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石邦秀侍御再按陕西乃弟翰检先生索赋 其二

石邦秀侍御再按陕西乃弟翰检先生索赋 其二

明代 顾清

青云双凤立朝阳,綵笔春生白简霜。心识西行非远别,夜来绿草满池塘。

诗人顾清的古诗

云西为郭道士赋 其一

明代 顾清

白云西畔是君家,萧洒轩窗占物华。我欲时来看修竹,洞门无遣白云遮。

杨西潭赋天香玉兔赠三儿行次韵为谢

明代 顾清

一气分职司炎凉,商飙夕起回朱光。玉蟾飞出海中央,金波万丈开银塘。

上有木犀蟠古香,荫以青云漱玉浆。垂辉布彩遍圆方,吐生亿载毛如霜。

注目广寒腾紫芒,五豝但说驺虞良。亦有白凤昭明昌,玄霜捣成和桂芳。

下与浊世开昏狂,圣人食之齐彼苍。彼二子者空驰翔,悬崖擘空彩翠彰。

谁其作者关西郎,妙思不受铢分量。翻思少日膂力刚,吮豪探韵誇用强。

偶然朱衣许成章,八分遂使三军张。小儿学步试登场,一番已挫铅刀铓。

南州才士真堵墙,又逐阳侯观渺茫。高飞为颉低为颃,秀才但祝今年康。

五茸西北天衢长,五星再启文明祥。新图玉轴文锦装,新篇古制来柏梁,小生何以副称扬。

绿烟荡漾清晖旁,一段丽景难为详。走观连日隘里坊,为君珍袭重缥缃。

留与上林春日并将,珊瑚珉玉赋旁唐。

壬戌元宵应制绝句八首 其四

明代 顾清

华星宝月满长安,绣屋金釭夜未阑。遥望千门起庭燎,尚宫先辇奏回銮。

吴江夜泊寄长儿天彝八首 其六

明代 顾清

家人小过莫轻笞,渠在渠家亦是儿。赏罚有条知痛痒,自然亲附不暌离。

宫体四首次良金韵 其四

明代 顾清

玛瑙阶边蛱蝶花,玉阑低转画廊斜。大家近日亲经史,不向宫门候小车。

杜古狂寿意二首 其二

明代 顾清

东华老人七十强,全家旧住古钱塘。湖山绕屋凝清光,圣人北狩开明堂。

云从金舆飞渡江,尔来百年双阙傍。老眼厌见车尘黄,心思湖山归路长。

高堂晓日悬蓬桑,湖山忽在堂中央。瑶台仙人古衣裳,飘萧鬓发临匡床。

松风吹花满山香,麻姑远来称寿觞。身骑白鹿青丝缰,仙姬一双婉清扬。

金桃玉醴各有将,青鸾飘摇云际翔。阿母欲下云苍苍,老人再拜承寿昌。

吾皇寿域开八荒,云飞川泳皆康庄。千载白云还帝乡,何必湖山怀一方,呜呼何必湖山怀一方。

送陈瑞卿还临清为其子天泽赋

明代 顾清

驱车戒行迈,复此官道周。昔来冰雪交,今还风日柔。

青骢系柳枝,好鸟鸣相求。冠盖罗四筵,眷言各绸缪。

感此自难别,况怀瓜葛忧。清源雄剧地,南北当襟喉。

选代苦不易,眷毗良以优。暂割骨肉恩,且为旬月留。

长安富车马,迟尔看来游。

儿子天彝病起有诗报信用韵答之 其一

明代 顾清

南州多暖北州寒,十月黄花锦作团。独把一枝情万种,见花何似见人难。

廿一日夜坐忆亡儿 其一

明代 顾清

清夜长吟动四邻,吟成人静独沾巾。不知此段缠绵意,天地相关复几人。

画水辞庚辰六月礼部南斋作

明代 顾清

群山兮东倾,百川兮与俱。昆崙兮万里,渺东极兮归墟。

龙门兮三峡,屹峥嵘兮喷鞺鞳。奠九服兮常宁,疏万派兮终合。

展瑶签兮拂霜藤,目窈窕兮耳泠泠。江南兮春尽,蘼芜绿兮枫青。

思美人兮何处,抚朱弦兮空复情。

九月三日见梅

明代 顾清

枝头忽见首惊回,墙柳犹青菊未开。应为主人归太晚,故将春色点池台。

云西为郭道士赋 其二

明代 顾清

童子东山采药归,石桥流水漾斜晖。回头笑指来时路,满眼白云横翠微。

试后待榜题桂花期顾时亨次舜和韵 其一

明代 顾清

花发年年自有时,往年空恨得花迟。长安归路天香满,唤起黄筌写折枝。

禽言 其二

明代 顾清

有客苦无酒,提壶向邻沽。山禽当我前,笑我提壶卢。

壶卢壶卢我自提,尔自不提,聒聒鸣何为。

观书有感 其二

明代 顾清

春蚕默默五丝成,络纬中宵百变声。分席孔堂谁第一,两言博约尽平生。

题花鸟二绝 其一

明代 顾清

边鸾不起林良老,海内丹青合到谁。晴日窗间弄沙鸟,楚烟湘树不胜思。

画马为内学生题

明代 顾清

毵毵嫩绿垂杨短,冉冉晴沙御堤软。骅骝行惯稳不惊,圉人徐牵不教远。

飞黄食料三品丰,青丝络首飘风騣。曾见沙场征战苦,方知此物是真龙。

夜闻雪作口占

明代 顾清

山水皆言八曲幽,何人肯向雪中游。于今便合成嘉话,不待他年记某丘。

壬午元旦拜阙回作

明代 顾清

三朝玉帛万方陈,新岁新元新圣人。元德应天乘泰运,岁风从律转芳辰。

楼头阳鸟鸣先日,云里仙桃色醉春。江海老臣遥拜庆,钧天犹恐梦中身。

村田乐

明代 顾清

绕屋桑麻接稻塍,夜斋灯火读书声。老翁睡熟东窗里,梦在斜川曳杖行。

顾清

顾清

顾清(1460-1528)字士廉,江南华亭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诗清新婉丽,天趣盎然。著有《东江家藏集》《松江府志》等。► 63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