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宋代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译文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池塘水满,落花铺满了园中小径。细雨霏霏,时停时下,乍晴乍阴。杏园里春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声声哀啼,好像在无可奈何地慨叹春天已经归去了。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独自登上柳树旁的画楼,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栏杆上。一会又放下手中花枝,抬头静静地凝望着斜阳,对美好年华的无限眷恋之情,又有谁能知晓呢?

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注释

注释
画堂春:最初见《淮海居士长短句》。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山谷琴趣外篇》于两结句各添一字。
水平池:池塘水满,水面与塘边持平。
弄晴:展现晴天。霏霏:雨雪密也。《诗·小雅·采薇》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亦状云气之盛。《楚辞·九叹·远逝》有“云霏霏而陨集”。杜甫《雨四首》之三:“寒雨下霏霏。”
杏园:园林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大雁塔南。杏园是唐时著名园林,在曲江池西南,为新进士游宴之地。《秦中岁时记》:“进士杏花园初会谓之探花宴,以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得名花,则二使皆有罚。”此处以杏园借指北宋汴京之琼林苑,杨侃《皇畿赋》:“彼池之南,有苑何大。既琼林而是名,亦玉辇而是待。其或折桂天庭,花开凤城,则必有闻喜之新宴,掩杏园之旧名。”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这里形容暮春花事将尽的景象。杏园憔悴,用杜牧《杏园》诗:“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故知此词写落第心情。
手捻花枝:古人以为表示愁苦无聊之动作。
“放花”二句:明沈际飞评日:“此恨亦知不得。”因抒落第之恨,事关政治,故云“知不得”。

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赏析

该词描写精美的春归之景,以惜春之怀,发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尽,可谓这首词的显著特点。
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写来句句景语、情语。清秀柔美,深美婉约。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再写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
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句可能化用小杜诗意。作者从所见所闻之春归的景物写起,不用重笔,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水”只是“平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虽用了“憔悴”二字,明写出春光之迟暮,然而“憔悴”中也仍然有着含敛的意致。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但也只是一种“无奈”之情,而并没有断肠长恨的呼号,这样就见出一种纤柔婉丽之美。
词的下片,侧重写人。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这句似由冯延巳《谒金门》:“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紧接着又写下一句“放花无语对斜晖”,真是神来之笔。因为一般人写到对花爱赏多只不过是“看花”、“插花”、“折花”、“簪花”,都是把对花的爱赏之情变成了带有某种目的性的一种理性之处理了。而从“手捻花枝”,接以“放花无语”,又对“斜晖”,委婉含蓄,哀怨动人,充分体现了少游词出于心性之本质的纤柔婉约的特点。
秦观这首词所写从“手捻花枝”到“放花无语”,是如此自然,如此无意,如此不自觉,更如此不自禁,而全出于内心中一种敏锐深微的感动。当其“捻”着花枝时,其爱花是何等深情,当其“放”却花枝时,其惜花又是何等无奈。而“放花”之下,乃继之以“无语”,正是因为此种深微细致的由爱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中的一种幽微的感动,原不是粗糙的语言所能够表达的。而又继之以“对斜晖”三个字,便更增加了一种伤春无奈之情。“放花无语对斜晖”,七个字中只是极为含蓄地写了一个“放花无语”的轻微动作,和“对斜晖”的凝立的姿态,却隐然有一缕极深幽的哀感袭人而来。所以继之以“此恨谁知”,才会使人感到其中之心果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幽微之深恨。
诚然,词人没有写她“恨”什么。但从词人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创作背景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这首词就是他落第后心情不快之作春之作。

诗人秦观的古诗

广陵五题其一次韵子由题九曲池

宋代 秦观

萧瑟通池閟茂林,岸傍无复属车音。
涵春似恨隋家远,涨晓疑连蜀井深。
斗草事空烟冉冉,司花人远树阴阴。
劳生俛仰成陈迹,纵有遗声可用寻。

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 其八

宋代 秦观

憬彼高句丽,来脩裔夷职。天都富如海,劳汝送涓滴。

舳舻尾相衔,远近困供亿。止沸当绝薪,扬汤百无益。

赠苏子瞻

宋代 秦观

叹息苏子瞻,声名绝後先。
衣冠传盛事,兄弟固多贤。
感慨诗三百,流离路八千。
直心羞媚灶,忠力欲回天。
缧绁终非罪,江湖秪自怜。
饥寒常并日,疾病更连年。
明主无终弃,西州稍内迁。
奏言深意苦,感涕内人传。
前席须宣室,非熊起渭川。
君臣悦相遇,愿上角招篇。

虞美人(三之一)

宋代 秦观

高城望断尘如雾。不见联骖处。夕阳村外小湾头。只有柳处无数。送归舟。
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欲将幽事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

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

宋代 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词笑令(④无双)

宋代 秦观

诗曰:尚书有女名无双。蛾眉如画学新妆。姊家仙客最明如,舅母惟只呼王郎。尚书往日先曾许。数载睽违今复遇。闻说襄王二十年,当时未必轻相慕。
相慕。无双女。当日尚书先曾许。王郎明俊神仙侣。肠断别离情苦。数年睽恨今复遇。笑指襄江归去。

风流子·东风吹碧草

宋代 秦观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东逐水悠悠。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和陶渊明归去来辞

宋代 秦观

归去来兮,眷眷怀归今得归。念我生之多艰,心知免而犹悲。

天风飘兮余迎,海月炯兮余追。省已空之忧患,疑是梦而复非。

及我家于中途,儿女欣而牵衣。望松楸而长恸,悲心极而更微。

升沉几何,岁月如奔。嗟我宿昔,通籍璧门。赐金虽尽,给札尚存。

愧此散木,缪为牺尊。属党论之云兴,雷霆发乎威颜。

淮南谪于天庖,予小子其何安。岁七官而五谴,越鬼门之幽关。

化猿鹤之有日,讵国光之复观。忽大明之生东,释累囚而北还。

酾天汉而一洗,觉宇宙之随宽。归去来兮,请逍遥于至游!

内取足于一身,复从物兮何求?荣莫荣于不辱,乐莫乐于无忧。

乡人告予以有年,黍稷郁乎盈畴。止有弊庐,泛有扁舟。

濯余足兮寒泉,振余衣兮古丘。洞胸中之滞碍,眇云散而风流。

识此行之匪祸,乃造物之馀休。已矣哉!桔槔仰无已,时举觞自属聊淹留!

汝今不已将安之?封侯既绝念,仙事亦难期。依先茔而洒扫,从稚子而耘耔。

修杜康之废祠,补由庚之亡诗。为太平之兴老,幅巾待尽更奚疑!

满庭芳·晓色云开

宋代 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春日杂兴十首

宋代 秦观

艺籍燔祖龙,斯文就沦丧。
帝矜黔首愚,诸巂出相望。
扬马矜宏纲,韩柳激颓浪。
建安妙讴吟,风概亦超放。
玉绳带华月,艳艳青冥上。
奕世希末光,经纬得无妄。
儿曹独何事,诋斥几覆酱。
原心良自诬,猥欲私所尚。
螳螂拒飞辙,精卫填溟涨。
咄咄徒尔为,东海固无恙。
鵷鸾日雕灭,黄口纷冗长。
投袂睇层霄,兹怀谁与亮。

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赋得深字

宋代 秦观

太史抱孤韵,畅怀在登临。
别乘载邹枚,佳辰事幽寻。
参差乘石瘦,窅窕房栊深。
清磬发疏箔,妙香横素襟。
复登窣堵波,环回瞩嶔崟。
双溪贯城郭,暝色带孤禽。
凉飙动爽籁,薄雨生微阴。
尘想澹清涟,牢愁洗芳斟。
挥箑订往古,援毫示来今。
愧无刻烛敏,续此金玉音。

徐仲车食於学官吏或以为不可欲罢去之太守不

宋代 秦观

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废。
贤哉黄次公,鉴裁实精诣。
殷勤谢督邮,此丞乃廉吏。
重听庸何伤,善助无失意。
古人骨已朽,来者复谁继。
仲车天下士,固非许丞类。
至行通神明,问学有根柢。
若充老更聘,自革风俗弊。
太守前己闻,粟帛俄见赐。
奈何少年子,辄效督邮事。
道丧贤哲穷,闻之为流涕。
人心如其面,难以一律揆。
所望在次公,督邮何足议。

与李端叔游智海用前韵

宋代 秦观

点目谁能化两龙,超然想见古人风。
红尘稍与僧家远,白古偏於我辈公。
休计浮名千载後,且欣汤饼一杯同。
何时并筑邗沟上,引水浇花半亩宫。

次韵裴仲谟和何先辈二首

宋代 秦观

汝南古郡寡参寻,兀兀长如鹤在阴。
支枕星河棋醉後,入帘风絮报春深。
青山未落诗人手,白发谁知国士心。
多谢名郎传绿绮,愧无佳句比南金。

解语花

宋代 秦观

窗涵月影,瓦冷霜华,深院重门悄。画楼雪杪。谁家笛、弄彻梅花新调。寒灯凝照。见锦帐、双鸾翔绕。当此时、倚几沈吟,好景都成恼。
曾过云山烟岛。对绣襦甲帐,亲逢一笑。人间年少。多情子、惟恨相逢不早。如今见了。却又惹、许多愁抱。算此情、除是青禽,为我殷勤报。

次韵奉酬丹元先生

宋代 秦观

金华紫烟客,来作牧羊儿。
至言初无文,寻绎自成诗。
二景入妙解,元气含烟词。
怜我鬣苍浪,黄埃眩虫丝。
劝解冠上缨,一濯含风漪。
摄身列缺外,倒蹑蜿蜒鬐。
维斗错明珠,望舒耿修眉。
真游无疆界,浩荡天风吹。

梦扬州·晚云收

宋代 秦观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金山晚眺

宋代 秦观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永寿县君挽词二首

宋代 秦观

明世辞隆养,哀荣道路传。
赙丧从上宰,歌挽出群仙。
素幔伤秋泛,青缸惨夜船。
玉峰归葬处,木拱雁连天。

题金华山寺壁

宋代 秦观

鸾鹤同为汗漫游,天风吹散下沧洲。
金华有路通元气,水绕高寒不断流。
秦观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44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