。

古瓦砚诗

宋代 晏殊

邺城宫殿久荒凉,缥瓦随波出禁墙。
谁约藓文成古砚,等间裁破碧鸳鸯。
已恣玉锋磨藓骨,更持蟾泪湿云根。
欲知千载凄凉意,尚有昭阳夜雨痕。

望仙门

宋代 晏殊

玉池波浪碧如鳞。露莲新。清歌一曲翠眉颦。舞华茵。
满酌兰英酒,须知献寿千春。太平无事荷君恩。荷君恩。齐唱望仙门。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宋代 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赋得秋雨

宋代 晏殊

点滴行云覆苑墙,飘萧微影度回塘。
秦声未觉朱弦润,楚梦先知韭叶凉。
野水有波增澹碧,霜林无韵湿疏黄。
萤稀燕寂高窗暮,正是西风玉漏长。

玉堂春 其二

宋代 晏殊

后园春早。残雪尚濛烟草。数树寒梅,欲绽香英。小妹无端、折尽钗头朵,满把金尊细细倾。

忆得往年同伴,沈吟无限情。恼乱东风、莫便吹零落,惜取芳菲眼下明。

和三兄除夜

宋代 晏殊

星汉回曾宇,埙篪集上都。
夜寒凝爆燎,春气入屠苏。
九陌传珂乘,千门促漏壶。
此时开棣宴,仍在碧城隅。

更漏子

宋代 晏殊

寒鸿高,仙露满。秋入银河清浅。逢好客,且开眉。盛年能几浅。
宝筝调,罗袖软。拍碎画堂檀板。须尽醉,莫推辞。人生多别离。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宋代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嬴,笑从双脸生。

咏上竿伎

宋代 晏殊

百尺竿头褭褭身,足腾眼挂骇傍人。
汉阴有叟君知否,抱瓮区区亦未贫。

和宋子京召还学士院

宋代 晏殊

网索轩窗邃,銮坡羽卫重。
鷁舟还下濑,星使出飞龙。
赋待三英集,词须五吏供。
会看边燧息,横霈紫泥封。

吊苏哥

宋代 晏殊

苏哥风味逼天真,恐是文君向上人。
何日九原芳草绿,大家携酒哭青春。
晏殊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 193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