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郭谏臣
泽国春阴久,梅花尚未开。疏枝含玉蕊,清影落瑶台。
客舫移樽至,僧厨进茗来。不须催几席,随意坐莓苔。
舟抵赣城水西驿二首 其二
一棹四千里,兹晨抵赣州。岭云笼树暝,江水抱城流。
鸟度烟林晚,蝉鸣幕府秋。苍生空属望,此意未能酬。
春暮过蠡塘别业
江乡春欲暮,宦海客初归。紫陌风光好,名园花事稀。
游丝罥酒幔,落絮点人衣。故里閒追省,年来渐觉非。
悟石轩待月归舟漫成
悟石轩中竟日留,坐闻仙籁引箜篌。苍烟晴带诸天暮,丹桂香含一壑秋。
醉喜微风生短袂,归看明月浸虚舟。每逢佳景偏多兴,狼藉杯盘夜未收。
冬日与客游西山
孟冬风日煖,与客共登山。一岭界天上,诸峰隐树间。
茶花随地白,霜叶满林斑。回首天将暮,僧从落照还。
晚登大茅峰
西日斜悬句曲峰,中天削出玉芙蓉。云归绝顶迷春岫,烟起深林翳晚钟。
怪石岩前蹲虎豹,长松涧底走虬龙。临高遥向金陵望,王气千年正郁葱。
新夏日访钱文学兄弟
一舸漕湖上,投閒访故知。入门清昼永,到处绿阴随。
已负莺花约,还寻鸡黍期。东南称具美,欲去更栖迟。
安仁道中漫述
雨后春风拂面和,江涵晴日弄微波。一帆烟景侵衣薄,两岸山光添棹多。
行箧怕添新薏苡,故园仍长旧藤萝。十年宦海真成梦,好把宫袍换芰荷。
赵州怀古
长杨夹道引鸣驺,夜宿燕南古赵州。草满丛台非旧日,月明泜水处空流。
也知此处荆蓁地,多是当年歌舞楼。陵谷变迁人不在,关河烟锁古今愁。
登报国寺毗卢阁
毗卢高阁倚层云,仗剑閒登日未曛。万顷烟霞天外落,九重城阙望中分。
雪晴山色当窗见,风动铃声下界闻。徙倚阑干时纵目,皇都佳气正氤氲。
昆山晚归漫兴
百里昆山道,归舟趁晚风。霞明千嶂外,日落五湖东。
未获随仙仗,还堪学钓翁。深源真可笑,忽忽自书空。
钱塘江上起行
前渡桐江水,江清异汨罗。北来吴地尽,南去越山多。
远市青帘出,危樯白鸟过。薄游何日返,散发傲烟波。
吴江道中二首 其一
雨后松陵道,西风吹布袍。帆飞秋水阔,雁度暮云高。
野店乞残火,行厨进浊醪。微吟残照里,独坐检离骚。
自都门北望永陵有感
破晓辞金殿,冲寒出玉京。中天日渐午,西岭雪初晴。
云护园陵迥,沙铺辇路平。先朝旧臣子,哀感不胜情。
春晚省中书感简许司封同年
东风扑面动微和,春服初成试越罗。城背暖消残雪尽,林梢晴带夕阳多。
眼前物态看来变,镜里光阴老去何。肯谢荣名似君少,扁舟湖上傲烟波。
虎邱访僧不遇
停桡徐步扣禅关,门掩松阴白日閒。坐对寒云时怅望,萧条落叶满空山。
舟中重送陆山人
日暮滕王阁,归途此地分。江空帆度影,海阔雁离群。
故里同明月,遐方多白云。一官匏系此,声迹未曾闻。
早春日新喻道中
雨洗川原一望新,宦游风物易伤神。閒花似笑忙归客,新燕还寻旧主人。
远树妆成天外景,飞花流出洞中春。满怀佳况应难遣,典却春衣莫论贫。
秋晚南园二绝 其二
幽栖谢俗缘,僻性耽清赏。醉后步苍苔,东林月初上。
南都归途中作
整装晨向板舆升,物外云游近类僧。浪迹自同狂北阮,微行谁识旧东陵。
吴中别业应归去,白下名山惜未登。非敢清时即长往,依违恐负丈夫称。
鹅湖雨后舟行
雨洗湖光净可怜,远山湖外敛轻烟。离披芦荻疑连汉,浩渺兰舟欲上天。
鸟逐帆飞明镜里,渔收网挂夕阳边。呼僮酾酒消閒坐,散发篷窗一醉眠。
郭谏臣
郭谏臣(1524—1580)字子忠,好方泉,更号鲲溟,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年,卒于神宗万历八年,年五十七岁。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授袁州司李。严世蕃贪得无厌,谏臣持正不阿。历为吏部主事,屡有陈谏,词意正直。累官江西布政司参政,罢归。后起郧阳巡抚,未上卒。谏臣著有《郭鲲溟集》四卷,《四库总目》称其诗婉约闲雅 。► 405篇诗文
江上偶述
晓发娄江将访王棘卿元美
夏日过城南别业
送徐明府赴海阳二首 其一
赠方司训子静次许太仆韵
山斋睡起
夏日舟次平望与诸故旧叙别
送陆山人归吴中
东宅漫兴
十四夜太和舟中玩月
赣城秋晚
元旦圣节口占二绝 其一
送陆春元北上
早秋日与客游虎邱
园亭雨后即事
吴江访李中丞晚归二首 其一
春日携榼同顾陆二文学往北寺野望
千墩晓发
夜归娄门
仲夏与客泛石湖
清明日舟次邀方司训同往西山
月下与客同步
将往赣南治行二首 其一
夜宿江楼
冬日舟过蠡西
春城送张幼于游钱塘兼寄张水部德夫
清明日江上遇雨
夏日过武林同年滕学宪邀游湖上赋别
峡江舟中晚坐二首 其一
送王司业同年北上三绝 其三
舟中苦雨
与顾水部期登楼玩雪不赴简一绝
送王古庵侍御之夜郎
南楼雨坐
斋中向晚即事
东归过上饶柬别沈三洲少参
晓发大寺镇
雨后登虎邱
途中写怀柬董司空刘光禄二省丈
南园口占二绝 其二
雨后独坐漫兴二绝 其二
送丁明府同年之任阳信
送长洲李明府入觐
江上阻风口占
晨起得起官报
早发青浦
上湖舟中
江上晓行即事
中秋晚过虎邱
暮秋与徐兵宪郭参戎同登望江楼二首 其一
正月十一途中念家君初度偶成
山窗独坐二绝 其二
秋夜起坐
春夜步月口占
月夜醉归漫兴
秋日与蒋使君同游黄公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