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用常有怀见寄兼送三儿失举还京因以自叹之作二首 其二

次韵用常有怀见寄兼送三儿失举还京因以自叹之作二首 其二

明代 顾清

休从场屋论功名,晚达何须让早成。八十前头看梁颢,白袍元是一书生。

诗人顾清的古诗

孙文博雪溪卷

明代 顾清

溪流抱村自幽绝,奇绝更著三冬雪。玉沙银浦烂不收,瑶草琪花船夜发。

主人画船携酒炉,渔舠傍舷来卖鱼。借问五更朝路客,何如貂袖拥冰须。

法驾导引 其五

明代 顾清

歌万寿,歌万寿,稽首玉宸尊。下视九州云五色,群龙济济会天门。

一气俨长存。

题画赠寓馆罗翁及单希贤 其一

明代 顾清

京华相识半乡人,潞渚逢君意更亲。认取画中山好处,草堂归访故园春。

钟卿密绣衣示近报有怀傅文穆公

明代 顾清

十庙威神俨在天,万邦黎庶尚多贤。皋夔事业诚遐矣,房杜襟怀能朗然。

两手果能藏万目,一时何以易千年。令人转忆临川老,屈指怀忧廿载前。

邃庵

明代 顾清

达人隐城市,端居穆幽深。虽当车马交,而无尘土侵。

侧径入迤

次韵秦凤山旧岁颁历喜雪

明代 顾清

初元新朔遍尧天,衔袖彤庭快睹先。武接夔龙曾此地,梦回霄汉已三年。

卿云又属赓歌里,飞雪应消喜气前。白首长林更何事,只将多稼拟春田。

禽言 其二

明代 顾清

有客苦无酒,提壶向邻沽。山禽当我前,笑我提壶卢。

壶卢壶卢我自提,尔自不提,聒聒鸣何为。

月楼为杨尚絅赋 其一

明代 顾清

飞盖桥头踏月华,顺流东去是君家。晓风依约凭阑处,隔浦金盆漾浅沙。

玉扇坠歌

明代 顾清

天星夜坠乌玉渠,灵光化作双鲤鱼。目光夹日摇明珠,昆冈八月秋气孤。

万夫入水群龙逋,玄鬐一跃升天衢。金索贯颐来献俘,清风先生坐冰壶。

掀髯一笑留坐隅,被以组绶恩礼殊。金闺窈窕连黄枢,尔我相倚出入俱。

自从倭风入中区,飘然弃予瓦砾如。时移世变日下趋,何意更逢君子徒。

亦知所好非所须,意气相感终不渝。河东昔感中厩驹,我歌双鱼双涕濡。

古人中人今岂无,时哉不遇索莫俛首栖寒庐。

题张性夫小景四绝句 其二

明代 顾清

水木阴森处,茅堂四五间。主人容直造,携手看青山。

东洋

明代 顾清

东南百川会,入海不复返。茫洋天地间,今古无潦旱。

吾观玄化初,一气亦微婉。刚柔相荡摩,积润成浸灌。

天地且有穷,海波宁无岸。常思淩天行,会应得奇观。

王生东海居,兹兴知不浅。迟予驾飙轮,携尔出汗漫。

西苑观太液莲圆殿古松及进冰者各记以诗 其一

明代 顾清

亭亭芙蓉花,独出清沚中。青天飞綵云,堕此明镜空。

杲日耀华色,炯然临晓风。天质岂不丽,自无桃李容。

窈窕灵洲远,逶迤仙苑通。永谢蔓草缠,寂寞甘自红。

春日杂书 其四

明代 顾清

庭树谁教种,无端恼客情。昨宵窗外雨,一半是渠声。

雪后登楼用沈西潜韵 其二

明代 顾清

冻云飞散晓来天,举目青山九点全。竹笋迸阶犹带雪,柳枝低槛欲生烟。

閒寻广受还乡事,偶到机云入洛年。八百里封还若此,龙阳何况木奴年。

题华文远所藏五松图

明代 顾清

湖头看木翠团栾,总合丹青画里看。冠剑昂然五君子,岁寒长得倚阑干。

送秦国声归省

明代 顾清

天上秋光近,人间乐事并。华轩启澄霁,高宴接恩荣。

鹤寿元无算,鹏飞始发程。云霄遂归志,闾里溢欢声。

袅袅风生坐,娟娟月傍楹。酒来吴市美,茶瀹惠泉清。

瓜果纷前馔,诗篇罚后成。有阶堪报国,随寓足陶情。

绿竹宜镌字,丹台早注名。他年佐觞豆,应及海波平。

十二日至济宁秦凤山示和彭幸庵吊古诸作次韵八首 其三 滇南思武 ...

明代 顾清

泸江五月渡三军,白羽风前断瘴云。两字服心知有以,一时成算岂徒云。

南人总识天威重,北伐终嗟汉鼎分。剩欲起公论此事,邺宫吴苑几斜曛。

壬申正月十九日过北野同南村访北花园废址明

明代 顾清

筑堤不拟长安沙,鸣鼓已放西曹衙。
夜游泾南鹤城北,随处幅巾宜看花。
花林高下映丛冢,池台旧属淇水家。
当时笙歌沸邻里,只今古树啼寒鸦。
先生读书洞千古,过眼富贵如春葩。
时人不识竞模拟,往往背痒连衣爬。
消忧满贮北海酒,破闷亦有南山茶。
家生小奴解新曲,时复羯鼓当轩挝。
邮筒往复方此始,一倡何止三人嗟。
诗成挥翰向落日,墨光绕笔飞玄霞。

春日与客谈旧事有不能忘者纪以小诗 其三

明代 顾清

二十年前赋赏花,诗成不敢向人誇。春风东阁分题试,却望青山感物华。

沈石田画为敬所阁老题 其三

明代 顾清

神仙上界犹官府,清世閒行有几人。了却盐梅霖雨事,还公林下水边身。

顾清

顾清

顾清(1460-1528)字士廉,江南华亭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诗清新婉丽,天趣盎然。著有《东江家藏集》《松江府志》等。► 63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