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汉川道中六言二首次郭雨山中丞屏间韵 其一

汉川道中六言二首次郭雨山中丞屏间韵 其一

明代 顾璘

空林残照啼鸦,远水寒烟飞鹜。春风何日归来,吹煖野田茅屋。

诗人顾璘的古诗

禽言六首 其一 行不得哥哥

明代 顾璘

楚山造天,楚水扬波。轻舟良马,败亦孔多。二物不备,将奈楚何。

行得不得,寄言尔哥。

赠别刘元瑞因怀都下诸君子六首 其三

明代 顾璘

楛矢恋急弦,大义难久安。飘飘游宧子,岐路多离叹。

双鹄游河沚,飞鸣乐且闲。风波一乖别,怅望伤心颜。

颜伤有时怿,心伤何亡宽。迢迢滞西北,默默限东南。

无舟济江海,会面诚独难。

禽言六首 其六 看蚕看火

明代 顾璘

蚕生于原,匪温斯瘅。火以炀之,烈则杀我。尔将崇利,毋贻我祸。

既看我蚕,请看尔火。

常山道中 其二

明代 顾璘

迢递常山道,千岩落木风。客程忧患里,秋色乱离中。

问俗嗟生理,逢人说战功。伤心乌桕叶,默默不禁红。

东园分菊苗有作

明代 顾璘

解带理荒圃,及兹春雨馀。丛菊被嘉泽,芳苗郁以舒。

伐根辨众色,间植周前除。汲涧沃新壤,秉锄散故苴。

匪惜悁勤意,爱尔气清殊。秋华既幽靓,夏叶亦扶疏。

霭霭轩楹侧,颇慰陶潜居。

过云台山闻山中有普明寺未至

明代 顾璘

云台路接短长亭,十里烟林不断青。说有禅宫如海藏,山僧来现老龙形。

赠张济民

明代 顾璘

长桑饮上池,能见垣一方。华陀得神授,为人涤肝肠。

岂不绝尘轨,终然称谲狂。张生仲景后,起自秦越乡。

少年读素问,淹贯灵枢章。执脉炳内照,先几决存亡。

声名彻四海,岂独传维扬。访余空山曲,相留但壶觞。

形骸委大化,何心扣灾祥。唯有好山癖,所愿足力强。

囊中有灵药,请授一匕尝。

郢中对雪十月二十二日

明代 顾璘

我游郢中地,孟冬风凄凄。不闻白雪曲,徒见白雪飞。

羁旅节忽改,自顾寒无衣。四境遭水潦,黔首况啼饥。

帑廪率空匮,漂荡靡托栖。政理属舒卷,咎责果安归。

将反牛羊牧,俛焉歌式微。

苦热绝句十首 其六

明代 顾璘

赤云西拥火为峰,红日东驱烛作龙。闻道峨眉多积雪,若为飞去荫长松。

叶澄杂画四首 其四

明代 顾璘

平湖泻明镜,上有脩竹林。把酒对山月,谁同秋夜心。

左纽柏

明代 顾璘

仙翁鍊金鼎,化自秦汉前。祠树岁月古,霜皮相纠缠。

道家骋神怪,谩语诬人天。吾嗔雷君忍,一火无留烟。

赠别周别驾王司理入京十四首 其十二

明代 顾璘

圣皇御六合,神武由天开。按剑清朔方,万里无飞埃。

猛士若虓虎,超乘四方来。期门赋羽猎,正乏相如才。

行行入幽冀,莫羡燕昭台。

柳山石壁凹深泾川公每至坐卧其中余遂表为司马岩并纪一诗

明代 顾璘

北山多幽踪,灵怪具兹石。窈曲壶峰房,巉岩老蛟脊。

寒泉界遥青,烟萝缀疏碧。云构俨成居,神仙合来宅。

司马真天人,辅世应帝谪。税驾归故乡,徜徉此投迹。

草树徵文章,烟霞卫巾舄。俯仰皆有馀,动静随所适。

我愿标嘉名,大刻示无易。盛美垂千秋,留光照山泽。

岳麓书院

明代 顾璘

大道隐浮华,稽疑在明哲。心交限千里,命驾勇所决。

幽讨向空山,三月语未辍。微言世非远,横议今复烈。

愿因江汉流,一濯永清澈。

幽居十二咏和鲁南 其四 检书

明代 顾璘

眼迷四库籍,手倦三绝编。愿寻橐驼传,送此龙钟年。

懊恼曲效齐梁体

明代 顾璘

小时闻长沙,说在天尽处。人言见郎船,已过长沙去。

家鸡各有埘,海燕各有窠。郎家扑天屋,作底爱风波。

玉刻莲花斝,碧酒湛若空。与郎双杯送,出门耐霜风。

春风上燕京,秋风下湘渚。黄鹄有六翮,定自不及汝。

武皇南巡旧京歌 其十二

明代 顾璘

白发梨园老乐师,锦胸花帽对弹丝。行宫只奏中和调,解厌南朝《玉树》词。

美人幛子二首 其二

明代 顾璘

雾縠微凉玉露清,银河西畔水盈盈。桂香蟾影秋无限,一曲霓裳万古情。

题宜男便面寄朱铭甫二首 其一

明代 顾璘

宜男照耀后庭春,笑杂兰芽插鬓唇。良夜绣帷传吉梦,双双抱送玉麒麟。

答李川甫二首 其一

明代 顾璘

昔予牧大梁,庠序多俊民。峨冠列广座,雅论何彬彬。

思慕信陵义,密尔申交亲。输心誓白日,永怀越千春。

惊风西北起,奄忽暗流尘。巾车一何迫,泣别长河滨。

生死忽乖隔,泪下沾衣绅。

顾璘

顾璘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其曾评注杨士弘《唐音》。► 60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