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乡友沈文用

寄乡友沈文用

明代 韩雍

沈家林馆最清幽,曾伴相知载酒游。宦迹北驰才隔岁,乡心南望几经秋。

芳春桃李开花未,深夜壶觞醉客不。羁绊无能寻旧约,题诗聊为主人酬。

诗人韩雍的古诗

高邮吴司训升原武教谕乡人也诗以送之

明代 韩雍

手栽桃李满盂城,献绩金门荷宠荣。百里儒官司教化,一方人物赖陶成。

研朱点易芹香暖,捲幔观澜雨气清。此去休言官独冷,显扬还儗振家声。

办事官黄汉斌从予有年兹乞归省母口占四绝以华其行 其四

明代 韩雍

宁亲展墓望乡庐,我又封章达帝居。昭代用人遗逸少,重来从事莫踌躇。

游星宿阁

明代 韩雍

仙家高阁倚空青,与客登临醉眼醒。檐际夜灯分列宿,槛前曙景对疏星。

江湖众水朝沧海,吴越群山绕翠屏。六合茫茫春望远,五云多处是明庭。

挽蒋宗韶乡友 其三

明代 韩雍

平生湖海多交友,此老高风独擅名。万里题诗重伤感,屋梁残月不胜情。

赠马郎中还京

明代 韩雍

青青边柳拂宫袍,粉署人归意气豪。三载已劳经济略,一心无忝雪霜操。

杯残客舍离情远,马度关山健步高。指日趋朝觐明主,乔迁应荷玉音褒。

奉萱堂诗为吴县主簿李京春题

明代 韩雍

李君佐钜邑,奉萱有高堂。名堂意云何,孝子心彷徨。

父兮不可见,母也幸寿康。昔年故里居,思母情孔伤。

令迎就禄养,在客如在乡。放衙晴日晡,闭户清宵长。

堂中具尊俎,阿母升方床。锦衣率子妇,称寿在膝傍。

时新荐珍羞,家酿倾瑶觞。承顺母颜色,欲我忧尽忘。

鹤发明翠冠,童颜照霞裳。母心安且乐,遐算应无疆。

况君负俊才,佐邑人称良。从兹懋声迹,远到未可量。

明镜颂光庭,鸾凤美仇香。愿言踵先哲,显扬更流芳。

寿酬白司空梦中与予接谈欢甚之作

明代 韩雍

半生宦辙赖提携,况复劳君入梦思。丘壑只悬投老计,云霄敢望故人私。

缄诗写恨空传信,尊酒论交未可期。安得微躯生羽翮,天风吹送拜阶墀。

送王黄门汝霖使占城

明代 韩雍

纶音面奉出肜闱,封建蛮邦剩有辉。文采惊人丹凤下,词章华国庆云飞。

风恬海道春帆度,花满乡山昼锦归。宣布皇威光宠命,趍朝真儗赐牙绯。

分少陵诗句寿渔乐先生七十 其一 人字

明代 韩雍

练川有达士,德谊重搢绅。轩冕非所图,以渔乐天真。

五湖浩烟波,扁舟一丝纶。子陵富春山,吕望渭水滨。

遗风邈百世,于今睹斯人。昭代访遗贤,会见迎蒲轮。

筹边亭为总督备倭都督董公世宏题

明代 韩雍

亭似西川节度楼,元戎驻此思悠悠。海天万里劳多算,水国频年方近忧。

还儗遐方重建节,何愁壮岁不封侯。丈夫遭遇应图报,且莫逢人叹滞留。

谒芳洲陈先生墓 其二

明代 韩雍

南阳何幸得全归,翻使芳洲卒布衣。昭报从来有迟速,漫将成败论天机。

次韵酬沈陶庵四绝 其一

明代 韩雍

高卧东林绝世纷,昂昂野鹤在鸡群。三吴人物多相重,重尔能诗又好文。

云谷八咏为乡人袁仲玉题 其四 天心玩月

明代 韩雍

静里乾坤玩古今,一轮明月正天心。光辉不但来云谷,四海苍生仰照临。

道崇德将走谢夏大理掣肘兴阑中止 其二

明代 韩雍

感君极爱我,新句累百言。一笔不苟简,兼之叙寒暄。

当宁眷老成,相将入词垣。为草嚇蛮书,壮观颜平原。

至德州约简庵不偶寄赠一律

明代 韩雍

满儗相逢握手分,不图车骑已东巡。泰山空望鲁邦晚,卫水自归沧海春。

喜我已辞名位险,作官复得故乡邻。秋风如遇南来雁,好寄缄书慰散人。

题王母图寿陈湖陆母太孺人 其二

明代 韩雍

奉萱堂上绮筵开,桂子兰孙捧寿杯。应是遐龄有千岁,瑶池王母送桃来。

朱挥使昆仲南园八咏 其一 半亩塘

明代 韩雍

先翁爱清致,凿池百步周。彻底见泉窍,庆源时时流。

送王府丞弼起服之京

明代 韩雍

垄树啼残谢豹声,麻衣人换锦衣行。连天水上春帆度,捧日云边晓佩鸣。

京郡齐民怀父母,庙廊虚位选公卿。知君此去应遭遇,好罄丹心佐太平。

东园偶成 其二

明代 韩雍

百粤兵收鬓已斑,逢人那敢说平蛮。非才只可填丘壑,何日天边得放还。

送王进士

明代 韩雍

布得新恩到朔方,匆匆归去别情长。喜君操行真无玷,老我斯文重有光。

满路霜风吹客旆,一天寒月照诗囊。从来科目多豪杰,好罄忠诚答圣皇。

韩雍

韩雍

(1422—1478)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44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