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迎牛于子南

迎牛于子南

明代 顾清

千金买宝剑,尘匣空挂壁。卖剑买牛耕,百口歌足食。

有牛无剑,古且为之。矧剑不往,而牛自来。水田和软牛腯肥,日耕十亩不言疲。

腰间宝铗光陆离,逢时还足斩鲸鲵。不然力耕老东菑,作诗迎牛属牛儿,此意只可吴郎知。

诗人顾清的古诗

同以祥赴试过张性夫宿 其三

明代 顾清

梦破沧洲明月低,水村依约有鸣鸡。江神借我天风便,墙柳枝枝尽向西。

淑人迁柩至祖送还书感八首 其二

明代 顾清

寻常白发怜予老,今日青山独尔归。肠断不堪临别处,还将好语慰孤儿。

岁云晚矣园居独谣追始惟今斐然有述八章 其五

明代 顾清

科第云阶接月梯,菲才何幸得攀跻。两朝盛制兼文武,五榜贤名入品题。

白日青空下星斗,綵帘红烛灿珠犀。当时共事今馀几,一半昆崙弱水西。

次韵答申天锡都阃

明代 顾清

忆在严城听霜角,青绫坐拥灯花落。将军裔本申包胥,部曲勇过王镇恶。

腰间龙纹七宝刀,壮气直与燕山高。誓将沙漠靖狐鼠,肯为班行论雁羔。

诗来遣我怀南纹,一片旌旗送笳鼓。儒生为将今几人,解与三军道酸苦。

书饶贡士友爱堂卷 其二

明代 顾清

风雨长安旅食孤,夜窗灯火说江湖。红尘下马东城路,来看饶家友爱图。

送石训导之临湘 其二

明代 顾清

天岳山前倚短篷,目穷飞鸟没晴空。平生万里江湖念,都付春风化雨中。

戏效荆公作四首 其二

明代 顾清

高柳骈密荫,疏篁延清风。留客广厦宽,沈李冰壶空。

梁石介清池,绿波缘芙蓉。日转禽语乐,幽林回短筇。

逍遥崇台上,兴入江南峰。

次韵秦凤山旧岁颁历喜雪

明代 顾清

初元新朔遍尧天,衔袖彤庭快睹先。武接夔龙曾此地,梦回霄汉已三年。

卿云又属赓歌里,飞雪应消喜气前。白首长林更何事,只将多稼拟春田。

柯学士先生所堂二柏树歌

明代 顾清

君不见刘保斋、柯竹岩,一时名声齐斗南。文鹓孔翠赤霄上,遗迹世人争竦瞻。

玉堂之南双翠柏,传是竹岩先生手所植。我来抚玩不忍去,树底犹疑有行迹。

忆初堂来今几年,高标已见摩云天。雨淋日炙长苔藓,虬须龙甲皆苍然。

斜阳独立双树阴,寒天老气转萧森。丈夫有作期百世,此物岂异甘棠林。

我歌双柏篇,继彼角弓吟。古人已恨材难用,何处悠悠语此心。

除夕望三儿不至 其一

明代 顾清

生来长是绕襟裾,不为功名遣读书。旅食今宵定何处,别时初夏岁云除。

题戴司寇所藏张翚小景四幅 其一

明代 顾清

岱岳东南日观峰,鸡鸣遥见日轮红。仙家应说人间世,银箭金壶漏未终。

铜鼓行

明代 顾清

楼船行,铜鼓鸣,和以横笛间丁宁。空江深夜天宇澄,稀声要眇杂铿吰。

隐如仙乐度青冥,贵人中坐憺无营。流星捷报前几程,徵丁索馈百里惊。

儿童喜闻铜鼓音,度知铜鼓伤予心。

送周兵马之金陵

明代 顾清

将军宝剑双龙鳞,锦衣红蹙绣麒麟。甲第东华接诸贵,楼船南国隘通津。

干戈万里风尘静,两都冠盖如云盛。朝出长干访原涉,暮入乌衣过剧孟。

书生昔未试吴里,悲歌三入凤台游。醉拔霜毫赠君别,三山落日不胜愁。

冬夜德卿希大徵伯过访

明代 顾清

良夜宾友集,开尊坐南轩。华月照两楹,炽炭回春暄。

妙语入肯綮,雅歌振清温。共言会晤难,菲恶愧盘飧。

且复延兹赏,明发又尘樊。

钟卿密绣衣示近报有怀傅文穆公

明代 顾清

十庙威神俨在天,万邦黎庶尚多贤。皋夔事业诚遐矣,房杜襟怀能朗然。

两手果能藏万目,一时何以易千年。令人转忆临川老,屈指怀忧廿载前。

题吴子南梅花扇

明代 顾清

一枝清绝傍瑶池,消息须从雪里窥。待得玲珑开满树,狂蜂浪蝶已能知。

题子渊内翰所藏画册 其二

明代 顾清

往时波上人,今为林下花。相对默不语,清心玉无瑕。

壬戌元宵应制绝句八首 其二

明代 顾清

两宫慈寿极尊亲,圣主承欢一万春。放出金莲长不谢,扶来玉辇静无尘。

亚圣嗣孙翰林五经博士元蒙恩赠封父母

明代 顾清

尼邱降神圣,鸿化流无疆。三迁毓明德,重光丽秋阳。

周辙竟不西,斯贤复遑遑。坐令百代下,掩卷悲齐梁。

博士几叶孙,逢时迈虞唐。通籍联禁从,鸣玉司烝尝。

仍于报功典,再衍酬恩章。煌煌紫鸾书,照耀东山傍。

逝者不可作,萱枝独芬芳。永怀五鼎意,先后同悲凉。

予亦章甫士,诗书沐馀光。顾兹盛明典,何以称褒扬。

共惟神明胄,允矣万夫望。惟圣始孝弟,惟皇眷忠良。

怀哉复何言,尔祖训有常。

沈石田画为敬所阁老题 其三

明代 顾清

神仙上界犹官府,清世閒行有几人。了却盐梅霖雨事,还公林下水边身。

顾清

顾清

顾清(1460-1528)字士廉,江南华亭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诗清新婉丽,天趣盎然。著有《东江家藏集》《松江府志》等。► 63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