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三月廿一日书事 其一

三月廿一日书事 其一

明代 顾清

只合清江坐钓矶,等閒谁遣著朝衣。绿阴门巷青绳路,心逐南云一片飞。

诗人顾清的古诗

送汪县丞还吴兴 其一

明代 顾清

吴绵百箧练千箱,岁占东南第一纲。不似朱家贡花石,九重龙衮要文章。

题潞河别意卷

明代 顾清

两字功名一剑歌,舟航南北乱机梭。夕阳沙上流连意,只有青山见最多。

谈以嘉寄友山墨竹求贞庵诗

明代 顾清

众水必返壑,万木终归根。乾龙抱四德,维贞乃生元。

谈子魁杰士,诗书富钻刓。汗漫四十载,及此见本原。

浪迹混成市,深居乃丘园。逝将游化初,岂止超笼樊。

神交友山翁,遗墨宝玙璠。缄题远寄我,知君未忘言。

长安日出馀,车马阗朱门。清言颂夔契,高步趋炎轩。

纷纷未渠已,兀兀空自烦。引领望五茸,高云碧巑岏。

衢陌转纡曲,轩窗开晏温。登楼唤云槎,隔巷招南村。

逍遥共水石,啸傲同琴樽。以兹遂百岁,谁知轩冕尊。

题竹六言

明代 顾清

北固谁家江岸,丁卯何处溪桥。春尽烟波渺渺,月明风竹萧萧。

辛亥感兴六首 其四

明代 顾清

汉王仗三尺,陆贾陈诗书。齐客工弹瑟,其王乃好水。

为业非不精,凿枘将焉如。入水须操舟,陆行须驾车。

君看屠龙手,终年不食鱼。

题莆田郭氏世美卷 其一

明代 顾清

酂侯传国魏谟封,七叶貂蝉四世公。我赋郭家三孝子,万年人纪列清风。

壬午元旦拜阙回作

明代 顾清

三朝玉帛万方陈,新岁新元新圣人。元德应天乘泰运,岁风从律转芳辰。

楼头阳鸟鸣先日,云里仙桃色醉春。江海老臣遥拜庆,钧天犹恐梦中身。

宫体四首次良金韵 其一

明代 顾清

鳷鹊楼深月到迟,倚阑閒弄玉参差。侍鬟记得新腔去,又向花间教雪儿。

敬亭见和山行有李杜齐能之句虽主押韵而亦非所当也因歌奉答拜写近 ...

明代 顾清

梧槚不杂中林蒸,诗人以来称杜陵。公才本高心独下,退与元白图中兴。

山行一篇如见我,扪萝踏雪几凛兢。时从雅淡出奇丽,少年敛手不得矜。

三阳改岁万物泰,和气上与游云凝。清河沙河柳色动,近山已有游人登。

南飞六骥想回首,足底不见阴山冰。甘泉荷橐事已远,洛桥轫车材弗胜。

破除寂寞赖公等,往往邮筒侵夜灯。朝来雪篇更雄富,无复珠贝论升朋。

五湖烟艇未许上,灞桥驴子还堪乘。已闻羔韭毕春祀,伫见柴燎中天升。

平安夜火报不绝,似有车骑来增增。兰台执简公未老,长杨奏赋吾犹能。

扫妖灭怪止一笔,取青媲白应千层。眼前却有两物恼,中山狡兔剡溪藤。

宫体四首次良金韵 其四

明代 顾清

玛瑙阶边蛱蝶花,玉阑低转画廊斜。大家近日亲经史,不向宫门候小车。

春日与客谈旧事有不能忘者纪以小诗 其二

明代 顾清

洛阳红紫闹春光,五剧三条锦绣香。跬步不诒今日愧,将军一语更难忘。

松南书屋为章先生赋 其二

明代 顾清

中舍仙游不可招,依然旧隐傍江皋。云礽见说多才俊,有日天风起凤毛。

枯木竹石为郑节之题

明代 顾清

霜凋孤桐树,槎牙碧琅玕。夜半山月出,飞下两青鸾。

幽人适不寐,清影上阑干。

忆家园廿六首 其九 银杏

明代 顾清

鸭脚当年自一时,瓦盆雕砌影毰毸。黄封不遇头纲使,争得淩云百尺姿。

东海先生有表弟褚君跛一足先生呼为鹧鸪叟输赋入京求此诗

明代 顾清

有叟有叟名鹧鸪,壮年意气亦豪疏。豪行不顾一足拘,苦吟赢得全身癯。

有儿不令左右扶,独携短筇朝帝都。县吏睢盱索官租,儿职催科翁代输。

输完妇子得宁居,老身健在百不虞。西风官亭倾别壶,亭树哑哑啼乳乌,似是忧翁步趑趄。

乌不能言意有馀,何不啼向吴城隅。

三江石潭寄和天津晓发诗且得十月初报次韵

明代 顾清

瀛海蓬山路渺茫,柴门流水自洋洋。后来消息人谁在,前去乾坤日已长。

閒把钓竿移竹影,偶寻书卷落芸香。愁来隐几心千里,不道江湖自一乡。

为卢悦清题竹四首 其一

明代 顾清

卢郎老益清,正似雪中竹。岁寒林下游,还许王猷续。

赵叔敬佥宪示和东湖诗次韵写怀因以为赠 其三

明代 顾清

苦吟常日笑寒郊,岂为牢愁赋楚骚。匹马看花曾上苑,短筇舒啸有东皋。

新知几折冯驩劵,旧绣谁论范叔袍。明月满船江上别,一声听唱越山高。

儿子天彝病起有诗报信用韵答之 其四

明代 顾清

怒作火炎忧水寒,昆冈成炭水成团。须知医学通儒学,两字功夫养性难。

东园忆味苓翁

明代 顾清

梅花已作鱼鳞白,樱蕊初含豆蔻红。诗老闭门空觅句,槐阴几日又薰风。

顾清

顾清

顾清(1460-1528)字士廉,江南华亭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诗清新婉丽,天趣盎然。著有《东江家藏集》《松江府志》等。► 63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