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释函可
诗筒闻说寄寒边,忆别今经十六年。窖底雪深埋未了,馀魂飞向玉帘泉。
题且过庵二首 其一
山边架屋偏留我,双袖龙钟岂有他。道法也因长病减,閒情毕竟老年多。
自将破罐炊水食,偶就新篇向佛歌。昨日已过今且过,不知明日又如何。
戏效读曲歌体六章 其四
盘中堆红炭,炭热人亦聚,炭销人亦去。人去留不住,住亦无意绪。
接诸公札
屡接城中札,长为野老忧。一从入山后,半字未曾酬。
寒梦
北风吹不歇,梦中道路寒。故里逢父老,凛冽多惨颜。
五岭炎蒸地,腊月常衣单。不信别来久,霜雪亦漫漫。
寒夜偶成
木佛寒灯共一堂,漫思往事浩茫茫。何曾辱我非能忍,无柰恩多未易忘。
门掩疏钟人自古,更残薄被月如霜。吾生犹及梅花发,岂必罗浮是旧乡。
野叟
野叟从何来,被褐持短筇。入门但索饭,竟坐无礼容。
见予手执管,敢问是何虫。三王与五帝,全不著其胸。
一字未曾识,安知拙与工。予因悔读书,山居亦匆匆。
陈伯玑和余留别与治诗见赠复次原韵答之
曰归曰归我心忧,野草荒烟失旧游。野是天涯逢有道,相投杖策上高楼。
西山遗老留云卧,赣水新魂带月愁。话至伤心窗又雨,何年重约虎溪头。
山中读萝石先生家书
柴市经过泪已湔,更挥馀泪拜遗笺。数行尚自如生见,一线仍存未死前。
耿耿丹心千古后,茫茫正气万山巅。伯夷此日应相笑,重唱薇歌十二年。
九日左公招郭北登高
篱边不见菊花开,门外时闻慧远来。万里风沙愁黯黯,相携莫上望乡台。
梅溪雪中相访
惊骑瘦卫入山来,为问山僧户始开。万里往还君自得,十年先后事空哀。
囊馀前代书三纸,话到深更水半杯。两度鹡鸰原上泪,一时和雪洒山隈。
戏效读曲歌体六章 其二
捶碎檐前钟,十年刚把手,此别更难逢。
赠两公子
公子年方少,举止皆老成。阿兄益威重,阿弟神复清。
总角遭乱离,高冈无凤鸣。从父窜东海,赤脚走层冰。
虽乏金与粟,卷帙犹满籯。斗室足咿唔,晨夕披不停。
古人有心血,今人有眼睛。读书只读字,大海无涯津。
性道本饮食,瓦砾通神明。苟自得网纽,千载任纵横。
天地我注脚,何况是六经。切磋即手足,菽水见模型。
搦管尔家事,文章出至情。勖哉两公子,艰虞力弥增。
今古无别路,非关世上名。
重阳前一日雪
自启柴扃望远峰,乡心落叶一重重。似怜登陟添愁思,处处台先著雪封。
次余澹心韵二首 其一
家本飞云白石龛,偶言来去亦优昙。遗篇青简千年事,山月蒲团一杖担。
此日晓风歌柳岸,他时高阁坐江南。摩腾翻译浑多故,身外累累贝叶函。
忆古松堂
门外鸾溪面面山,古松正对第三间。只今纵到翻经处,松亦苍颜我老颜。
赠瑞字师
百草曾尝一老僧,殷勤长礼药师名。夜深七卷莲华后,重剔寒灯读内经。
金塔山居杂咏二十首 其十一
见说辽阳诸弟子,重重积雪尽冲开。无非只畏山僧饿,个个怀将山药来。
哭吴岸先
我生亦偶然,汝死何草草。槛车忆初来,面凹露双肘。
既被冰雪侵,况复遭群侮。有口难告人,束身守空窭。
汝书犹在眼,汝颜不复睹。吁嗟骨似柴,安能厌豹虎。
四海尽秦坑,诗书同一炬。二月金鸡飞,恨汝不得偶。
挥泪约同人,携灰反旧土。兹愿又已乖,总入山鬼簿。
后先理亦齐,不如早还故。地上莫能容,地下可相许。
苍苍久不闻,休向帝庭语。吁嗟复吁嗟,万里馀妻女。
春闺梦或逢,肯道寒边苦。
路中
石头曾共典寒衣,五月光分几雁飞。前路烽烟愁正剧,一春花鸟愿多违。
还家莫话沧桑事,迟我常开夜月扉。江水茫茫悲倦翮,何时同采故山薇。
留别白门诸公
不因行乐亦蹉跎,几度柴门石易过。岂有文章逢运使,屡将香饭落维摩。
三山花落催行棹,五岭云飞返旧柯。莫叹江流千万里,莺啼无限夕阳多。
释函可
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他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明清之际著名诗僧。► 753篇诗文
示老马十首 其十
枝上雪二首 其二
示学人三十首 其八
塞上四时歌 其一
示学人三十首 其二十九
访陈子新馆二首 其二
真乘师临行口占
入山杂咏二十首 其二十
怀陈子
怀旧有感八首 其五
碛中三老咏 其三
赠友人十二首 其三
次韵答邢孟贞并以道别
怀还山诸子
即事十首 其七
残菊二首 其二
赠寂庵师
阿字行后作七首 其五
五更大风至旦晴明志喜
戏效读曲歌体六章 其五
山鬼四章章四句
梦匡庐
送魏李二公灵榇回二首 其一
木公以闵茶寄山中感赋
癸巳冬四日诸公同集普济话别
题作么山居十首 其一
还山忆旧十首 其十
赠守心师
雪十二首 其六
赠红鸦
示蕴珠
落花十首 其九
慈航偶成二首 其一
重送阿字
丁酉元旦
访陈子二首 其二
怀旧有感八首 其一
赠一真师
闻耀寰仓卒就道
住金塔寺十四首 其九
住金塔寺十四首 其八
即事十首 其四
寒
金塔山居杂咏二十首 其三
寄陈三官
寿苗鍊师
住金塔寺十四首 其七
九日大风
题净瓶峰
雨窗读诗娱
遥哭一门师
寄华首旧住诸僧
招诸公入社诗十首 其二 招雪蛆
一叶吟
千山怀大来苏筑诸公
阿字行后作七首 其三
春前一日
示学人三十首 其五
闻宗尉为戴子直冤
雪十二首 其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