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乡人陈宗盛 其二

寄乡人陈宗盛 其二

明代 韩雍

琴川才子人中杰,慷慨风流信少双。别后相思不能歇,几时飞雁到西江。

诗人韩雍的古诗

题菊寄张养正 其二

明代 韩雍

寒花采采傍云根,岁晚相依独此君。几度书窗夜深坐,满天风露递青芬。

寄弋阳致政李少卿四首 其四

明代 韩雍

三年不见谪仙人,落月空梁入梦频。无限忧民忧国事,何时尊酒细咨询。

松轩为陈詹事安简乃弟题

明代 韩雍

双树亭亭荫荜门,隐君难与世人论。七松处士遗风在,五柳先生旧业存。

洗耳静闻清籁响,科头坐爱碧云屯。休徵已叶难兄梦,位接三台拜宠恩。

景泰丙子六月十七日便道与大理少卿弋阳李公游上清明日游仙岩皆赋 ...

明代 韩雍

扁舟览胜故人同,胜境分明似画中。阴洞满厓无路到,晴岩一窍与天通。

留传剩见神仙迹,开辟冥思造化功。我有乡山归未得,不堪回首白云东。

挽钱塘郑佥都父师善翁

明代 韩雍

白发朱衣耀宠光,化工独报行非常。善从伊水天民训,义本燕山窦氏方。

云外忽传黄鹤去,江头空见白鸥翔。于今泉夜真含笑,有子才高总宪纲。

谢抚宁伯惠鱼 其一

明代 韩雍

塞北沙深水泽枯,鱼虾风味四时无。君家鲜鲤从何致,堪比吴江一尺鲈。

舟至南浦适亲友袁州同知莫伯颙来考绩既送予至丰城书此赠别

明代 韩雍

良会不易得,联舟三日行。喜君书上最,与我叙离情。

循吏真无忝,交亲预有荣。明廷公论在,看尔奋鹏程。

九鹚图为孟仪宾题

明代 韩雍

有鸟有鸟名舂锄,霜衣雪发形清癯。閒心只与鸥鸟伴,野趣不受樊笼拘。

恍如少府池边立,又似吴王鼓中出。群聚应怜芳草青,孤飞点破空山碧。

国宾儒雅能得师,平生方寸无邪思。宣尼大训寓此图,携来索我题新诗。

李杜雍陶音已绝,我欲题诗愧才劣。但愿取彼霜衣制羽扇,一挥扫除四海苍生热。

西江第一楼诗 其二

明代 韩雍

江南佳丽满楼台,一度登临一快哉。云母屏开凉雨过,水晶帘动暖风来。

弦歌广被明时化,文献多生济世才。惟我致身霄汉上,廌袍端不惹尘埃。

题王母图寿陈湖陆母太孺人 其二

明代 韩雍

奉萱堂上绮筵开,桂子兰孙捧寿杯。应是遐龄有千岁,瑶池王母送桃来。

再次韵奉彦卿

明代 韩雍

暑雨霏微天未开,万艘泊处净无埃。长沙有客能经国,举世何人解惜才。

咫尺閒居千里隔,相将恩诏一时来。嗟予重有同升愿,夜夜劳神望上台。

赵伯颙别驾迎师九江一见欢甚陪款旬日别去因赠二诗道予志兼东翁方 ...

明代 韩雍

远统王师过九江,劳君候我碧油幢。几回梦想何时见,一见心从此日降。

舟次匆匆分别驾,樽前草草叙同窗。凯还有待来春后,重儗联珂会帝邦。

漓江舟中拨闷 其二

明代 韩雍

砰湃湍流几百湾,冥濛云树万重山。楼船独坐羽书静,漫检戎韬消日闲。

谢郭汝政送金柑

明代 韩雍

霜后黄金万颗圆,感君移置我堂前。惊乌远弹明秋日,照水繁星丽夜天。

充祭正堪供祖庙,调羹尤可献宫筵。岁寒尚有层层叶,留与苏耽治未痊。

贞节堂为王宪使允题

明代 韩雍

白发孀居教子勤,子成名显拜重恩。宝函新赐双龙诰,金扁高题驷马门。

晚岁孤松耐霜雪,中秋华月照乾坤。共姜孟母休专美,从此联芳衍后昆。

送户部祁主事致和奉使便道还东莞省母复还京师

明代 韩雍

人曹郎佐非常士,十载声华海内钦。奉使久持清白操,宁亲今遂孝思心。

天涯万里同孤棹,客里何年再盍簪。康济时艰丈夫事,莫教虚负早为霖。

送松江黄郎中琮广西审刑竣事还京

明代 韩雍

持节平反遵圣谟,远人处处动欢呼。波吞瘴海穷鳞起,风转炎荒腐草苏。

归路总誇空薏苡,过乡莫待饱莼鲈。好思南顾忧民切,早献当年郑侠图。

交代芮御史钊按治江西诗送还京

明代 韩雍

同年同志复同官,客里相逢握手欢。千里归心辞我易,一年新政落君难。

鄱湖水落清秋度,庐阜峰高后夜看。朝退金门如有暇,老亲烦为报平安。

谢南昌罗宪副篪惠春盘酬文山集 其一

明代 韩雍

久欲乘闲访故人,无端风雨日阴阴。于今却拜春盘惠,翘首城南感愧深。

次韵酬沈陶庵四绝 其一

明代 韩雍

高卧东林绝世纷,昂昂野鹤在鸡群。三吴人物多相重,重尔能诗又好文。

韩雍

韩雍

(1422—1478)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44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